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与密度对大豆皖黄506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4-06-09 15:16李启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10期
关键词:播期蛋白质密度

李启富

摘要 本研究以大豆皖黄506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品质等方面分别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均对大豆的产量产生影响,皖黄506的产量随着播期延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对皖黄506的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其粗蛋白含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综合各处理产量及品质等相关性状,皖黄506在皖西南地区种植的适宜播期为6月11—21日,种植密度为22.5万~25.5万株/hm2。

关键词 播期;密度;皖黄506;大豆农艺性状;蛋白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10-0011-04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饲料兼用作物之一,大豆及及其副产品具有低脂、高蛋白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1-2]。发展大豆等油料作物对助力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有一定积极作用[3]。大豆实际生产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等[4-5]。在栽培技术措施中,影响大豆优质丰产的影响因素包括播期、密度等方面。合理的播期下,大豆可以对温光水热等气候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大豆属于密植作物之一,群体结构相较于单株来说能更大程度地影响大豆的产量,因此在种植面积有限的条件下,合理调整群体密度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具有积极影响[6-8]。目前有关于大豆生产中播期及密度的研究较多[9-11],为大豆的丰产栽培提供了指导。但不同的大豆品种和不同种植地气候条件均会对大豆栽培产生影响。良种搭配良法的应用是提高大豆产量的基础。

寿县位于皖西南地区,气候条件适宜作物生长,大豆作为该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種植面积较大。本研究以大豆品种皖黄506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从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筛选适宜的播期和密度,为该地区大豆的高产稳产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在寿县正阳关镇谭套村某大户承包地内,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地块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排灌便捷,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上,前茬作物为小麦。

1.2 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皖黄506,审定编号:皖审豆20210001。试验所用种子、肥料和药剂等均购自当地农资市场。

1.3 试验设计

采取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播期为主因素,共设7个播期处理:6月1日(A1)、6月6日(A2)、6月11日(A3)、6月16日(A4)、6月21日(A5)、6月26日(A6)和7月1日(A7);密度为副因素,共设6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16.5万株//hm2(B1)、19.5万株/hm2(B2)、22.5万株/hm2(B3)、25.5万株/hm2(B4)、28.5万株/hm2(B5)和31.5万株/hm2(B6)。共42个处理,2次重复,排列方式随机,各小区面积为24 m2;重复间留35 cm操作行,各小区之间留25 cm间隔。小区间、整个试验区周围均设保护行。

1.4 试验管理

前茬作物收获后,施入49%硫酸钾型复合肥375 kg/hm2作为基肥,机械整地。各处理按照试验设计的播期及密度播种,其余田间管理同当地常规夏大豆生产田。

大豆零星有花蕾出现时施入49%硫酸钾型复合肥225 kg/hm2作为第一次追肥,大豆花落鼓荚时施入49%硫酸钾型复合肥225 kg/hm2作为第二次追肥,采收前7 d施尿素60~75 kg/hm2作为第三次追肥。在播种后引灌1次,出苗前3 d进行1次滴灌,灌溉强度以不在地表产生径流,不对土壤结构产生破坏,不会导致土壤板结为宜。花荚期、鼓粒期大豆植株对水分需求量大,需要结合天气情况及时灌溉。大豆大量开花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旺长。

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各处理大豆成熟后,在每个重复小区内随机连续选择有代表性的10株进行室内考种,对株高、底荚高度和主茎节数等农艺性状,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等经济性状,以及籽粒粗蛋白含量等产量品质指标进行测量记录。各处理小区单独收获、脱粒,之后分开计产。

1.6 数据统计

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2.1.1 株高  由表1可知,在相同的播期处理下,大豆的株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当种植密度由16.5万株/hm2增加到31.5万株/hm2时,株高增加了4.8~7.8 cm;在相同的密度处理下,大豆的株高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

2.1.2 底荚高度  由表1可知,在相同的播期处理下,大豆的底荚高度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当种植密度由16.5万株/hm2增加到31.5万株/hm2时,底荚高度增加了4.7~8.5 cm;在相同密度处理下,大豆的底荚高度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2.1.3 主茎节数  由表1可知,在相同的播期处理下,大豆的主茎节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种植密度由16.5万株/hm2增加到31.5万株/hm2时,主茎节数减少了2.6~5.1节;在相同密度处理下,大豆的主茎节数在播期为6月1—21日时变化不明显,当播期为6月26日之后时,主茎节数呈现减少趋势。

2.2 经济性状

2.2.1 有效分枝数  根据表2可知,在相同播期处理下,大豆的有效分枝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种植密度由16.5万株/hm2增加到31.5万株/hm2时,有效分枝数降低了0.5~1.1个/株;在相同密度处理下,大豆的有效分枝数随着播期的延迟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6月16日播种的有效分枝数较高。

