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会芬 宋雷
2023年邯郸市年蔬菜育苗量达10亿株,以茄果类蔬菜、瓜类嫁接苗为主,主要集中在曲周、永年、经开、馆陶、肥乡等县区,为全市设施蔬菜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在新形势下,如何落实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强市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蔬菜集约化育苗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本文拟以育苗重点县——曲周县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和思考。
(一) 产业优势突出。2006 年曲周蔬菜种苗产业开始萌动,18年来规模从小到大、种类由少到多,目前年育苗量8 亿多株,嫁接苗占50%。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蔬菜种苗年需求量约70亿株,现有育苗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曲周县年育苗千万株以上的苗场占全省55%以上,同时有成熟的技术、人才、市场和配套产业,种苗产业已形成规模优势。
(二) 聚集效应明显。全县育苗占地面积3000多亩,高标准连栋育苗棚3 万平方米,育苗企业28 家,主要集中在滏阳河、支漳河两岸蔬菜种植带。引进了农业物联网管理、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人工气候发芽室、嫁接愈合室、自动播种机流水线、自动喷灌机、集中控温、降湿、补光等先进设备,种苗设施与技术居国内前列,一年可育苗4~5茬,实现周年生产。90%以上育苗企业是订单生产,市场有保障,经营效益好。
(三) 科技支撑强大。2018 年曲周县政府投资1.39亿元建成占地345亩集科技孵化、品种试验、育苗展示、农业科普、会展经济于一体的曲周育苗产业园。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中国农大、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蔬菜新品种3000 多个,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10 多个新优品种。曲周县众鑫育苗专业合作社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联合制定了《茄果类蔬菜套管嫁接育苗技术规程》,并参与制定了十余项蔬菜集约化育苗质量标准,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四) 产业链条延伸。种苗生产带动了全县蔬菜种植2 万多户,实现农民增收上亿元,拉动曲周及周边县蔬菜种植30 多万亩。带动了基质、穴盘、纸箱、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增加临时用工5000余人,特别是培养了曲周女子嫁接队,有技术娴熟女工2000 多人,常年在全国各地开展嫁接种苗,社会效益好。
(一) 科技孵化能力较弱。种苗繁育技术有待提高,缺少基层科研人员和必要经费,整个蔬菜育苗行业科研能力不强。
(二) 育苗水平差异较大。多数育苗企业设施简单,自动化程度不高,缺少现代化配套设备和装备,育苗质量参差不齐。
(三) 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多数育苗企业基础建设标准不高,缺乏统一规划,遇到极端气候、水涝灾害等问题,不利于正常生产。同时冬季育苗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发展。
(四) 区域品牌影响力较小。大多数育苗企业仍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不能报团取暖,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
曲周县育苗产业要从科研攻关、标准化生产、品牌区域化、设施高端化、种苗可追溯等国内先进技术和设施入手,提高蔬菜种苗供应标准和能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品种,打造蔬菜种苗产业高端示范园区和标杆县,向规模化、标准化、高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实现全国订单生产、网络平台销售。力争2~3年打破目前发展瓶颈,实现国家级标杆型企业建设目标,向国家级优势产业迈进。
(一) 加强科研攻关力度。依托河北省蔬菜创新驿站,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蔬菜新品种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深化农科教合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夯实曲周种苗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
(二) 提升育苗设施档次。整合有关项目和资金,对育苗产业园扩建升级,改造提升育苗基地的路、水、电、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标准的育苗温室,形成集聚效应,降低育苗成本。通过对蔬菜种苗补贴或相关绿色栽培所需的物资补贴和技术服务,推动蔬菜种苗绿色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三) 建立种苗产业联盟。以规模化种苗企业为核心,组织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打造种苗产业联盟,建设信息共享平台,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检验、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的五统一模式,提升市场影响力和溢价能力;依托科研院校共同制定种苗相关的技术规程,形成规范标准,以曲周为核心,引领全市蔬菜种苗发展。
(四) 做强“曲周种苗”品牌。“曲周种苗”已获河北省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首届中国(曲周)蔬菜种业博览会圆满成功,取得了良好成效。借鉴经验,统筹规划,通过年年举办中国(曲周)蔬菜种业博览会,宣传推介曲周种苗区域品牌,打造“曲周种苗”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