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
(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1)涂刷防水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涂料或胶粘剂在需要防水的部位涂刷一层或多层防水层,形成一个连续的、不透水的膜状结构,以阻止水分渗透。涂刷防水法的特点是施工简单、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但也有缺点,如防水层易老化、开裂、脱落,耐久性差,不适合受应力变化大的部位。涂刷防水法适用于屋面、阳台、卫生间等部位的表面处理,如使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涂料或丙烯酸乳液涂料等。
(2)粘贴防水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卷材或片材等预制的防水材料,通过黏结剂或机械固定等方式贴附在需要防水的部位,形成一个连续的、不透水的层状结构,以阻止水分渗透。粘贴防水法的特点是防水效果好、耐久性强、适应性强,但也有缺点,如施工复杂、成本高昂、易产生接缝漏水等问题。粘贴防水法适用于地下室、隧道、桥梁等部位的内外墙面处理,如使用自粘型沥青卷材或高分子防水卷材等。
(3)灌浆防水法。这种方法是利用高压泵将液态或浆状的防水材料灌注到需要防水的部位的裂缝或孔洞中,使之充填并凝固,形成一个坚固的、不透水的体状结构,以阻止水分渗透。灌浆防水法的特点是能有效地修补和加固已有的裂缝或孔洞,提高结构强度和密实度,但也有缺点,如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昂、对灌浆材料的性能要求高等。灌浆防水法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或孔洞的修补处理,如使用水泥基灌浆料或聚氨酯灌浆料等。
(4)预埋防水法。这种方法是在建筑物结构施工前,在需要防水的部位预先埋设一层或多层防水材料,如钢板、塑料板、橡胶板等,形成一个连续的、不透水的层状结构,以阻止水分渗透。预埋防水法的特点是能有效地保护结构本身不受渗漏影响,提高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但也有缺点,如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多、成本高昂、对施工精度要求高等。预埋防水法适用于地下室、隧道、桥梁等部位的底板或顶板处理,如使用钢板或塑料板等。
设计是防水施工的前提和依据,如果设计不合理或不完善,就会给防水施工带来困难和隐患。设计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防水材料的选择不合适。防水材料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会影响防水效果和耐久性。例如,对于屋面防水,应选择具有良好抗老化、抗紫外线、抗温差、抗裂性能的防水材料,不能使用易老化、易开裂、易变形的材料[1]。
(2)防水层的设置不合理。防水层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受力情况、排水条件等因素进行设置,不能随意改变或省略,否则会导致防水层失效或破坏。例如,对于地下室防水,应设置双层防水层,并在外侧设置排水层和保护层,不能只设置单层防水层或在内侧设置防水层。
(3)防水细部的处理不到位。防水细部是指建筑物中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如转角、变形缝、管道穿透、雨水口等,它们是防水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处理不到位,就会成为渗漏的源头。例如,对于转角处的防水处理,应采用专用的角料或加强带进行加固,并做好粘接和密封,不能简单地用切割或折叠的方法进行处理。
施工是防水效果的直接体现,如果施工不规范或不质量,就会造成防水层的缺陷或损坏。施工问题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
(1)基层处理不充分。基层是防水层的基础,如果基层处理不充分,就会影响防水层的粘接和平整度。基层处理应做到清洁、干燥、平整、坚实、无空鼓、无裂缝等要求,不能有油污、灰尘、松散物等杂质。例如,在涂刷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前,应先用沥青油漆对基层进行润湿和封闭处理,不能直接涂刷卷材。
(2)防水材料的使用不正确。防水材料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或设计要求进行使用,不能随意更换或混用,否则会影响防水层的性能和兼容性。例如,在使用自粘卷材时,应先将卷材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预热,以提高粘接效果,不能在低温或高温下直接使用卷材。
(3)防水施工的操作不规范。防水施工应按照规范或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不能偷工减料或忽略细节,否则会造成防水层的缺陷或损坏。例如,在铺设卷材时,应按照从下往上、从内往外的顺序进行铺设,并做好搭接、压实、焊接等工序,不能随意切割或重叠卷材。
管理是防水施工的保障和监督,如果管理不到位或不有效,就会导致防水施工的失控或失误。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
(1)防水施工的组织不合理。防水施工应根据工程的进度、规模、难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分配好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制定好施工方案和措施,不能随意安排或变更,否则会影响防水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进行屋面防水施工时,应考虑到气候、季节、温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施工,不能在雨天或风天进行施工[2]。
(2)防水施工的质量控制不严格。防水施工应按照质量标准或设计要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每个工序和部位进行检查、测试、验收等程序,不能漏项或放宽,否则会导致防水层的缺陷或损坏。例如,在完成防水层后,应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如目测检查、压力试验、渗漏试验等,以确保防水层的完整性和密实性。
(3)防水施工的维护保养不及时。防水施工后,应对防水层进行及时的维护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功能。维护保养应做到定期检查、清洁、修补等工作,不能忽视或延误,否则会导致防水层的老化或破坏。例如,在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清除屋面上的积水、杂物、污垢等物质,并对发现的裂缝、破损等问题进行修补处理。
材料是防水施工的基础和保证,如果材料不合格或不适用,就会影响防水层的质量和效果。材料问题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
