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继业,何 军,成晓玲,高 粱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2021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贯彻与落实将课程与思想政治的结合,各高校均开展了课堂思政的讨论。如今逐渐意识到,以传统的政治课程授予学生政治思想已不足,在其他课程上也需融入思想教育政治工作,我们应紧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意志,抓住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充分发挥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1-3]。
现今高校专业课教师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便是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生动地结合在一起,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想引导和价值取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融汇贯通于专业课程教学。高分子化学是工科院校化学、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聚合物的产量大、品种多、应用广等特点,高分子化学已渗透到每一科学技术领域和部门[4-7]。高分子化学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合成高分子的基本原理和控制其链结构的基本方法及其化学反应的特征等,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及其化学改性的能力,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因此,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融入政治,将马克思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放入课堂刻不容缓。
大学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将在这个时期学习重要的专业知识,并在其专业领域工作中利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大学期间学会独立思考,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路线,成熟自身的心智和思想,完善自己的人格品德。由此可见,“育人”一词并非狭义的理解为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而更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品德[9-11]。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过程中,关于思想政治的教育主要是以《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式与政策》等进行授课。教学理念也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中心,通过荧屏向学生展示知识内容,并辅以讲解的教学方式进行,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听和学。这样的传统教学结果就是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讲着他们认为“可有可无”的知识、兴趣低下,从而导致学生不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导致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降。
因此,传统的教学理念有其需要保留的精华部分,也有其应该舍去的糟粕部分,作为教师,要敢于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动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发现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如此,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视的,高校应加强原有的思想政治伦理课的建设,不断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鼓励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育的成效。
目前,高分子化学专业学科的中心也渐渐出现了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方法,如雨课堂、慕课、知到等线上平台的出现,为教师线上线下结合授课提供了平台。教师在课前发送课件供学生预习,为了融入思政元素,可在预习课件中引用近年来在高分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如在教学聚合的预习课件中,可从在新冠疫情中的火神山医院建设中所用的新型塑胶地板导入,从而引出聚氯乙烯的合成以及其他应用;从治疗患者所使用的人工肺薄膜导入,引出聚丙烯等聚合物的合成方法[12]。授课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认知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上课时,授课教师通过雨课堂,在讲述完一个知识点时发送习题,可检验学生是否及时理解专业知识,得到及时的反馈。课后再上传与解疑相关的文章或课程学习至线上平台,供学生在课后处理不懂的问题以及课后复习。
此外,在线下授课时,以高分子化学为中心,寻找有关专业知识的案例,让同学们以小组的方式收集资料并整合后汇报PPT,通过这种形式使课堂活跃起来,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互动,在汇报结束后,通过教师的提问及点评,再引入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以此再度升华课堂水平。
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了非常罕见的新冠疫情。我国也遭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沉着应对,针对疫情的特殊情况出台了许多政策,并亲自加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当中,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指导下,各种政策雷厉风行,从中央到地方,从集体到个人,全国人民达成共识,众志成城,共抗疫情。在全国人民坚决抗疫的勇气和决心下,在采取了科学精准的防疫策略和措施下,我国的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回顾抗疫历程,不难发现,高分子化学的应用和高分子材料在在这场疫情抗击战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医用口罩、防护服、医用手套、输液针管等医疗用品无一不是高分子材料的体现。就拿医用口罩举例,医用口罩由三层结构组成,表层材料为聚丙烯纺粘无纺布,具有阻断液体的作用;中间层材料则为聚丙烯熔喷无纺布,为过滤层,同时带有微弱静电,具有吸附颗粒物的作用,使其无法透过致密的中间层而达到阻隔的作用;而底层为聚丙烯纺粘无纺布,具有亲肤吸湿的作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高分子材料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配位聚合一章节中,涉及到聚丙烯材料的合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抗击疫情这一例子,向学生们介绍何为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等知识,一方面让学生们意识到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性,培养专业自豪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高分子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动学生们刻苦研读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国家的建设正处于如火如荼的阶段,不仅需要资金物料等客观存在的支撑,更需要人才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带来的知识层面上的支持,让学生体会到学好高分子化学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能力的提升,更是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开幕。我国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众多国家的支持,同时也促进了本次会议的成功。到了如今,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灵活应用。通过对《高分子化学》这一门学科的学习,可以发现第二章所讲的缩聚反应,就体现了这一宝贵的精神。
第二章中所提到的缩聚反应是指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单体相互缩合生成高分子的反应,其主产物称为缩聚物。通常情况下,缩聚物的各项性能都比单体的性能更加良好,稳定性能更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缩聚反应的科学理念运用到人与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例如,在科研团队遇到难题时,光靠一个人的能力可能并不足以解决问题,但如果是一个团队的所有人一起思考,一起实践,那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疫情爆发后,武汉是情况最严重的一个城市,光靠武汉本身的力量并不能够及时的控制住疫情的蔓延,但各个城市都向武汉支援,伸出援手,那更大的困难也能够从容面对。同样的,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国家与国家之间也需要共同努力,尽管制度不同,应对措施不同,但只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终有一日疫情会得到解决。教师可以利用以上例子,通过类比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介绍书中第二章缩聚反应的内容,不仅能够传授学生们关于高分子缩聚反应的知识点,还能让学生知识点中提炼出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精神。与此同时,学生们通过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这一精神的理解,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进步,对本章的知识点也会有更深一步的看法和见解。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但科学发展观仍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指导思想。而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民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学生通过学习《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可以很明显的体会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高分子材料的身影,它们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着便利。但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合成或制作出来的一些物品却难以被降解,会污染环境、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有蚕丝、棉花、木材等,这些材料都能用于制作我们生活中的日用品;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种类更是繁多,如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等,这几种材料都可以制作出塑料。不可否认,一次性塑料制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不正确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也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如果不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废弃物进行统一降解处理,这些废弃物将会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面对这些问题,在《高分子化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晓塑料是如何合成而来的,也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处理好塑料的废弃物和残渣,进而向学生传授可持续发展观念。学生需要懂得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所合成的物品是如何而来,同时也要积极思考如何处理此类难以被降解的材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根本意义上贯彻落实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一体化的教育方针。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时44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中国航天员乘坐太空返回舱从太空返回地球时,高速穿过大气层。太空舱与大气层产生的剧烈摩擦会导致2 000 ℃的高温,太空舱表面的烧蚀材料涂层可以有效的保持舱体温度约30 ℃,保护航天员的人身安全。结合这一案例,授课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交联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机理、性质与用途。苯酚与甲醛通过逐步缩聚反应合成热固性酚醛树脂材料就是航空烧蚀材料。我国在航空烧蚀材料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离不开科研工作人员的坚持不懈的探索、生生不息的创新。使同学们在深刻了解到国家科技的发展的同时,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反应机理、身临其境地体会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使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奉献精神。
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之下,为了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课堂思政改革是关键点。授课教师作为传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主体,要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分子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挖掘《高分子化学》课程里的思政元素,通过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一体化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成效,而且可以丰富课堂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