2.2.2 单株荚果数  由表2可知,在相同的播期处理下,大豆的单株荚果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种植密度由16.5万株/hm2增加到31.5万株/hm2时,单株荚果数降低了8.4~12.5个;在相同密度处理下,大豆的单株荚果数随着播期的延迟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6月21日播种的单株荚果数较高。

2.2.3 单株粒数  由表2可知,在相同的播期处理下,大豆的单株粒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当种植密度由16.5万株/hm2增加到31.5万株/hm2时,单株粒数降低了17.3~33.3粒;在相同密度处理下,大豆的单株粒数随着播期的延迟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2.2.4 百粒重  由表2可知,相同播期处理下的百粒重变化情况不完全一致;在相同密度下,大豆的百粒重随着播期的延迟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2.3 产量及品质

2.3.1 产量  由表3可知,各处理产量为1 769.0~3 007.4 kg/hm2,在相同的播期处理下,大豆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密度处理下,大豆的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6月11日播种,密度22.5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

2.3.2 粗蛋白含量  由表3可知,在相同的播期处理下,大豆的粗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在相同密度处理下,大豆的粗蛋白含量整体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降低趋势,以6月1日播种,密度25.5万株/hm2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大豆的丰产除了需要优质的品种外,还与栽培技术有着密切关系,合理的播期及密度可以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良特性[8-9]。晏云等[7]研究表明,洛豆1号的产量随着播期推迟逐渐降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林碧英等[6]研究表明,閩豆10号的产量随着播期推迟先增加后降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本研究结果与此不完全一致,皖黄506产量随着播期延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播期安排在6月1—11日时产量逐渐增加,超过6月21日后产量逐渐降低;大豆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密度为16.5万~25.5万株/hm2时产量逐渐增加,密度超过28.5万株/hm2后产量逐渐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试验选择的大豆品种、试验地气候以及试验设计等存在差异。胡哲等[1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南农47的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随着密度的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本研究结果与此不完全一致,本试验结果表明,皖黄506的粗蛋白含量随着播期的延迟逐渐降低,但密度对其含量影响不明显。

本试验结果表明,2023年皖黄506在研究区播期6月1—11日时产量逐渐增加,6月11—21日产量相对变化不大,播期6月21日之后产量降幅明显;且随着播期的推迟,籽粒粗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皖黄506的产量在密度16.5万~25.5万株/hm2范围内产量逐渐增加,25.5万~28.5万株/hm2范围内产量变化幅度不大,超过28.5万株/hm2后产量呈现降低趋势。综合播期及产量2个因子的互作影响,皖黄506在研究区种植适合的播期为6月11—21日,种植密度22.5万~25.5万株/hm2。

综上,本研究以皖黄506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均对大豆的产量产生影响,皖黄506的产量随着播期延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对皖黄506的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其粗蛋白含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综合各处理产量及品质等相关性状,皖黄506在研究区种植的适宜播期为6月11—21日,种植密度22.5万~25.5万株/hm2,下一步可进一步细化试验方案,以筛选该品种的最适宜播期和密度,为该地区大豆的高产稳产栽培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周宇晗. 建设农业强国背景下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发展路径研究[J]. 生态经济,2024,40(1):230-231.

[2] 朱芙蓉,徐宝才,周辉. 大豆制品中腥味形成机理及去腥工艺研究进展[J]. 中国粮油学报,2023,38(4):150-158.

[3] 于文波,李孝忠. 扩种背景下大豆供需矛盾分析及对策建议[J]. 大豆科技,2023(6):1-8.

[4] 张素梅,刘玉芹,徐冉. 播种期和密度对大豆品种齐黄34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6(2):100-104.

[5] 李正泉,张古文,刘娜,等. 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菜用大豆浙农秋丰2号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8):1748-1751.

[6] 林碧英,张玉梅,陈象新,等. 播期与密度对鲜食大豆闽豆10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22(4):101-104.

[7] 晏云,李林,亢江飞,等. 播期与密度对洛豆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22(10):121-124.

[8] 周长军,田中艳,吴耀坤,等. 种植密度与氮肥追施对农庆豆28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22,41(6):688-695.

[9] 崔晓培,郑金焕,胡冬梅. 播期与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9):123-128.

[10] 胡哲,杨红燕,卢健,等. 播期和密度对夏大豆南农47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8):1406-1407.

[11] LAMICHHANE J R,AUBERTOT J N,CHAMPOLIVIER L,et al. Combining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 genotype x sowing date x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on emergence rates and grain yield of soybean[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20,11:558855.

(责编:李 媛)

猜你喜欢
播期蛋白质密度
蛋白质自由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艾玛土豆1号”在日喀则市的播期试验研究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略阳县冬播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
播期和包衣对“藏青2000”产量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