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佩 张麒 殷智洋 郭光昕 张帅攀 陆萍(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上海 201203)
焦虑障碍以广泛而持续的焦虑紧张、过分担心或反复发作惊恐为主要特征,临床常伴有失眠、头晕、心悸等症状[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焦虑障碍发病率已位居精神类疾病的首位[2]。焦虑障碍的病因病机复杂,现代医家从病因病机等方面,对焦虑障碍进行阐释,不同的医家对此认识也不尽相同。有以心神失养为论,认为焦虑障碍病在心[3];有以“肾虚”立论,认为心肾阳虚、神机失养是焦虑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4];有以脑神失养立论,认为焦虑障碍的发生主要原因是“脑神”失养,情志失主[5],上述学术观点,为中医防治焦虑障碍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参考。然而人的情志活动往往是五脏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且焦虑障碍病程较长,涉及多个脏腑,对其病机单以一脏立论有些片面。故本文将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出发,从中医五脏角度论治焦虑障碍,以期为焦虑障碍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焦虑障碍在中医学属于情志病范畴,与“郁证”“百合病”“脏躁”等病证类似[6]。中医学主张“形神一体”观,强调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的联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藏五神,主五志”,焦虑障碍的发病与五脏相关,人的情志活动有赖于五脏精血的充盈以及人体阴阳平衡,当人体五脏发生虚实盛衰变化时,就会对情志活动产生影响,所以临床中应从中医五脏角度出发,立足于“辨证施治,整体调节”,进而更有效地治疗焦虑障碍。
心主管人体情志和思维活动,心主藏神,被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素问·灵兰秘典论》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强调了心在人体精神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景岳全书·郁证》曰:“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指出了人的精神、意识以及思维活动主要由心主持。心主血脉,一方面心气、心阳可推动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到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另一方面心阴、心血可以濡养心神,使心藏神的功能正常发挥,维持正常的精神意识与思维活动。心的气血阴阳充沛协调,为机体的情志意识活动提供重要基础。《灵枢·本神》也曾言:“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其中“悲”主要指悲伤、烦躁、不安,这与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相一致。
焦虑障碍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情志失调,日久致心神失养。临床治疗时虚则补益气血、养心安神,实则清泻心火、宁心安神。常用方有甘麦大枣汤、天王补心丹、黄连温胆汤、安神定志丸、归脾汤等,临床还可根据患者病情酌加五味子、柏子仁、合欢皮、茯神、夜交藤等[7]。全国名老中医周绍华以“心主神明”理论为基点,提出从心论治广泛性焦虑的学术思想,注重滋补心阴,临床以加减天王补心丹为基础方,疗效显著[8]。罗佳佳[9]采用甘麦大枣汤治疗焦虑症,结果显示,与西药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下降程度更优。心神失养还会进一步发展为心气虚和心血虚等,日久还会化火,患者主要症状不一,治疗时各有侧重,需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辨证选方,但都应注重养心安神,保证心主神明功能正常发挥。
清代王孟英认为“七情之病,必由肝起。”人的情志活动与肝密切相关。在中医学理论中,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人体气机调畅,气血津液得以顺畅运行,五脏协调,才能心情舒畅。反之,如果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人体气机逆乱,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则导致精神情志活动异常。《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肝失疏泄,可引起情志异常,反之亦然,人体长期感受外界七情刺激,特别是郁怒,也会导致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只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体气机调畅,各脏腑间的功能活动才能稳定协调,五志方安。
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恶抑郁,《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因而焦虑障碍从肝论治,重在疏肝理气。临床治疗多以疏肝解郁类方剂为主,常用方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丹栀逍遥散等。根据患者病情,再配伍川楝子、郁金等疏肝柔肝理气之药。陈铮等[10]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发现其近期与远期疗效均优于西药组,且不良反应较轻。焦虑障碍病因病机复杂,《证治汇补·郁证》言:“郁证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指出论治郁证时调理气机的重要性。肝气不舒,气机郁滞,化火伤阴;或情志过极,暴怒伤肝;或肝血亏虚,魂不守舍等皆可致焦虑,但临证当重在疏肝理气,气顺则五志安和、情志调畅。
脾居中焦,主运化,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灌溉四旁,滋养五脏。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在维持人体神志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丹溪心法·六郁》言“凡郁皆在中焦”,指出脾在焦虑障碍发病中的重要地位。脾胃居于中焦,旁连四周,脾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脾气健旺,则人体气血生化有源,五脏得养,情志安宁。如若脾主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五脏、脑髓失养,日久则牵连五脏,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倦怠懒言等症状。脾为“生痰之源”,如若脾失健运,聚湿成痰,又困阻脾胃,则形成恶性循环。脾虚又变生他症,日久致痰、瘀、火,内扰心神,最终发为焦虑。
