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力
(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陇南 746400)
林业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产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博峪河保护区)是典型的山地河谷地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境内,属于秦巴山区的一部分。该地区地势高峻,沟壑纵横,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林业资源丰富,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2]。博峪河保护区的林业种植养护工作始于20 世纪50 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以油松、侧柏、樟子松、桦木等为主的人工林,以及以栓皮栎、青冈等为主的天然林,林地面积达到了1.83 万hm2,森林覆盖率在40%以上。林业种植养护工作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3]。
博峪河保护区跨越陇南市、定西市、庆阳市3 市,总面积为1.2 万km2。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49.1%,森林蓄积量为1 200 万m3,森林碳汇量为900 万t。该地区的林业资源主要分为两类:1)天然林资源,主要包括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林、山地落叶阔叶林等类型,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2)人工林资源,主要包括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类型,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此外,该地区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等多种林业生态功能区,不仅是甘肃省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示范区,还是甘肃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近年来,博峪河保护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林业草原工作大局,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荒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程,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林业资源保护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6—2020 年,该地区共完成造林面积0.72 万hm2,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2 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加了9.4 万m3,森林碳储量增加了5.6 万t。同时,积极开展森林经营和发展森林经济,建立了以油茶、核桃、杏、苹果等为主的经济林体系,形成了以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下采集等为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链,显著提高了林农收入和生活水平。
为保护和发展博峪河保护区这一生态宝库,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实施了一系列的林业种植养护措施。1)实行造管并举,保护好原有森林资源,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71 万hm2,封山育林3.30 万hm2,飞播造林0.35 万hm2,完成森林抚育2.79 万hm2。2)开展林下种植、养殖项目,拓展森林发展空间,增加林区收入。利用闲置土地种植中药材、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引进优质品种绿壳蛋鸡、名贵鱼种虹鳟鱼等进行养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年创收在160 万元以上。3)推进“林旅融合”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发展生态旅游,提升林区品牌效益。依托生态资源、交通条件优势,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吸引游客前来赏林、游林、学林,提高了林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实施这些林业种植养护措施,博峪河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林区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甘肃省的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博峪河保护区的林业仍存在部分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1)树种选择不科学,过分依赖人工造林,忽视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需求。该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土壤肥力低,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高耗水的树种,如松树、柳树等。这些树种生长缓慢,易造成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从而影响林地的可持续利用。2)树种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林业模式,导致林木的功能和效益单一。该地区林业种植以防风固沙为主要目标,主要树种有沙棘、柠条、沙枣等。虽然这些树种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的收入需求和市场需求。同时,这些树种在抗病虫害和抗灾害方面能力有限,易受自然因素影响,导致林木死亡或退化。3)树种配置不合理,缺乏科学的间作、混交、复合等林业技术,导致林木生长不良和资源浪费。
林木养护管理包括疏伐、修剪、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4]。博峪河保护区存在着林木养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1)缺乏科学的养护技术。未能根据不同树种、生长阶段、自然条件等因素制订合理的养护措施,导致林木生长不良、品质低下,从而影响林木生产力和抗逆性。2)缺乏规范的养护操作。没有按照技术规程和标准进行养护作业,导致林木损伤,如疏伐过度、修剪不当、灌溉不均、施肥不合理等。3)缺乏有效的养护监督管理。未能建立健全的养护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无法定期检查和评估养护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对于养护作业的不规范和不合格行为,未能及时纠正和惩处。
林业监测和调查是对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和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观测、统计和分析,可为林业规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林业监测和调查不足是博峪河保护区林业资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1)缺乏有效的林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平台,尚未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的森林资源数据库,导致无法实时掌握林业资源的动态变化和林业生产的实际情况。2)缺乏科学的林业监测和调查方法。未能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林业监测和调查,导致数据不准确、可比性差。同时,未能充分利用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构建多源、多层、多维的林业监测和调查体系,制约了林业监测、调查的效率和精度。3)缺乏有效的监测技术和手段。难以准确获取林木生长、病虫害情况,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的数据,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林业问题,影响了林业养护的效果。
居民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淡薄是影响博峪河保护区林业种植养护效果的重要因素。1)部分居民对林业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关注短期利益,忽视了林业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的持续影响。这导致林区内乱砍滥伐的现象仍然存在,给林业资源带来巨大损失。2)该地区生存着大量的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一些不法分子不顾法律的约束,仍进行盗伐、盗猎等行为,这进一步加剧了林业资源的养护和管理难度[5]。
1)科学选择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生态需求的树种。优先选择耐旱、耐贫瘠、耐盐碱、生长快、用途广的树种,如柽柳、胡杨、沙柳、沙枣等。2)采取多样化林业模式,提高林木的功能和效益。根据该地区的市场需求和居民收入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林业模式,如经济林、食用林、药用林、观赏林、能源林等。3)合理配置树种,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资源利用率。根据该地区的林地空间和光能条件,采用科学的间作、混交、复合等林业种植技术,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林业结构,如乔灌草复合林等。其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林地的空间和光能,而且能够形成稳定的林冠层和林下植被,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林地的生态效益。
1)推广林木养护技术,制订科学的养护方案。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适应性,制订合理的养护措施,如合理确定疏伐密度、修剪时期、灌溉量、施肥种类和用量等。同时,及时掌握林木的生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养护方案,避免盲目操作,提高养护技术的针对性和灵活性。2)规范林木养护操作,执行技术规程和标准。按照林木养护管理措施和林木养护技术规范进行养护作业,使用合格的养护工具和设备,遵循养护原则和方法,注意养护时机和方式,避免对林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3)建立健全林木养护管理制度,明确养护责任主体和分工,加强养护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同时,定期检查和评估养护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对养护作业中不规范和不合格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惩处。
1)建立有效的林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平台,实现林业数据的集成和共享。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的森林资源数据库,实现林业数据的规范化、动态化和可视化,为林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6]。2)采用科学的林业监测和调查方法,提高林业监测和调查的效率和精度。3)完善林业监测技术和手段,提高林业监测的质量和水平。根据林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开发和应用适合当地条件的林业监测技术和手段,实现对林木生长、病虫害情况及生态环境变化等数据的精确获取,及时发现和应对林业问题。
1)加强林业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通过开展林业法制宣传周、林业法制讲座等活动,普及林业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让居民了解林业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明白保护林业资源的责任和义务,了解违法破坏林业资源的后果和惩罚,增强居民的法治观念。2)加强林业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素养。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方式,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让居民认识到林业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的持续影响,明白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监管和执法,提高居民的自律意识。通过加大林业督查和林政执法的力度,严格执行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及时发现和查处乱砍滥伐、盗猎等违法行为,对违法者依法予以严厉的处罚和曝光。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及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博峪河保护区的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着多重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种植养护管理,通过优化林业种植结构、加强林木养护管理、加强林业监测和调查及提高居民林业资源保护意识,促进该地区林业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