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燕然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和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成为了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是工程项目实施前对工程造价进行综合核定、管理和监控,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效益的控制。而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则是通过科学的预算和控制手段,对项目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在建筑行业中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1)指导作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对建筑施工成本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编制预结算,通过对建筑工程各项费用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计算,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对建筑工程的规模、工期、材料、设备、人工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为后续的施工计划、资源配置、资金安排等提供参考。而成本控制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预算编制的结果,对各项费用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不超出预算范围。
(2)相互影响: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实现工程造价预算目标的关键环节。如果出现了超出预算的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调整,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工程造价预结算的结果也会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产生影响。如果预结算结果不合理,可能导致成本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效益和质量[1]。
(3)协调作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还存在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预结算结果与成本控制措施的有效衔接。通过合理的预结算编制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可以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是指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由造价师根据工程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招标文件等资料进行的一项工作,用以估算工程项目的总造价、分部分项工程的造价及材料设备的采购费用等,为工程项目的投资计划提供依据。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预结算成为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实施质量和项目的发展。强化工程造价预结算编制,首先,完善预结算编制的流程和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结算编制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在方法上,采用合适的数学统计模型和工程成本模型,结合历史数据和实地考察结果,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和费用的估算。同时,要注重工程量的准确性和细致化,对于每个细分的工程项目都要进行量化和计算,避免遗漏和偏差。其次,提高预测准确度和信息完整度。在进行预测和估算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设定。例如,对于材料价格的预测要考虑市场价格波动和供应紧张等情况,对于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的评估要考虑施工环境和施工周期等因素。同时,要确保各种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汇总,使预结算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得到保证,从而为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此外,加强与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沟通和协调。预结算编制是一个跨专业、跨阶段的工作,需要与设计和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在编制预结算时,要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和讨论,了解设计方案的意图和要求,及时获得设计文件和设计变更信息。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和协调,主要是为了了解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进度,从而对预结算进行修正和调整。通过与设计和施工单位的紧密合作,能够使预结算编制更符合实际情况,提高预结算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后,加强预结算编制的质量控制和审核审定工作。预结算编制是一个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审核审定。在质量控制方面,要加强对预结算编制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个环节的任务和要求得到满足。在审核审定方面,要成立专门的预结算审核审定组,由造价师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进行预结算数据的核对和审定,确保预结算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2]。
提高预结算审核水平是确保工程造价预结算结果准确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举措。
(1)建立专业的预结算审核团队:建筑企业应建立专业的预结算审核团队,由经验丰富、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审核团队成员应具备良好的数字分析能力、熟练运用计价方法的技能,并对预结算的法规、政策和标准等有深入了解。
(2)提高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为了提高预结算审核水平,建筑企业应加强对审核人员的培训和学习,通过举办内部培训、参加行业研讨会等方式,持续提升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此外,还可以鼓励和支持审核人员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和认证,提升其在成本管理领域的权威性和专业度。
(3)建立完善的审核流程:建筑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审核流程,明确审核的程序和责任。流程中应具备明确的审核职责,包括审核范围、审核依据、审核方式和时间要求等。同时,建立审核记录的制度,确保审核工作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
(4)运用先进的辅助工具:借助先进的辅助工具,如计算机辅助预结算软件、大数据分析等,可以有效提高预结算审核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些工具可以自动化进行预算计算、数据分析和预测等工作,减少人为错误和主观偏差。
(5)加强审核监督与管理:建筑企业应建立审核的监督与管理机制,确保审核工作的公正性和规范性。监督部门可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审核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偏差。同时,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内部审计、独立审计等方式,对审核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改进[3]。
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中,引入先进的造价管理方法是提高预结算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策略。
(1)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基于作业计划和资源需求的管理方法。通过详细的作业计划和成本分析,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控制和管理。这种方法能够更加切实地确定每个作业活动所需的资源和成本,并提供改进效益的建议。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实现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价值工程:价值工程是通过改进设计和系统分析,提高项目价值并降低成本的一种方法。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获得必要功能的技术经济效果,寻找最低寿命周期成本、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的方法。价值工程将重点放在设计改进、功能改进和系统分析,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实现预结算的有效管控。
