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升涛 魏琦 (山东省沂水县杨庄畜牧兽医工作站)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阻碍全球整个畜禽业的健康发展。此外由于该病原微生物对环境有较强的耐受力,故导致此病的发生率较高,传染力较强,存在反复发病的情况。因此,养殖户必须从思想上提高对此病的重视程度,及时隔离清除可疑畜禽,保证养殖场为布鲁氏菌病的净化场,从而促进国内外畜禽业的蓬勃发展。
1.易感动物。目前已经发现200多种动物易被布鲁氏杆菌所感染进而导致发病,其中在我国畜禽养殖业中存在较多的为羊布鲁氏菌病、牛布鲁氏菌病以及猪布鲁氏菌病,尤其在牛羊养殖业中此病的发病率最高。
2.传染源。患有布鲁氏菌病的畜禽或者携带布鲁氏杆菌的动物是此病主要的传染源,此外,由于患病动物所排泄的粪尿、分泌的乳汁、释放的精液和尿液、生活的圈舍、使用的用具等均存在大量的布鲁氏杆菌,因此,这些也成为布鲁氏菌病传播扩散的传染源之一。
3.传播途径。该病主要是通过破损皮肤的接触、眼结膜等黏膜组织、畜禽消化道、雌雄动物的交配、携带布鲁氏杆菌病原的蚊虫的叮咬等进行传播。
布鲁氏菌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判定的B类传染病,一旦发生此病,必定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畜牧业本身产生的危害。布鲁氏菌病最常见于牛羊类养殖场,并对牛羊正常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危害。
首先,患病牛羊精神萎靡、采食量降低、全身疼痛、不喜站立,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生长发育。
其次,布鲁氏菌病主要危害牛羊的繁殖生殖系统,患此病的母牛或者母羊表现出不孕、流产,即使能顺利分娩也会产死胎,同时也会导致母畜出现子宫炎症、子宫内膜水肿充血并可能存在坏死灶;当哺乳期的母畜患病后,则会表现为乳房肿胀、乳质量降低、乳产量减少等,且外阴处有明显的红肿、大量黏液存在;患此病的公羊则会导致精液品质下降,影响配种、降低受胎率等,且睾丸处有明显的病理变化(睾丸炎症、肿胀疼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牛羊产业的发展,并造成养殖户较大的经济损失。
最后,由于布鲁氏杆菌属于胞内菌,故患病的畜禽不能完全被治愈,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治疗费用,留作种用的畜禽被淘汰,缩短了其利用年限,从而降低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2.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由于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且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也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患此病的人,主要表现为波浪热(忽冷忽热),流出的汗液呈黏性,全身关节肿胀疼痛,尤其是腿关节、腰关节处的病变最为明显,患病后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虚乏力、精神涣散,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并且终身携带布鲁氏杆菌。男性若患此病,则会发生睾丸炎;女性患此病,则会导致不孕、流产、生理紊乱,影响人类正常的生殖。
3.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危害。若牛、羊、猪等畜禽屠宰之前患有布鲁氏菌病,则会导致屠宰后的肉类制品携带病菌,患病畜禽提供的奶制品中也携带病菌,而肉蛋奶又为人类提供了全面的营养物质,其消费量较大,因此当其流入消费市场被消费者购买食用之后,就会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4.对公共卫生造成的危害。在农村、牧区等一些较为偏僻的地方,由于畜禽业从业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较为缺乏、专业知识较为贫瘠,未意识到此病的危害,即使意识到了也存在侥幸心理,从而出现了人畜共处一室的情况,未做好人与畜禽相处之间的科学防疫,会造成疫病的传播,从而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严重的危害,造成人类社会的波动,影响社会的和平稳定。
畜禽或者人类一旦患布鲁氏菌病,就会终身带菌,严重影响健康。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布鲁氏菌病的净化和防控工作,防患于未然。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免疫接种。免疫接种作为预防畜禽各类疫病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之一,主要是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使得畜禽产生相关抗体,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畜禽机体时,就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从而抵御病菌的入侵。目前,针对布鲁氏菌病的常见疫苗包括弱毒性布鲁氏菌疫苗、亚单位疫苗、DNA基因疫苗、灭活疫苗等。首先,养殖户要制定详尽可行的免疫方案;然后,要根据布鲁氏菌疫苗接种的要求进行接种,其中包括稀释倍数、保存条件、有效期、接种方式等,也要注意接种畜禽的生理状态,如由于弱毒的疫苗存在一些活性病毒,对妊娠阶段的畜禽接种之后会造成其流产,因此对于妊娠畜禽禁止使用弱毒疫苗,可以选择其他类型的疫苗,也可以等母畜分娩之后再进行接种。最后,为了保证疫苗的药效,在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要对全部的畜禽进行相关抗体的检测,对于抗水平较低的畜禽要及时进行补充接种。
