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态生活”写作新趋势:“真实写作”与“思维体操”的双向奔赴
——兼议2024 年九省联考作文题

2024-06-09 11:03:22刘晓莉陈鲁峰
中学语文 2024年13期
关键词:九省交错带作文题

刘晓莉 陈鲁峰

关联现实与传统,引导写作教学关注原态生活;融通读写,锤炼学生思维;优化说理逻辑,生成表达洞见——这些促成了“真实写作”与“思维体操”的双向奔赴,构成了2024 年九省联考四套作文题显著的探索特点。这不仅释放了应课标追求深化学科实践的强烈信号,也充分显示出导向写作教学的指挥棒作用。

一、“原态生活”的“真实写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关于高校考试招生录取依据的描述有:“能主动参与语言文化问题的讨论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些语言、文学、文化现象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尝试撰写相关调查报告或专题研究报告。”可见,以某些原态生活专题研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学会撰写“两个报告”、逐渐接近真实写作,成为写作教学及备考命题的新要求、新标杆与新指向。

所谓“原态生活”,主要是指正常、自然、真实、大众、未被雕琢过的生活状态。所谓“真实写作”,强调基于原态生活的动态的、生成的、探究的写作过程的真实及写作内容的真实。呈现原态生活状态,引发学生联想、思考与研究,进而真实性地表达与交流,成为时下高考(联考)作文题命制的新探索。当然,原态生活并非指学生现实生活的全部,具体可以概括为“三现象与一问题”,即学生感兴趣的语言现象、文学现象、文化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如2023 年四省联考作文题之一“谚语里的智慧与矛盾”,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谚语这一语言、文化现象进行解读或专题研究;又如2022 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要求学生对《红楼梦》中发生的这一文学现象予以深度解读与探究;再如2023 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人·技术·时间”,要求学生辩证科学地看待因技术进步带来的人的进化与异化这一社会热点现象。从目前高考(联考)作文题涉及的内容来看,将考查的原态生活定位于学生感兴趣的“三现象与一问题”上,既可以引导学生时刻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丰富人生体验,又有利于学生学会自主写作与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提升真实写作能力。

从2024 年九省联考作文题看,“原态生活”的“真实写作”特点体现得最为显著。如“专业选择及其重要性”联考作文题切中了学生高三阶段思考的核心焦点事由,具有高三学生原态生活的真实性与大众性等属性。即将到高三下学期,报考什么专业,未来如何发展,成为每个高三学生无法回避的真实问题。“你想选择哪个专业?为什么这个专业对你重要?”由果溯因,切己体察,引发学生的递进思考和人生考量,既蕴含着对学生未来真实发展的关怀探询,又潜藏着对高三学生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职责的期许。高三学生对此问题的真实、正常、自然的回答与表述,无论境界高低、视野宽窄、考量深浅,都是对此阶段自我生命的诠释,都会成为一段“用人生的真实抒写真实的人生”的过往与存在。

从2024 年九省联考作文题看,“原态生活”的“真实写作”还回应着教材的相关单元任务群的实践学习生活。如“文化遗产专栏征稿”联考作文题,或要求介绍身边文化遗产,或要求陈述、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或要求讲述与文化遗产间的故事,属于实用类文体写作,是地地道道的“真实写作”。不仅如此,其内涵设计还直接关联着教材的学习单元任务和相关文篇。统编《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的三大学习活动正好与“文化遗产专栏征稿”联考作文题三个题目形成了同质同构的关系。学习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的学习任务是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与联考作文题第一个题目“要求介绍身边文化遗产”形成同质同构关系;学习活动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的学习任务是五大调查活动,其中第一个活动就是“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与联考作文题第二个题目“陈述某一项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对它的保护与传承”形成同质同构关系;学习活动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学习任务与联考作文题第三个题目“讲述与文化遗产间的故事”形成同质同构关系。当然,具体写作时也可以参考统编《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赤壁赋》《登泰山记》等课文,从中获得写作启迪。

