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鹏 沈曹军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七0一队,新疆昌吉 831100)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觉罗塔格晚古生代岛孤带内,出露地层下志留系柯尔克孜塔木组(S1-2K)、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D1a)、中泥盆统阿拉塔格组(D2a)及少量第四系。其中下泥盆统阿拉塔格组(D2a)为赋矿地层。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为拱拜子大断裂,不同构造运动时期形成的断层的性质、走向差别很大,并且互相切割、对区内地层造成较大破坏。岩浆岩较发育,主要为华力西期的花岗岩和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规模均较大,多呈数十平方公里的岩基产出。这些岩浆岩控制着区内各种内生矿产的形成。
主要出露地层为下泥盆统阿拉塔格组(D2a)的灰白—深灰色大理岩、灰绿色绢云母片岩及沟谷中少量第四系。矿(化)体则均出现在大理岩与片岩的接触带上。详述如下:
灰绿色绢云母片岩(sch):分布面积大,为主要地层之一,地层构造以单斜为主,片状结构,薄层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绢云母、石英组成。绢云母呈压扁它形条带状分布,石英呈细粒状分布。
大理岩(mb):分布于矿区中部,为主要地层之一。呈单斜构造,走向近东西,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岩石与绢云母片岩接触部位矿化强烈,可见有铅锌矿化,矿化部位岩石表面呈褐黄色。
位于天山地向斜褶皱带亦格尔达坂—库米什北枢纽波状起伏背斜南翼,区内地层主要有绢云母片岩、灰白色大理岩和少量第四系。地层产状变化较大,总体产状近南倾,倾角50°∠60°之间,顺层裂隙、节理、片劈理极发育,蚀变较强,未发现有较大的断裂构造。仅在岩层中见有较小的褶皱。
区内岩浆活动不强烈,未见有岩浆岩产出。
主要以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为主,发育有片岩、大理岩等。
通过地表及深部工程,圈定出数条铅锌矿体。地表矿体在30号勘探线处断开。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北部,矿体总体走向为东西向,沿走向有槽探工程控制,沿倾向有深部钻探工程控制,主要赋存于大理岩或大理岩与绢云母片岩接触部位。主要针对KL1号矿体详细介绍:
KL1 号矿体:出露在矿区的西北部,在0-36号勘探线之间,地表均有探槽工程控制,深部由KZK2002钻探工程控制。矿体长约1200 米,厚2.20-7.50 米,平均厚度4.85 米,最大控制斜深400 米,走向倾向均已完全控制,矿脉呈似层状或脉状产出。
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厚度变化较稳定,厚度变化系数为65.21%。品位变化也较稳定,铅锌品位变化系数分别为92.91%和70.20%。均产在灰白色大理岩或大理岩与绢云母片岩接触部位,矿脉与围岩均为整合接触,矿脉总体走向60°-110°,倾角在65°-88°之间
矿石主要分为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类,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及铜蓝,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和白云母。各矿物特征如下:
闪锌矿:含量高,一般在2-35%左右,矿石中广泛分布,是最主要的矿石矿物之一。形态呈他形不规则粒状,粒度大小不一,变化较大,在0.01-2.6mm左右,多数在0.05-0.8mm 之间,分布在脉石矿物粒间或裂隙中。闪锌矿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呈独立的单体、团粒状产出,或与方铅矿等矿物连生成团块状、浸染条带状或脉状产出。镜下可见与黄铜矿形成的固溶体分离结构-黄铜矿呈乳滴状分布在闪锌矿中,有时闪锌矿被铜蓝交代。
方铅矿:含量较高,一般在1-6%左右,在矿石中分布较多,也是最主要的矿石矿物之一。形态以多呈他形不规则粒状为特征,粒度大小不一,变化很大,在0.002-1.4mm之间,多数在0.01-0.5mm,分布在脉石矿物粒间或裂隙中。在空间上分布也不均匀,呈独立的单体或与其他硫化物连生成团块状、团粒状、脉状分布。有时有少量方铅矿包在闪锌矿中,偶尔也见方铅矿被铜蓝交代。
黄铜矿:含量低,在微量至0.5%左右,在矿石中少见。形态呈半自形-他形粒状,与其他硫化物相比,结晶形态较完整,外形较规则。黄铜矿粒径很细,在0.002-0.15mm 之间,多数在0.02-0.1mm,包在闪锌矿中,少数见于脉石矿物粒间。
黄铁矿:含量低,在微量至1%左右,但在矿石中常见。形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粒径细,在0.01-0.35mm 左右,呈独立单体分布在脉石矿物粒间或包在闪锌矿中。
铜蓝:在矿石中含量很低,镜下少见,仅呈微量分布。形态呈细粒集合体,沿边缘交代闪锌矿或方铅矿,有时见于脉石矿物粒间。
矿石结构根据金属硫化物形态分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交代结构及固溶体分离结构。
矿石有用组分为铅锌,除铅锌以外伴生组分银元素具有综合利用的价值,银品位(13.5-56.4)×10-6,平均品位31.31×10-6。不含有害元素,对选矿回收率基本没有影响。
根据铅锌矿物成因种类不同,可分为硫化铅锌矿和硫化铅锌-氧化铅锌矿混合矿石,以前者为主,后者只局限在地表氧化带。根据硫化物种类及组合属于原生含铜铅锌矿石。
由于矿床内干旱缺水,地下水不发育,化学风化作用很弱,所以矿石氧化作用不强。氧化带深度一般在5-7 米之间,地表硫化铅锌矿氧化成氧化铅锌矿,但只有小部分氧化,因此在划分矿石自然类型时未将氧化矿石单独划出。
矿体主要赋存于大理岩与绢云母片岩接触带中,界限清晰。赋矿层位形态受岩体与地层接触界线控制,矿体形态为似层状、脉状,受岩体侵入活动及构造运动影响,矿体在走向或倾向上呈宽缓波状产出,露头线表现为背向形褶皱构造。
矿床类型为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成矿热液来源于华力西晚期的埋深变质作用和中酸性侵入岩期后的残余热液,铅锌元素来源于下泥盆统的大理岩。其依据:
(1)成矿受东西向断裂上盘及两侧或两断裂之间低序次断层和构造裂隙所控制,由此表现出含矿脉岩、矿体、矿化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不一致,这说明成矿与热液作用有关。
(2)成矿主要与大理岩、石英细脉、方解石—石英细脉有关,后者形成较晚,穿插了大理岩。
(3)与成矿有关的热液蚀变较发育,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其次有绿泥石化。
(1)铅锌矿化与蚀变大理岩以及大理岩中的石英细脉、方解石细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区寻找铅锌矿体的首要标志即为石英细脉、方解石发育的大理岩。
(2)硅化大理岩脉(蚀变大理岩),该脉在本区褐铁矿化、铅锌矿化均较强。
亦格尔达板铅锌矿赋存于下泥盆统阿拉塔格组(D2a)的大理岩与灰绿色绢云母片岩接触部位,矿床的形成与构造、岩性、层位关系密切。成矿热液来源于华力西晚期的埋深变质作用和中酸性侵入岩期后的残余热液,铅锌元素来源于下泥盆统的大理岩。认为该矿床类型为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通过勘查与找矿,总结出了地层、构造、含矿岩性、围岩蚀变、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对后期矿床经济意义概略研究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