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书鹏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期间,近5000 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济济一堂,听民意、汇民智、建真言、献良策,14 亿多中国人民所思所盼不断融入党和国家发展顶层设计,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大会期间,我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参与讨论了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有三点深刻体会。
一是要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通过深入学习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使我们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有了进一步认识。(1)市场需求增长,但竞争加剧。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2)技术创新驱动力提升,但技术难度加大。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随着环境治理要求的提高,环保企业需要面对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技术挑战。(3)政策支持增强,但不确定性加大。政府将会出台一系列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这将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某些不确定性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走向,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二是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环保产业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生产力。在环保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要推动环保产业的技术创新,提高环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境治理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促进环保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可以为其他产业提供更加高效、环保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三是要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持,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环保领域,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意味着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提高环保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不断推动环境产业技术创新的迭代。围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的前沿引领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环保领域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各类创新平台作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为科技型企业创新提供服务。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环保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开展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动中国环保产业的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