(1)材料的质量不达标。材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或规范,不能使用假冒伪劣或过期失效的材料,否则会导致防水层的性能下降或失效。例如,在使用聚氯乙烯(PVC)卷材时,应检查其外观、厚度、强度、柔韧性等指标,不能使用有色差、变形、脆化等缺陷的卷材[3]。
(2)材料的储存不正确。材料的储存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或设计要求进行正确的储存,不能暴露在阳光、雨水、高温、低温等不利条件下,否则会导致材料的变质或损坏。例如,在储存沥青卷材时,应将其平放在干燥、通风、遮阳的地方,并保持一定的间距,不能堆放过高或过重。
(3)材料的配比不合理。材料的配比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或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配比,不能随意增减或替换,否则会影响材料的性能和兼容性。例如,在使用水泥砂浆作为基层时,应按照1:3 的比例配制水泥和细砂,并加入适量的防水剂,不能使用太稀或太浓的砂浆。
设计是防水施工的前提和依据,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用途、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设置合理的防水层、处理好防水细部,避免出现设计缺陷或漏洞。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受力情况、排水条件等因素,选择具有良好抗老化、抗紫外线、抗温差、抗裂性能的防水材料,如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高分子自粘卷材、聚氨酯涂料等,并根据不同部位和功能,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格的防水材料,如单层或双层防水层、有机或无机防水层、刚性或柔性防水层等。
(2)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受力情况、排水条件等因素,设置合理的防水层,如地下室应设置双层防水层,并在外侧设置排水层和保护层,屋面应设置单层或双层防水层,并在上面设置隔热层和保护层等,并根据不同部位和功能,设置合理的搭接宽度、厚度、间距等参数[4]。
(3)根据建筑物中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如转角、变形缝、管道穿透、雨水口等,处理好防水细部,采用专用的角料或加强带进行加固,并做好粘接和密封,避免出现裂缝或渗漏,并根据不同部位和功能,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转角处应采用圆弧形或倒角形的处理方法,变形缝处应采用伸缩型或滑动型的处理方法等。
施工是防水效果的直接体现,应按照规范或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和质量控制,避免出现施工缺陷或损坏。具体措施如下。
(1)做好基层处理,确保基层清洁、干燥、平整、坚实、无空鼓、无裂缝等要求,清除基层上的油污、灰尘、松散物等杂质,并对基层进行润湿和封闭处理,提高基层与防水材料的粘接力和平整度,并根据不同部位和功能,采用不同的基层处理方法,如地下室应采用混凝土基层,屋面应采用砖瓦基层等[5]。
(2)正确使用防水材料,按照产品说明书或设计要求进行使用,避免随意更换或混用防水材料,影响防水层的性能和兼容性,并根据不同部位和功能,采用不同的使用方法,如自粘卷材应先进行预热处理,涂料类材料应按照规定的配比和涂刷次数进行使用等。
(3)规范施工操作,按照规范或设计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偷工减料或忽略细节,造成防水层的缺陷或损坏,并根据不同部位和功能,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卷材铺设应按照从下往上、从内往外的顺序进行铺设,并做好搭接、压实、焊接等工序,涂料类材料应按照从下往上、从粗到细的顺序进行涂刷,并做好平整、无气泡、无漏涂等工序等[6]。
管理是防水施工的保障和监督,应根据工程的进度、规模、难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监督,避免出现施工失控或失误。具体措施如下。
(1)合理组织施工,分配好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制定好施工方案和措施,按照计划和要求进行施工,避免随意安排或变更,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并根据不同部位和功能,采用不同的组织方法,如地下室防水施工应采用分段分层的方法进行施工,屋面防水施工应采用分区分段的方法进行施工等。
(2)严格控制质量,按照质量标准或设计要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每个工序和部位进行检查、测试、验收等程序,避免漏项或放宽,造成防水层的缺陷或损坏,并根据不同部位和功能,采用不同的质量控制方法,如防水层完成后应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如目测检查、压力试验、渗漏试验等,以确保防水层的完整性和密实性。
(3)及时维护保养,对防水层进行及时的维护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功能。维护保养应做到定期检查、清洁、修补等工作,避免忽视或延误,造成防水层的老化或破坏,并根据不同部位和功能,采用不同的维护保养方法,如使用过程中应及时清除屋面上的积水、杂物、污垢等物质,并对发现的裂缝、破损等问题进行修补处理。
材料是防水施工的基础和保证,应保证材料的质量和适用性,避免使用不合格或不适用的材料,影响防水层的质量和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检验材料质量,对进场的防水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或规范,避免使用假冒伪劣或过期失效的材料,并根据不同部位和功能,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如卷材应检查其外观、厚度、强度、柔韧性等指标,涂料类材料应检查其外观、密度、固含量、粘度等指标[7]。
(2)选择材料适用性,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环境等因素,选择适用的防水材料,避免使用不适合或不兼容的材料,影响防水层的性能和效果,并根据不同部位和功能,选择不同的材料类型,如地下室应选择具有良好抗渗性和耐久性的材料,屋面应选择具有良好抗老化和抗紫外线性能的材料等。
(3)储存材料正确,对防水材料进行正确的储存,避免其受到潮湿、高温、日晒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性能下降或变质,并根据不同部位和功能,采用不同的储存方法,如卷材应平放或立放,并用防水布覆盖,涂料类材料应密封保存,并避免冻结或沉淀等。
总而言之,防水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耐久和美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重视。通过加强设计、施工、管理和材料方面的优化措施,可以提高防水施工的质量和效果,保证建筑物的防水功能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