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在肾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

2024-06-08 07:35唐慧莉徐艳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2期
关键词:利尿麻黄肾脏病

唐慧莉 徐艳秋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临床医学院,上海 20008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上海 200080)

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1]。现代药理学发现麻黄对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但众多医家因畏惧其发汗峻猛、耗伤津液之性,故在临床上多弃之不用。本文结合临床实验研究及相关机制分析,阐述麻黄在肾脏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麻黄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

麻黄含有生物碱、黄酮、鞣质、有机酸、多糖、挥发油、酚类等多种成分。麻黄碱具有兴奋交感神经、收缩血管等作用,伪麻黄碱具有利尿的作用,挥发油是麻黄发汗的成分基础,鞣质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多糖类及黄酮类可发挥强大的抗氧化作用[2,3]。麻黄的药用价值日益凸显,含有麻黄成分的制剂也广泛运用于临床诊疗中。

2 麻黄在肾脏病中的运用

2.1 麻黄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肾脏病多以水肿为首发症状,可进一步发展为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后期常依赖肾脏替代治疗。麻黄可通过开上窍(发汗)、开前窍(利小便)、开后窍(通便)、开外窍(发腠理)以利水消肿[4]。相关研究[5]发现麻黄可降低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推测麻黄的利尿作用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相关。同时,李苗等[6]发现麻黄可抑制钠离子的重吸收,下调肾脏中水通道蛋白1(AQP1)及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通过调节水的通透性实现利尿的作用。

2.2 麻黄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是原发性肾脏病及自身免疫性肾病的重要病因,现代医学治疗肾脏病多使用免疫抑制方案,但效果不佳[7]。近年来,相关研究证实麻黄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其中麻黄为君药的经方可明显改善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减轻炎性细胞浸润,保护足突细胞,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等[8,9]。其作用机制:(1)麻黄能促进CD4+T细胞活化,抑制T细胞向辅助型T细胞2(Th2)方向分化,减少白细胞介素-4(IL-4)的分泌,同时IL-4作为炎症诱导因子可进一步对B 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细胞进行免疫调控[10]。(2)麻黄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向经典活化(M1)型分化,减少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释放来发挥免疫抗炎作用[11]。

2.3 麻黄具有抗凝的作用慢性肾脏病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炎症因子激活等因素,可导致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血管血栓、肾毛细血管硬化等瘀血阻络之象,因此活血化瘀应贯穿整个肾脏病的治疗过程[12]。

麻黄具有的活血化瘀作用鲜少被现代医家提起,其实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明言麻黄可破癥坚积聚[13]。现代中医学者认为麻黄的化瘀之功主要建立在其强大的解表之效上,可引活血化瘀之品深入癥积之处,通过渗透之力发挥化瘀的作用,正所谓“麻黄之发汗,从阴出阳,则癥坚积聚自散”[14]。相关体外及动物实验[15-17]发现麻黄抗凝机制有以下三种:(1)麻黄可通过改善血液黏度和血液流变性发挥抗凝作用;(2)麻黄可通过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干预内外源凝血途径,发挥抗凝作用;(3)麻黄可降低趋化因子配体5(CCL5)及血小板选择素(CD62p)的基础表达,减少γ-凝血酶的聚集反应,显著改善血小板功能而发挥抗凝作用。

2.4 麻黄具有抗外感的作用感染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控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感染状态可改善疾病复发及预后[18]。

麻黄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其作用机制:(1)麻黄可阻止耐药菌“休眠”,协同抗生素发挥明显的抗菌效应[19];(2)麻黄可抑制TLR∕MyD88∕NF-κB 信号通路的mRNA 表达,减少后续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损伤;(3)麻黄也可调节宿主Toll 样受体(TLR)和RIG-1 样受体(RLR)通路,改善宿主机体免疫力,抑制病毒复制[20];(4)麻黄可抑制先天免疫应答信号,上调细胞色素C 氧化酶(Cyt-CO)活性,减少细胞色素C(Cyt-C)的释放,抑制凋亡细胞通路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从而阻止线粒体主导的细胞凋亡[21]。