2.日常消杀。日常消杀也是净化和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良好、清洁、干净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包括布鲁氏菌病在内的多种疫病或疾病的发生。首先,要每天定时清扫畜禽排泄的粪便、尿液等,破坏适合布鲁氏杆菌滋生繁殖的环境。然后,保证圈舍适宜的温湿度,尽量保证圈舍干燥、通风良好、饲养密度合理,避免应激等造成畜禽抵抗力下降,造成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最后,要定期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半个月就需要对圈舍进行彻底全面的消杀,在一些疫病的高发季,则需要适当加大消毒的频次,一般每周进行一次消毒。除了做好圈舍以及周围内外环境的清洁外,还需做好工作人员的清洁卫生,避免工作人员携带病菌进入圈舍而造成布鲁氏菌病的流行。
3.自繁自养。建议养殖场遵循“自繁自育”的基本原则,确需从外地进行引种时,则要做好引种工作,做到科学、安全引种。首先,严禁从布鲁氏菌病高发、易发的地区进行引种,要彻底查明畜禽引种地是否发生过布鲁氏菌病,是否属于安全羊场。然后,做好引种前的检查工作,要详细查阅羊只的档案,包括生长发育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用药情况等,确保所引入羊只的健康。最后,做好引种后的隔离饲养工作,对于新引入厂区的肉羊,一定要在厂区外进行为期20~30天的隔离饲养工作,并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确保未携带各种病原后方可混入原群进行饲养。
4.组织培训。养殖户是畜禽的直接接触者,其思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畜禽的健康状况,因此,一定要通过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来提高畜禽养殖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可以由当地的政府部门邀请专业人士为养殖户举办养殖防疫培训班,并定期组织专业考核,以此来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主观能动性,意识到布鲁氏菌病的严重危害,从思想上重视此病,从行动上践行相关要求。
5.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所包含的层面较多,不仅包括养殖户,而且包括消费者,还包括检疫工商等部门。对于养殖户,可以通过广播、报纸、使用手册等方式进行宣传,意识到布鲁氏菌病的严重危害,使其在养殖过程中若发现能够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对于消费者,要在规模较大、证件齐全的大型商超购买肉、蛋、奶等畜禽产品,并检查是否盖有检疫合格的公章,对于购买的产品在处理过程中,要单独使用肉制品的案板,避免感染布鲁氏菌病;对于检疫工商等执法部门,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政策,对即将流入消费市场的畜禽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检疫不合格的产品及时销毁,避免不法分子为了经济效益而将其买卖,流入消费市场,并且执法部门要定期进行抽查,对于售卖不合格产品的商家进行处罚。
6.政策扶持。由于布鲁氏菌病对畜牧业、人类、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因此,各地区政府农业部门应该将布鲁氏菌病的净化和预防工作纳入到年度的经费预算中。若养殖户发现可疑情况并进行上报时,政府部门能够及时作出反应并支出相关治疗经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断布鲁氏菌病的传播和蔓延,使其的发生和发展处于科学可控状态。此外,政府部门也要建立健全相关补偿方案,当养殖户发生布鲁氏菌病时,能够提供一些经济补贴,避免养殖户过重的经济损失。政府部门也要建立长久实施的预防控制机制,相关工作人员要定期到养殖场进行实地调查、流行病学调查以及抽样检测,若发现可疑病畜能够及时处理。
7.科学饲养。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因此对于各阶段、各类型的畜禽均可使用增加营养的方式来逐渐提高其免疫力,预防布鲁氏菌病的发生。管理阶段,要严格根据不同阶段畜禽的营养需求为其配制合理的饲料,并进行定时定量饲喂。要保证饲料的多样性,让畜禽通过饲料获取均衡的营养物质,提高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免疫力。饲料选购,要从知名度较高、规模较大的饲料生产企业购买优质的饲料,并做好购买后的保存工作,保持饲料的干燥、通风,避免虫鼠的叮咬以及发霉变质,严禁饲喂劣质、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日常饮水,要保证畜禽所饮用的水源的安全,定期检查水源质量,设置专门的饮水器,避免让畜禽饮用冰冻的水。
畜禽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布鲁氏菌病不仅会对整个畜禽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此外由于致病菌布鲁氏杆菌的特殊性,治疗之后也会终身带毒,且其净化过程较为漫长,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此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畜禽业从业者在充分意识到其危害的前提下,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净化和预防措施,减少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在保证养殖户效益的同时,促进畜禽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