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除常规栏目外,我们开设了“心血管疾病”专题。首先,本专题着重探讨了心血管疾病预后及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西安高新医院郭江红等作者撰写《LTBP-2 联合心肺联合超声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一文,其研究结果表明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联合心肺联合超声(CPUS)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 线数量]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3个月的短期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杨星等作者撰写《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联合维生素D检测对冠心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一文,其研究结果表明脂蛋白a、载脂蛋白B、维生素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均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且三者联合检测评估效果更佳。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王稳等作者撰写《血清GDF-11及TSG-6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风险的相关性》一文,其研究结果表明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力衰竭风险相关,是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联合检测GDF-11和TSG-6水平较好地预测DCM 患者心力衰竭发生情况。西安市中心医院王磊等作者撰写《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一文,其研究结果表明病程≥3 年、二尖瓣反流量的增加、QRS 波时限的降低、LVEF≤30%、总胆固醇(TC)值的升高均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无应答的危险因素,这提示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进行深入的风险评估和电生理评估,同时加强心功能支持并接受血脂管理和生活方式的干预,有助于提升CRT的有效性,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宋云红等作者撰写《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其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血压负荷情况、心肌灌注储备(MPR)、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斑块指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均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随后,本专题探讨了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包括参附救心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左西孟旦联合环磷腺苷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竭、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最后,本专题分析了超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点、缩短AMI 患者首次接触医疗到球囊扩张(FMC-to-B)时间的集束化管理模式,并综述了Wnt信号通路在AMI中的作用、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