2.5 麻黄具有调节血压的作用肾脏是高血压影响的重要靶器官,同时高血压也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二者相互影响,导致肾功能下降,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麻黄对于血压的调控是双向的。其中麻黄碱可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递质释放,引起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因此众多医家认为麻黄是高血压患者的忌投之品[22]。而麻黄果多糖可通过兴奋副交感神经而发挥明显的降压作用[23];麻黄次碱也具有微弱降压作用[24]。麻黄的降压机制与RASS 系统密切相关,首先麻黄可改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最佳适宜的pH 值,使ACE 变性失去活性,从而发挥降压作用;其次麻黄可降低血中抗利尿激素(ADH)含量,减少水钠潴留,发挥降压作用[25]。

2.6 麻黄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代谢紊乱,尤其是高血糖及高血脂已被公认是导致肾小球硬化的主要原因,并可促进肾脏纤维化,是肾脏失功的重要因素。

麻黄具有良好的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其作用机制如下:(1)主要与炎症因子通路相关,相关研究[26]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加速炎症伴肥胖的靶点蛋白,麻黄可下调MCP-1的表达,抑制代谢紊乱的炎症因子IL-1β 释放,减少炎症浸润,改善代谢,调节糖脂水平;(2)与肠道菌群相关,麻黄可增加大鼠粪便中的乙酸含量,证明麻黄可改善肠道菌群中短链脂肪酸盐的含量,维持内环境稳态,抑制体内脂肪堆积,增加糖酵解及糖异生[27];(3)与AMPK∕PPARα 通路相关,麻黄可增加AMPK 表达和活性,激活PPARα,阻止脂质积累,促进三酰甘油水解。并且麻黄可促进大脂肪细胞转化成小脂肪细胞,而小脂肪细胞与胰岛素增敏相关,可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28]。

3 结语

麻黄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时至今日依旧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历代医家对麻黄的主治功效不断扩充,从《神农本草经》言其可发汗破癥,到《药性论》提及麻黄可治顽痹,至《本草纲目》首次提及麻黄可以治疗水肿、五官病及妇科病。历代医家的实践证明,麻黄既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证的专药,也是治疗内科杂病的名药。本文简述了麻黄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为麻黄的药效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并得出麻黄具有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明确、运用领域广泛的结论,是一味值得深入研究的中药。

麻黄在肾脏病中的运用源远流长,麻黄类方均可明显减轻患者全身或局部水肿的症状,具有良好的利尿消肿之效[8,29]。随着临床实践及药理学研究的深入,笔者认为麻黄对肾脏病的治疗作用有以下两个特点:(1)麻黄治疗肾脏病是多效的,在利水消肿的基础上可发挥调节免疫、抗凝血、抗外感、调节血压、调节代谢的作用。(2)麻黄治疗肾脏病是协同的,其利尿消肿及降血压作用均可通过抑制RASS 系统来实现,水钠潴留的减少势必伴随着血压的下降,血压的下降也可进一步促进利尿的效果;再者如麻黄在调节免疫、调节代谢方面皆与炎症因子相关,证明麻黄调节肾脏病患者免疫的同时也可改善患者的糖脂水平,反之糖脂代谢控制不佳的患者或可存在免疫复合物的进一步沉积,最终导致肾脏病的进展,这与中医理论“整体观”相似。通过整理麻黄在肾脏病中的运用,拓宽麻黄的运用领域,以期为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但目前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对麻黄具有中枢毒性、心脏毒性、肝毒性等多种不良作用的机制研究得不够深入[30]。后续可围绕麻黄的毒副作用、临床表现及麻黄治疗肾脏病的剂量-不良反应关系及规避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更为有效及安全的治疗策略。

猜你喜欢
利尿麻黄肾脏病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贵州民族药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三)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例报道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慢性肾脏病围透析期的治疗及中医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