焦虑障碍患者常表现为焦虑不安、忧心忡忡等神失所依之象,往往还伴有腹胀、腹泻以及便秘等脾胃症状,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元气……善治斯疾者,惟在调和脾胃。”脾胃者水谷之本,焦虑障碍从脾论治以健脾和中为主要治则,治疗效果颇佳。临床常用方剂有归脾汤,还有四君子汤、理中汤、参苓白术散、小建中汤等,同时还可酌加丹参、郁金、瓜蒌、枳壳、香附、半夏、白豆蔻、苍术等药。李丹丹教授认为当代郁证的治疗应注重恢复脾的运化功能,采用归脾汤加柴胡和白芍为主方治疗焦虑障碍,临床疗效显著[11]。脾胃虚损是焦虑障碍的重要病机,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脾胃虚损易与气郁、痰湿、血瘀合病,还易多脏腑同病。治疗时当以健脾和中、补益扶正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还需标本兼顾,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气贲郁,皆属于肺。”肺的生理功能为主一身之气,能够调节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肺的功能失常,也会导致焦虑障碍发生。《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又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如果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则会影响津液疏布运行,导致水液代谢障碍,继而水湿停聚为痰,痰随气升,壅塞气道,患者出现咽中自觉如物梗阻、胸闷痞塞等症,与焦虑障碍表现类似。肺主气的功能失常还会影响人体宗气的生成,导致人体一身之气不足,气虚致神无所养,出现气短、忧心忡忡、多愁善感、精神不振等症状。肺在志为忧,《灵枢·本神》言:“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悲忧情绪太过,容易损伤肺脏,使肺气不足,失其宣发肃降功能,导致肺气闭塞而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
临床治疗重在宣肺理气,恢复肺主气以及宣发肃降的生理功能,调节全身气机。气机得调、气郁得舒、痰浊得化,诸病自愈。王新志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情志病,从肺论治时用旋覆花汤使肺气肃降恢复正常,调畅气机[12]。白海琴[13]临床采用宣肺之法治疗焦虑症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清代《续名医类案》中同样也有用宣肺理气之法治疗郁证的记载:“朱氏子,场屋不利,郁郁而归,遂神识不清,胸满谵语,上不得入,下不得出……此因郁所伤,肺金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但通其肺气,诸症自已……一剂而脉转神清,再剂而诸症悉退。”临床上焦虑障碍病机复杂,肺脏又常与他脏合病,治疗焦虑障碍应重视对肺气的调理,辨证施治,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肾居于人体下焦,藏精而主志。肾中所藏之精为调控情志的物质基础,肾藏精,心藏神,心神由肾精所养。《灵枢·经脉》言:“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中精气充实,神志活动才能正常,表现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若肾精不足,髓海空虚,神无所依,就会出现精神恍惚、健忘等神志异常表现。故《医方集解》言:“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肾之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脑髓的盈亏及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肾主志,反映了肾与人的精神意识活动的关系。肾在志为恐,若肾精不足,无以充脑髓,或惊恐太过伤肾,致肾志虚弱,则表现出怵惕不安、意志消沉等症状。
《类证治裁·郁证》曰:“七情内起久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而“久病必虚,穷必及肾”,说明郁证日久必会出现肾虚精亏,从而导致元神失养。因此,重视补肾填精对焦虑障碍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焦虑障碍从肾论治,当以补肾填精为大法,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等,药物多选用杜仲、首乌、地黄、枸杞、山茱萸、石菖蒲等。孙鹏[14]用逍遥丸与六味地黄丸合治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结果显示两者能有效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也有医家采用补肾填精之法,自拟方剂治疗焦虑障碍,朱磊[15]采用滋肾养血丸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结果显示,使用滋肾养血丸临床效果优于西药。肾精不足,精不能化气,终致肾阴阳两虚,五脏虚损益甚,更易发生焦虑障碍等精神疾病。此外,肾虚可以通过影响其他脏腑功能,间接引起焦虑障碍,如肾精亏损,肾水无以滋养肝木,致肝失疏泄,情志异常,最终发为心肾不交,可见补肾填精之法是治疗焦虑情志病的重要治法,临床应予以重视。
焦虑障碍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其形成过程较为漫长。人的精神、思维、情感等神志活动,有赖于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焦虑障碍患者常常为情志所伤,肝气不疏,郁而化火,耗伤阴血,血不养心,心神不宁,必慢慢累及周身脏腑形体官窍,焦虑障碍的病因病机与五脏功能失常均有联系。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五脏为纲论病机是中医基础理论较为成熟的病机体系,各个脏腑之间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所以,焦虑障碍的临证辨治,不能拘泥于单脏,我们需依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以“五脏一体”为指导思想,临证时以所病主脏为主,再辅以他脏治疗,辨证施治,提高临床疗效。治疗时除疏肝行气、养心安神外,还需审证求因、辨证施治,辅以宣肺理气、健脾和中、补肾填精之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鉴于焦虑障碍病因复杂,虚实相兼,实际治疗时还应从证遣方,随机应变,必要时配合西药及心理治疗,以达更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