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亮
(张掖市西地城市建筑设计事务所)
高效光源如发光二极管(LED)与紧凑型荧光灯(CFL),因其显著的低能耗与长寿命属性而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首选。相较于传统白炽灯,LED 光源具备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更低的热能损失,且其光色稳定性及无频闪特点对提高室内照明质量有重要影响。例如,LED灯在转换电能为光能的过程中,其能量利用率可达到传统光源的80%以上,显著减少了为照明系统消耗的能量,也相应减轻了空调系统对于散热的负担,实现了双重节能效果[1]。
建筑节能照明设计的现代化趋势中,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系统通过集成高度精确的传感器、先进的通讯技术以及复杂的算法,能够实现照明设施的优化运行。传感器能够监测环境光线强度、人体活动、时间周期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单元,后者根据预定算法自动调整照明设备的亮度和运行状态,以适应实时需求。此外,通过人体红外传感器实现的占用检测能够在无人时自动关闭或调暗灯光,而在有人时恢复正常亮度,避免无效的能耗。
自然光利用,也称为日照利用,旨在通过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以及高效的光学调控技术,引入最大量的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为此,设计师需深入分析建筑位置、方位、气候条件等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布局窗户和采光设施,确保在日照充足时段内,自然光能够深入室内,达到节能与照明效果的双重优化。光线导入的策略包括使用高透光率的窗户材料,设计反光板和光导管等光线分配装置,以及采用可调节遮阳系统等。
变频技术通过改变电动机供电频率,实现风机和水泵运转速度的精确控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气流和水流量,这一技术的应用基于一个核心原理,即风机和水泵的能耗与运转速度的立方成正比,即便是微小的速度下降也会导致显著的能耗减少。通过变频器实施调节电动机速度,能有效应对负载波动及优化系统运行点,避免过度耗能的现象,例如在建筑物低负荷时段,通过降低风机和水泵速度以减少能量消耗。变频调速还可提升设备运行的平稳性与延长设备寿命,因为启动时的电流冲击与机械冲击均得到显著减轻[2]。此外,变频调速还有助于降低噪声污染,因为设备在较低的运行速度下通常会产生较小的噪声。
建筑节能空调与通风系统的设计中,冷热源的选型与配置优化是确保系统整体能效的关键环节。适宜的冷热源应当基于建筑物的热负荷特性、气候条件、用户需求及能源可获得性等因素进行选择,并且在其配置过程中需精细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的平衡,实现所需热舒适度与最小能源消耗的双重最优化。在选型方面,高效的热泵系统、地源热泵、太阳能辅助系统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传统的锅炉和冷却塔相比,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低的能耗和更小的碳排放。此外,选择具有高能效比(EER)和高系数性能(COP)的设备能够有效减少运行成本。配置上,采用多级能量回收和利用技术,如余热回收系统,可以进一步提升能效。结合热负荷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可实施的策略包括变流量系统设计,使系统能根据实际负荷自动调整运行状态,减少能耗。综合考虑,对于大型建筑而言,可能需要采取集中式与分区式相结合的冷热源配置策略,以提升能量分配的灵活性和精确性,集中式系统可用于处理基础负荷,而分区式系统则处理峰值负荷和局部区域需求。
楼宇自动化系统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器等智能化元件,实现对建筑内部空调与通风系统的精确控制,提高能效,降低能耗。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其综合性和智能性,能够在确保室内舒适度的同时,对空调与通风系统的运行进行优化,动态调整各项参数以响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负载需求。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对室内外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并依此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预测建筑内部的环境变化趋势。依托于这些分析,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空调与通风设备的运行模式,如启停时间、风速、冷热水流量等,实现需求响应式的能源管理,以最小的能耗满足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
电力系统优化的诸多方面中,变压器的选择与效率优化是实现能源节约和提升系统经济性的重要环节。选择适当类型和容量的变压器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减少能耗以及降低运行成本至关重要。在进行变压器选择时,必须精确评估建筑物的负荷特性,包括最大需求负载、负载变化范围以及负载的持续时间,以确保变压器能在最佳效率点附近运行。变压器负荷率过低或过高都将导致能源的不必要浪费,前者由于变压器在低负载下效率较低,后者则因负载过大时效率急剧下降。在效率优化方面,应选用符合或超过能效标准的变压器,如采用无载调压或有载调压技术,以实现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能效最大化。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氨基甲酸酯类绝缘材料、无晶向硅钢等新材料的使用也提升了变压器的能效表现。此外,通过高精度的损耗测量和热成像技术可以对变压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效率低下的问题[3]。而在系统层面上,利用智能电网技术集成变压器运行数据,可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和管理策略,进一步优化整个供电系统的能效。
电动机作为电力系统中最广泛使用的动力设备,其效率的提升对于整个系统的能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电动机的设计阶段,采用高质量的电磁材料、优化电动机的磁路设计、减小电气和机械损耗,是提升其效率的基础。当前,采用超高效的电机、改进的绕组布局以及先进的冷却技术已经成为效率提升的关键手段。应选用与负载特性相匹配的电动机,确保其在接近满负荷运行的状态,可避免因选用过大功率电动机而导致的能源浪费。在电动机的运行过程中,变频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电动机的速度,适应不同工况的需求,进一步优化能效。此外,实施定期的电动机维护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损耗增加的问题,也是确保电动机长期保持高效运行的重要措施。
电力系统功率因数是衡量电力系统效率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例,其值越接近,表明系统效率越高,无功功率和电能损耗越小。在工业及民用建筑中,由于存在大量感性负载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常常导致电力系统功率因数降低,进而增大了供电系统的损耗,尤其是在传输和分配环节。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功率因数,无功补偿技术被广泛应用,通过引入与系统无功功率相反的无功功率来抵消原系统的无功分量,常用的补偿设备包括并联电容器和电抗器。这些设备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基于需求变化的动态式的,后者通常由电力电子设备如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或无功补偿器(SVC)实现。动态无功补偿系统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无功功率调节,对于改善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和减少电能损耗具有显著效果。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是当代建筑能源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通过转换太阳辐射能为电能,实现了对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显著降低了建筑的碳足迹。在设计和实施光伏系统时,必须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建筑物自身的设计特点、太阳辐照量,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为了最大化能量收集,光伏组件的安装角度和方向应当精确计算,以确保接收到最大限度的太阳直射光。此外,系统的规模化设计应考虑到未来的能源需求和技术升级的可能性,以便系统能持续适应变化。
风能与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形式,在当代建筑能源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风能利用通过风力发电机转换风能为电能,其效率依赖于风速的分布特性与风力发电机的设计。风力发电设备的选型及其布局设计需要考虑到地理环境、风速的历史数据和发电量的预期目标。在建筑集成风力发电系统时,其在城市环境中的应用受到建筑高度、周围建筑群体以及城市规划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精确的计算和专业的设计来确保其可行性与效益。地热能利用则是指从地球内部提取的热能,用于建筑的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4]。地热能源具有稳定性高、环境影响小的特点,其开发与利用要求精确评估地热资源的分布、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地热发电和地热热泵系统是当前地热能应用的两大主流方式。其中,地热热泵系统因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均能高效运行,尤其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优化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体系,对于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本文提出的节能措施涉及照明、空调通风、电力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等方面,不仅技术可行、经济效益明显,而且有助于实现建筑的绿色转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节能意识的普及,节能优化措施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同时,政府和行业应制定更多鼓励和支持节能的政策,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确保工民建筑电气设计在新时代下的持续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