从2024 年九省联考作文题看,“原态生活”的“真实写作”也体现在读写一体化新探索方面。相对于原先读写分离的现象,如今的读写结合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真实状态,统编教材也突出了以读促写、读写融通的构建特点。读写结合、读写一体化早已融会进高考(联考)写作命题设计中。如2023 年四省联考作文题“祖国之美在于名胜美,也在于平凡美”,命题材料关联了试题现代文阅读材料《这里是中国》的素材,以学生在现代文作品阅读过程中的体验为出发点,把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虽然写作要求中有“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的规定,但学生行文过程可以借鉴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思路与布局,这也导致选拔性考试写作的“独立性”“原创性”“拓展性”未能很好彰显出来。2024 年九省联考作文题“交错带”则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命题设计先是承接现代文材料I 的“交错带”的自然界的释义,然后用“其实”一词,巧妙转到“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都有类似的‘交错带’”上来,实现了由自然界“交错带”到社会文化历史现实的“交错带”的迁移,既源自现代文阅读材料的原义阐释,又实现了写作空间的有效延展,写作考查的“独立性”“原创性”“拓展性”得到很好的保障。

从2024 年九省联考作文题看,“原态生活”的“真实写作”还体现在对“日用而不觉”人际价值理念的辨析与评判方面。如“精挑细选送礼物抑或送买礼物的钱”联考作文题,聚焦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活动中产生的两种观念冲突、两种价值判断标准,引导学生深度探查、理解人际交往中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与情感指向,在不同文化情境中学会如何思事、谋事、议事与处事,以与时俱进的礼敬态度来兼容、涵化相关的传统价值理念。比如,有作文这样写道:“与其死板‘精挑细选送礼物’,不如朋友、亲人间事先沟通好,直接将买礼物的钱送出去,难道钱就不是情感情谊的承载体吗?”可见,世间“原态生活”有其稳定的一面,但也有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演进的一面;而“原态生活”的“真实写作”就是要把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文化心理、情感趣味、价值理念原汁原味呈现出来,并依据不同文化场景加以理性剖析与评判。

可见,基于“三现象与一问题”的“原态生活”的“真实写作”在2024 年九省联考四套作文题中,不仅特点更加彰显,而且在强化学科写作实践、读写一体化巧结合、价值理念辨析与评判等诸多方面有了新探索,值得进一步关注。

二、“亟需训练”的“思维体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针对语文课程目标提出:“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当然,提升学生的上述五大思维品质是要通过系列写作思维体操进行的,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过,从2024 年九省联考作文题设计来看,四套作文题基于“原态生活”的“真实写作”构建了一套写作思维体操训练组合拳,给师生带来全新感受与体验。

1.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的组合

所谓纵向思维,即在一种结构范围内,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程式化的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能使思维透彻,有深度;而横向思维,即由此及彼、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能使思维丰富全面,有广度。2024 年九省联考作文题在纵横思维组合方面考查有新探索。如“文化遗产专栏征稿”联考作文题,其中第二个题目“陈述某一项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对它的保护与传承”,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纵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文化遗产不同层面切入,抓住文化遗产的不同发展阶段所具有的特征进行考量、比照、分析,有助于打破学生思维的浅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看待问题入木三分、具有预见性、动态把握事物本质特征等诸多思维能力。

相比纵向思维,横向思维则更加注重于广泛与横向联结的思考,即关注问题周边,从多个角度和维度思考问题。如“文化遗产专栏征稿”联考作文题,其中第三个题目“通过讲述你与某种文化遗产的故事,来展示这项文化遗产的魅力”,引导学生更多借助横向思维,聚焦于主体与某种文化遗产之间的多种关系,从各个方向进行思考并积极扩展思维边界。例如,有的作文以“文化遗产:对联里的乾坤”为题,展开横向思考,围绕着对联这一文化遗产,分别写了最早接触到的对联、印象最深刻的对联、最能给作者智慧启迪的对联及作者自己学着撰写的对联等,呈现出跳跃式思考和多元化的写作视角。

可见,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学生在不同的写作场合和问题中,需要根据写作题目选择合适的思维方式,并根据不同的写作情景和写作任务灵活运用。需要指出的是,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更多情况下是可以综合运用两种思维方式为写作服务的。

2.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组合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特征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与发散思维相对的聚合思维则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方法,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