(3)大数据分析: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在云数据库中深挖数据并获取有用信息。通过对历史项目数据和市场数据的分析,可以识别出造价管理中的潜在问题和风险。大数据分析还可以提供预测和趋势分析,帮助企业做出准确的决策和预测,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云计算和软件应用:云计算和软件应用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多用户的共享和协作,提高数据共享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结合相应的造价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对预结算过程的自动化和规范化,减少人为错误和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预结算质量和效率。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策略之一是建立全过程造价管理。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种全面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它涵盖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各个阶段。通过全过程造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和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建立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其次,加强项目前期造价控制。在项目前期,要充分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成本分析,制定合理的造价目标和成本计划。同时,要注重对设计方案的评估和优化,减少设计变更和成本浪费。再次,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在施工阶段,要加强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材料设备、人工成本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资源,降低施工成本和浪费。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管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此外,加强竣工阶段的造价审核。在竣工阶段,要对整个项目的造价进行全面审核和审定,确保预结算结果与实际支出相符。同时,要加强对合同、发票、凭证等资料的管理和归档,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最后,加强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监督和评估。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造价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4]。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首要策略是强化成本意识,包括全员意识和管理意识。首先,建立全员成本意识:建筑企业应加强员工成本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让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成本、效益和质量关联。通过工会、内部培训和业务分享会等方式,向员工传达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影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员工应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和决策对成本控制的影响,从而引起他们对成本的高度关注。其次,建立成本管理的激励机制:建筑企业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对成本控制管理出色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通过设立成本控制目标和KPI(关键绩效指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此外,透明的绩效管理和晋升机制,可以为员工提供发展的动力,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再次,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建筑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责,加强成本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通过设立成本管理委员会或专门的成本管理小组,协调各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协同。此外,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成本因素,建立成本敏感的经营环境。最后,加强成本管理培训:建筑企业可以组织成本管理培训,提升员工的成本管理技能和知识水平。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成本控制方法和技巧、成本分析和预测、成本管理工具和软件的应用等。通过培训,增强员工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和能力,培养员工主动控制成本的思维方式,提高整个团队的成本管理水平。
首先,建筑企业应明确成本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应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原则,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和有效实施。成本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实现成本优化、成本控制和成本降低,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其次,建筑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成本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额设计、招投标制度、成本预警机制、合同管理、变更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这些措施应结合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建筑企业应加强与设计、施工、采购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成本控制措施的落实和执行。再次,建筑企业应建立成本分析制度,对项目成本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成本分析应包括对成本构成要素的分析、成本与效益的比较、潜在成本风险的分析等。通过成本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成本风险,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最后,建筑企业应加强成本考核和监督,确保成本控制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成本考核应包括对各部门成本控制工作的考核、对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估、对成本控制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的监督等。同时,建筑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对成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成本控制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此外,建筑企业还可以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成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5]。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的策略,详细阐述如下:
(1)建立全面的成本管理理念。企业应建立全面的成本管理理念,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贯穿整个项目周期。建筑施工在项目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阶段,都需要进行成本管理,从而实现全面成本管理。
(2)引入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设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目标成本的方法。在建筑施工中,企业应制定明确的目标成本,并将其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确保每个环节的成本都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全面预测和规划,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施工过程中,企业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偏差,确保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4)引入价值工程分析方法。价值工程是一种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必要功能的方法。在建筑施工中,企业应通过价值工程分析,对项目功能和成本进行系统分析,寻求最佳的成本效益比。这有助于企业优化设计方案,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的性价比。
(5)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与考核机制。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与考核机制,对各部门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控制,提高整体的成本管理水平。
(6)运用现代化的成本管理工具和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成本管理工具和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软件和系统,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共享、实时监控、智能分析等功能,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7)加强成本管理人员培训与素质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成本管理的效果。企业应加强成本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活动,使成本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综上所述,通过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建筑企业可以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成果,实现成本的精细控制和合理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方法,并结合实际运用,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管理需要[6]。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是建筑行业中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实施强化成本意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和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等措施,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能够更加科学、规范和精细,提高成本控制的质量和效果,降低项目的经济风险,并提高经济效益和项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