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凤琴
石嘴山市公安局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基层政务是依法履行指责、服务人民群众、保障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基层政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政务工作现代化、提高政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不断尝试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先进技术在政务工作中实际应用途径,以期更好地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发挥政府最大作用。
基层政务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基层政务工作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升级改造,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个建设过程需要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安全保障为基础。
首先,数据采集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分类和存储来自不同来源的政务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包括医疗、民政、教育、税务等社会数据及犯罪事件、嫌疑人信息、社会治安情况等公安类数据,对于政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数据采集,基层政务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辖区内的基本情况,常住、流动人员及企业情况,为制定更加精准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其次,数据处理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和挖掘的过程。通过运用专业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可以对海量的政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为政务工作提供支持和参考[1]。同时,通过对违法犯罪数据的分析,可以分析研判犯罪高发区域和时间,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再者,信息化建设是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务工作中,实现政务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通过信息化应用,公众可以通过自助终端查询办理业务进度、在线办理等,避免了烦琐的手续和时间成本。
最后,信息安全保障是基层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防范措施,可以保障政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信息泄露和被恶意攻击。这需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测、漏洞修复和应急响应能力,确保政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安全稳定。
基层政务信息化建设在提高政务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基层政务工作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进而提高政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同时,信息化建设还有助于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基层政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基层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信息采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当前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信息采集的积极性严重不足。
一方面,部分基层政务工作人员对信息采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片面认为信息采集只是为了满足上级的要求,没有认识到在政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由于政务工作涵盖面广,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信息采集的工作量巨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基层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影响了采集效率。再有由于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类系统建设有不同的厂家、不同的参数、不同的接入口,在汇聚上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一些基层政务单位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还远远不够,仍然存在严重依赖传统手段的情况,采用手工登记、纸质档案管理等传统方式,导致工作处理效率低下,信息共享困难[2]。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或者遗失,难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延续性。
相比之下,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共享程度,减少错误率,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基层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发展大局。
因此,基层政务单位应该积极引入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化水平,协同推进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这不仅是基层政务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对稳定和发展的期待。
基层政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不仅要求政务人员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而且还需要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技术,以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然而,当前基层单位中具备这方面能力的人才相对较少,这使得基层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很多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仅停留在基础操作层面,例如使用办公软件、操作相关信息系统等。然而,这些技能对于基层信息化建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最熟悉,如果基层人员能够具备相关知识,结合信息化思维,就能够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诸多环节制约了人才发展,也阻碍了基层信息化工作的持续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基层政务信息化建设涉及大量的个人、企业、生产等政务信息,这些信息一旦发生泄漏或被攻击,将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及公民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保护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基层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为了更好地应对信息安全问题,基层政务部门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引入了各种专业技术来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例如,采用加密技术、身份认证等技术来确保信息访问的安全性,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响应机制,以便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处理并减轻损失。
针对采集信息缺乏积极性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树立基层是各类信息数据的第一手资料来源的理念,应建立相关制度和管理策略,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基层人员的工作热情。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信息化培训,通过定期的信息化建设知识普及讲座,让工作人员了解信息技术在政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3]。在培训的过程中,业内专家需要有意识地帮助工作人员树立信息化思维,推进其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工作的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要想深刻推进政务工作的信息化改革,首要的便是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理念,树立起广大同志利用工作特点,汇聚资源优势,为百姓提供更多便利服务的思维。
在管理策略方面,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刺激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鼓励其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基层工作,提高政务系统整体信息化水平。同时,还要注重在单位中,系统内,不同单位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了解其他部门和单位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从而更好地推动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如此一来,不管是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出发,还是立足于整体工作效率,在基层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大幅度削减无意义的重复性工作,降低工作人员的压力。
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促进信息技术在政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效率。
3.2.1 基层各部门可以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以实现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帮助政务部门更好地掌握社会整体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提高服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3.2.2 优化工作流程,将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政务服务的各环节,对工作流程进行全面优化,简化烦琐的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尤其是一些能够解决现实堵点的小软件,为政务工作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使政务人员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社会情况,快速响应群众各种需求,提高政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2.3 建立信息化平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通过这个平台,有关部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畅通无阻。这不仅可以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还可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和政务工作水平。
专业人才团队是基层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丰富人才储备,可为政务工作提供新鲜血液和驱动力。
3.3.1 人才引进是提升基层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关键。为了吸引更多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加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等,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基层工作,为提升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此外,可以通过与高校和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更好地发掘和吸引具备潜力的年轻人才,并为学员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3.3.2 相关部门建立全面、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这种机制不仅包括对政务人员进行深入的内部培训,以增强信息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还包括提供广泛的外部交流机会,使其能够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4]。此外,相关部门还应该鼓励工作人员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通过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发展机会,帮助基层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基层人员在信息化时代能够适应新的挑战和任务,更好地为社会安全和稳定做出贡献。
同时,各单位要建立科技基金,鼓励各基层人员结合工作岗位,借助相关科技公司力量研发各类数据小模型,用于解决工作中的某类问题,激励青年干部走上自给自足、科技创新之路。
综上所述,基层政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政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率、建立信息化平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保障警务系统信息安全等。借助以上措施推动基层政务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政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