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横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周永福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改革,现代化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发生了全面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其中问题情境创设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与青睐。其主要通过设计和提出问题来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然而从目前来说,部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未能抓住问题重点、未结合学生思维认知特点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本文着重阐述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讲解,练习,考试”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更不能凸显素质教育理念,难以发挥高中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立足素质教育,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教师需要创新并采用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围绕重难点知识巧妙设计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细致分析并解决。问题情境创设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求真态度、核心素养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将问题情境创设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全方位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但从目前来说,如何有效地在物理教学中创设优质的问题情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问题情境创设作为情境教学法的一个分支,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用于不同学科教学中。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思维认知来构建一些具有真实性、多样性和挑战性的情境,并在情境中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问题情境创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自主探究意识有着一定要求,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和创造力的发展。
首先,具有真实性的特点。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需要保证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场景作为问题情境的背景,如汽车行驶在路上、火箭升空、磁铁等,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
其次,具有挑战性的特点。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结合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思维认知规律进行情境设计,以此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后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
最后,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该特点意味着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要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和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实现高效学习。
高中生各方面的能力和认知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形成的感受、体验等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拓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学习时所产生的行为都是兴趣使然,只要学生对某一学科或某一问题产生兴趣,便会全身心投入其中进行学习,这意味着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教师可以结合物理现象、物理原理等重难点知识创设出更加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一种更为清晰、明了的形式将知识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同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问题情境,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教师设计多样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运用物理知识、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另一方面,问题情境创设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创造性表达,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深度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重难点创设相关问题情境,以此保证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在解决过程中思考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但从实际来看,部分教师未能准确把握知识重点,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具体来说,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情境本身,忽视了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在这一情况下,导致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无法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运用。即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却没有得到充分提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认知、学习需求,以此保证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发学生思考。但从目前来看,部分教师没有在设计问题情境时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导致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影响了学习效果。问题情境创设本身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但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过于复杂或超出学生认知范围,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在整个教学环节,教师是否能够根据教学重难点知识进行问题情境设计十分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以及学生是否能够深入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基于这一方面,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先确定知识的重点和核心概念,以确保问题情境不会偏离知识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从知识大纲出发,结合教材和实际教学经验,确定知识的关键概念和难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情境的问题。如此,既能体现物理知识的应用,又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学习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重力与弹力”时,本课时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知识,分别是重力和弹力,根据教材大纲初步确定本课时的知识点。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即让学生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区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进一步了解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大小计算;了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对重力、弹力的概念的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确定、胡克定律等。
在确定了重点知识后,教师便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本课时的问题情境,如“如何计算物体的重力?如何计算弹簧的弹力?”在这两个问题情境中,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详细描述。以“如何计算弹簧的弹力”为例,描述为“一根弹簧挂着一个物体,已知物体的质量和弹簧的伸长量,该如何计算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弹力?”这一个问题情境主要涉及重力的概念和计算、弹力的概念和计算、胡克定律的知识点。结合这一问题情境,学生不断分析、仔细思考,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
学生先根据物体的质量计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再根据弹簧的伸长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计算出弹簧所受的弹性力,最后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弹簧所受的弹力等于物体所受的弹力,从而求出物体所受的弹力。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发展学生的物理素养。
为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有效发挥问题情境创设的优势与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实践中,教师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和思维认知创造出与教材内容相符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日常经验、兴趣爱好和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为设计问题情景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析,选择与之相关的话题或场景作为问题情境的创设基础,保证所设计的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领域。此外,教师应该设计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曲线运动”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本课时的重难点是了解曲线运动中瞬时速度方向的判断以及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结合这些内容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思维认知、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足球”作为例子,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进行视频展示,让学生观察射门时足球的弧线运动,进而激发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好奇和思考。而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所观察的现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踢球射门的三维视图,让学生描述内脚背和外脚背踢球时球的运动轨迹,并探讨可能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是主动学习的状态,能够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教师则需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每个小组的思考模式,通过一对一问答的方式了解每个小组在思考问题时所形成的思路,以此引导每个小组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设计这一问题情境,能够充分展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踢足球时的经验,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足球射门中的曲线运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学习,能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集思广益中分享理解、思考答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曲线运动的相关概念,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学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时,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评价的有效设计。教学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知晓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活动,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时,本单元的“圆周运动”和“向心力”是知识重点之一,结合这一知识重难点,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小明在游乐园里玩疯狂大摆锤,他很好奇,疯狂大摆锤的游客为什么会产生向外的离心力,而大摆锤升至最高点时,游客会产生一种失重感。”要求学生结合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并讨论疯狂大摆锤的设计原理。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个人、小组进行评价,了解每名学生在学习时的状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的配合度、问题解决方案的创新度等,以此进行综合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评价,了解其他小组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所形成的思路、设计方案等内容,以此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以及自身的不足,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在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兴趣爱好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应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全面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地教学优化,以此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