比如,2024 年九省联考作文题“交错带”命题设计就很好体现了对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组合考查的要求。作文题导引材料由自然界的“交错带”生发出历史发展的“交错带”、社会变迁的“交错带”、文化传承的“交错带”、科技创新的“交错带”、生活中问题解决的“交错带”……牵引出这么多“交错带”,背后依赖的是发散思维模式。学生阅读完该作文题导引材料后,就会明白所谓的发散思维就是启发人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向来观察同一问题。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就可以给“交错带”画出相关的思维导图,并在思维导图上添加若干方面的“交错带”,如政治领域的“交错带”、经济发展中的“交错带”、军事领域的“交错带”等。由此可见,发散思维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极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当然,该作文题设计妙就妙在学生在具体写作时会自觉运用聚合思维来聚拢众多领域“交错带”的特点及属性,以形成论述的焦点。如有的作文以“寻找‘交错带’,推动变化发展”为题,谈了人生的“交错带”,提出须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为后续正确发展奠定基础;谈了民族历史发展的“交错带”,提出须把握住些许敏感变化,以促成更大领域变化;谈了古今中外文化的“交错带”,如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交错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奠定了日后璀璨文明的根基,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化发展的“交错带”,神权被打倒,人站在了时代的中央,开启了人文主义新时代,蒸汽机时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交错带”,带来了世界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开启了工业革命新时代……最后,行文将上述领域“交错带”的特点及属性进行归拢与聚合,进一步论述了“交错带”的本质特征及根本属性。

可见,在思维体操方面,该作文题设计极富创意:作文导引材料在审题立意层面启迪学生发散思维,学生可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等实现对“交错带”的二度延展,极大扩充了写作选材空间;在具体写作中,学生可以借助聚合思维,通过“放得开,收得拢”的写作运筹,进一步彰显“交错带”的核心属性及特征。借助一个作文题目,就完成了对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组合考查,该作文题的设计值得点赞。

3.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组合

在思维分类中,求同思维是一种寻找共同点的思维方法,求异思维则是一种寻找差异点的思维方法。2024 年九省联考作文题命题设计采用显豁与隐性的方式,突出了上述两种思维方式的组合考查。

比如,“精挑细选送礼物抑或送买礼物的钱”联考作文题,就考查了求异思维能力。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的礼物都是精心选择的,这是常态;“与其精挑细选不如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出去”,一则省去精挑细选的功夫,二则对方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皆大欢喜,似乎也蛮有道理。当然,在具体写作中可以见仁见智,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或赞成精挑细选送礼物,或赞成直接把买礼物的钱送出去,或根据不同场景采用不同于送礼物、送礼金的方式,等等。这里要说的是,该作文题给学生的启迪就在于,在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固定的观点,寻找与众不同的、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可见,该作文题的价值不只在于辨析该不该送礼物或礼金,更在于可以引导学生日后不断突破思维定式,不断尝试新的思维方式,不断挑战传统的观念和思考方式。

有意味的是,“专业选择及其重要性”联考作文题较为隐性地考查了求同思维能力。该作文题涉及“你想选择哪个专业?为什么这个专业对你重要”,在具体写作中,学生都要回答上述两个问题。未来的大学专业选择不过是“萝卜青菜,个人所爱”罢了,人人是不同的,这好像与考查求同思维不搭边。但实际上,无论学生如何写,都无法回避自己的专业决策与个人兴趣、家庭期盼愿景、社会发展状况、国家战略需求之间的关联,因为这里有个大的预设主题,即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好兴趣与使命、个人与集体、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明确个人须担当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职责。“江河虽异,但皆入海”,从这个角度讲,又是大张旗鼓地考查了求同思维能力。比如,有作文以“戏曲专业:我之向往”为题,除写了戏曲能让人口齿噙香、感悟人生要义和道理外,还憧憬了学好戏曲讲好中国故事的未来:“如今祖国大地一片繁花似锦,生机勃勃,何不用戏曲形式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呢?若学好了京剧,我也可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用西皮、四平调等唱一唱美丽乡村的变化;若学好了昆曲,我也可到悉尼歌剧院用擞腔、滑腔、滚龙腔、啜腔等唱一唱新征程、新使命与新担当;若学好了二人转,我也可到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歌剧院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用‘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唱一唱中国东北振兴的新篇章……”

写作教学改革是语文学科育人的重要环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指出:“通过改革,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2024 年九省联考作文题以“原态生活”的“真实写作”与“思维体操”双向奔赴为探索点,着力突出学科写作实践育人力度,积极回应新课标培养目标,必将有效发挥引领写作教学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九省交错带作文题
2024年教育部九省联考数学压轴题解析
一道九省联考解析几何大题的多解、探源与推广
武汉大桥
当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00:14:07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水陆交错带生态功能及其氮素截留效果研究进展
珠江水运(2017年17期)2017-10-10 08:16:03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金色年华(2016年12期)2016-12-01 04:34:1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以我国东部九省为例
1987-2010年和林格尔县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景观动态变化研究
绿洲-荒漠交错带沙漠扩散研究
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与旱涝响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