“南箭北星”助推北京商业航天腾飞

2024-06-11 07:37杨瑞云刘京晶
投资北京 2024年6期
关键词:海淀区火箭航天

杨瑞云 刘京晶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在国家政策、技术创新、市场需求、资本注入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产业已初具规模,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注入新动能。

北京的商业航天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正迎来快速扩张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黄金发展期。北京市商业航天产业布局的核心是“南箭北星”。“南箭”,指的是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亦庄)为中心的南部地区,集中发展商业火箭的研发和制造;“北星”,指的是北京以海淀区为中心的北部地区,集中发展商业卫星的制造、测试、控制和运营。目前,“南箭北星”产业布局已经初步形成,北京商業航天对于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

商业航天政策利好频频

国家相关部门自2004 年起开始陆续出台商业航天相关政策,包括《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 年)》(2015 年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2016 年发布)、《国家民用卫星遥感数据管理暂行办法》(2018 年发布)等。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商业航天被提及,2024 年商业航天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国家商业航天政策引领下,北京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以期促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2024 年1 月24 日,北京市提出《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 年)》,旨在抢抓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机遇,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2024 年2 月3 日,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会议宣布启动“参天计划”,并首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商业航天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北京火箭大街共性科研生产基地项目”(简称“北京火箭大街”项目)方案。“参天计划”提出,预计到2028年北京亦庄引进和培育100 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 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5家以上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数量超过5 家。备受关注的“北京火箭大街”项目占地97 亩,该项目将以共性技术平台为驱动,加强创新供给,解决商业航天领域试验资源紧缺、测试服务供不应求的痛点,快速提升商业航天产业化基础能力,建设创新研发中心、高端智造中心、科技互动展厅,吸引商业航天全产业链优质项目聚集,引领全国空天产业发展。

2024 年4 月29 日,北京市科委会、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海淀区召开。会议发布了《海淀区建设商业航天创新高地行动计划(2024—2028 年)》。《行动计划》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依托“航天城”地理名片,打造集研发试用于一体的“卫星小镇”,发展多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一城一镇多园”空间布局。《行动计划》提出,到2028 年,实现“双百双千”目标,即建成100 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培育100 家专精特新企业,在轨运行卫星数量超1000 颗,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超1000 亿,将海淀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航天创新高地,为我国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海淀力量。

形成“南箭北星”产业布局

作为全国商业航天产业的重要发展区域,聚焦“南箭”的北京亦庄已经成功吸引了众多商业航天企业落地。截至2024 年4 月,亦庄落地商业火箭整箭研制企业数量占全国75% 以上,已经形成了以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企业集群。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完成全球液氧甲烷运载火箭首次入轨发射并取得连续成功的商业运载火箭企业,预计2025 年实现朱雀三号可复用液氧甲烷火箭首飞,实现液氧甲烷可复用火箭航班化发射。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双曲线三号运载火箭(SQX-3)是一款可重复使用的液体运载火箭,通过牵制释放、一子级回收多次重复使用,全箭级故障诊断及健康监测、在线重构等技术途径实现高可靠、低成本、批量大、大运力和快速发射。东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引力一号2024 年1月在海上首飞成功,实现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和海上火箭发射技术的突破和提升。

2023 年,北京实施商业火箭发射14 次,其中13 次来自亦庄。我国民营火箭首次全箭飞行、首次入轨发射成功、首次实现一箭多星发射、首次实现连续发射成功、实现全球首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连续2 次成功入轨、完成民营商业火箭首次海上发射等等,这些我国民营火箭的第一次突破都诞生在亦庄,商业航天正从这里加速腾飞。

海淀区作为北京市“南箭北星”产业布局中“北星”主要承载区,现有商业航天领域企业及机构超200 家,占全市60% ;专精特新企业47 家,占全市85%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8 家、上市公司10 家,占全市67%。头部企业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轨运营商业卫星近百颗,占据国内近三分之一,航天技术实力和产业资源处于全国领先。

代表性的商业航天企业中,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航天宏图一号”全球首个1+3 车轮编队分布式INSAR 卫星星座已经入轨运行。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拥有0.5 米分辨率高景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星座,统筹运管约30 颗国产民商遥感卫星资源。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天启”窄带物联网通信星座逐步扩容,这意味着我国首个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正迈入第二阶段高速增长期。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卫星制造的头部企业,已累计发射24 颗卫星。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北京三号”已经组网运行。

海淀区将通过实施战略力量牵引、产业链条提质、应用场景加速、科技创新引领和创新生态优化等五大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引领我国商业航天发展

经过积极的培育,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在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企业培育和产业布局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对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北京凭借其科技创新资源和政策优势,形成了商业航天产业集聚区,特别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民营火箭企业和海淀区的商业卫星制造、测运控及运营企业,构建了“南箭北星”的产业布局。这种集聚效应不仅提升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也加速了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

北京市在商业航天领域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包括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技术、新型电推进系统、一体化的通信卫星等

引领技术创新。北京市在商业航天领域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包括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技术、新型电推进系统、一体化的通信卫星等。这些技术创新在北京取得突破后,往往迅速向全国其他地区扩散,推动整个商业航天行业的技术进步。

促进政策创新。北京市在商业航天政策方面先行先试,如探索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申报协调、空间数据共享使用、民用航天发射许可等政策的创新,为全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和经验借鉴。

激发市场活力。北京市商业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资本的投入。随着北京市商业航天企业数量的增多和主营产品总营收的增长,全国的商业航天市场也被进一步激活,吸引了更多企业和投资者进入这一领域。

带动产业链发展。北京市的商业航天产业不仅涉及火箭和卫星的研制,还涉及到发射服务、星座建设运营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一产业链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总的来说,北京市商业航天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龙头作用,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集聚、政策创新等方面的引领,加速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整体发展,推动我国在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地位提升。

(作者单位:株洲太空星际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海淀区火箭航天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逐梦航天日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