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珊,张秀婷
(1.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榆林 719000;2.上海博柯石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201402)
中国是一个煤炭大国,新型煤化工行业作为目前化工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在我国能源供应、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1]。煤化工不仅可以将煤炭转化为清洁能源和化工产品,而且可以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附加值。尽管在环保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煤化工行业的前景依然广阔。新型化工企业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不仅是为了符合法规要求,也是其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同时,提升环保管理还能够驱动企业创新、提升品牌形象,因此具有极高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和讨论新型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目前存在的难点及其原因,提出新型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提升的方向和策略。
煤炭作为煤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原料,其开采过程可能造成土地破坏、水源污染等问题,煤炭运输可能导致扬尘污染,同时,新型煤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若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尽管新型煤化工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有所进步,但其仍然是高能耗产业,因此会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此外,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固废、液废等,若不能得到妥善处置,可能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空气污染和水质恶化可能对附近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特别是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中的人群。
相比传统化工企业,新型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注重环境保护,努力降低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这些负面影响,新型煤化工企业应采取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因此,提升环保管理水平对新型煤化工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环保管理工作,企业才能在满足法规要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煤化工企业环保管理工作的提升是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环保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煤化工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2]。
新型化工企业在环保管理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这些难点主要源于行业特点、技术要求以及法规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
煤化工企业生产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过程,这使得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废渣等,每一种都可能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处理相当困难。对某些特定的污染物,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技术进行处理,而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本往往很高。煤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复杂,单一的治理技术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处理方式的协同治理。此外,煤化工项目通常选址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环境容量往往较为紧张,如何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一大挑战。
新型煤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最大的困难就是技术受限,现有的工艺技术以及污染防治技术、废物处理技术不能对产生的三废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消纳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VOCs 控制和处理技术
煤化工废气中所含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繁多,且浓度和组成可能会随生产过程的变化而变化。目前现有的VOCs 治理技术如催化氧化、生物降解等,其能耗较高,长期运行成本大。另外,某些治理技术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物,如臭氧、氮氧化物等,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达到环保标准。高效的VOCs 治理技术往往投资较大,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这给企业的治理方法选择和治理效果评价带来了困难。要突破这些技术瓶颈,煤化工行业需加大科研力度,引进和开发更高效、经济、安全的VOCs 治理技术,同时加强与其他行业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另外,也需加强对低VOCs 含量原辅料的研发与推广,加强对治理技术的优化改造,以切实降低VOCs 排放量和治理成本,实现绿色生产。
(2)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低
目前,煤化工企业相对集中在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而煤化工生产不可避免地产生废渣和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物,现阶段的综合利用技术无法消纳和转化如此大基数的固体废物。煤化工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技术相对复杂,涉及多种废弃物类型,需要有针对性的处理技术和设备。一方面,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有限,导致固废资源化利用困难;另一方面,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成本较高,包括研发、建设和运营成本等。此外,固废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规,但关于固废资源化的具体规定和激励政策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行机制。固废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的标准不统一,这给固废资源化利用带来了实际操作的困难。现阶段,制约固废综合利用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固废资源化产品的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需求不稳定,降低了企业开展固废资源化项目的积极性。
(3)电站脱硫脱硝工艺技术
目前电站脱硫脱硝都经过了超低排放改造,通常正常运行情况下均能够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要求。但锅炉启停的数小时,NOx排放量出现超标情况,严重时出现过全天NOx平均排放量超标情况。同时,当入炉煤的低位热值较高而锅炉高负荷运行时,NOx排放高,尿素耗量高,严重时锅炉将不得不降负荷运行。
除了上述三方面外,煤化工企业的火炬治理技术、废水零排放及杂盐处置技术、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技术等都对煤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制约,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对于企业的环保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先进完备的技术支撑下,才能更好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发展。
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日益重视,公众对环保行为的关注度日益升高,国家每年陆续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环保标准提高后,企业需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满足新的法规要求,包括改进生产工艺、购置更先进的设备、建立更有效的污染治理设施等。环保政策的变化往往伴随着对技术创新的需求,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并应用新的环保技术,这是技术和管理上的双重挑战。
(1)企业环保管理人员配置不足
企业环保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可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企业的相关环保管理业务人员短缺,企业无法有效地监控和管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风险,从而增加违规操作的可能性。同时,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没有足够的人力来确保企业的各项活动符合规定,会导致企业在合规性上出现问题。缺乏专业的环保管理人员甚至会导致企业对潜在的环境危害反应迟钝,增加了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风险。此外,频繁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企业的社会形象受损,而环保问题引发的法律诉讼或罚款会给企业带来经济负担,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2)环保运维第三方单位技术能力不足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设备,因此不可避免地需要第三方相关运维单位介入。例如提供自动监控服务的第三方运维,由于对自动监控环保服务机构的人员资质要求普遍较低或没有资质要求,导致第三方单位专业技术能力良莠不齐。能力不足的第三方运维单位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环保风险,给环保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
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提高能源效率需要企业在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和长期投资。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提高自身竞争力,并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首先,先进环保技术的引进使企业可以优化现有的生产流程、采用更为节能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例如采用更高效的反应器、换热器和分离设备,以及低能耗的物料输送方式;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转化为可用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需求。其次,通过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精确调整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以达到最佳的能源效率。再次,尽可能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并加大投入进行技术研发,开发新的环保技术和产品,推动行业进步。最后,定期为员工提供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节能意识和提高操作技能,并与研究机构、大学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和实施环保解决方案。
企业应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环保政策,并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并掌握政策要求。首先,设定可量化、可追踪的环保目标,并定期评估进度,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其次,组织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让员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熟悉企业的环保政策和程序,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并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环保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再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将环保绩效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最后,与其他企业和机构进行环保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环保经验和做法,并收集员工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和完善环保政策,使之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运维队伍对当前的环保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了企业环保管理的质量,强化运维队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第三方环保运维单位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高新技术,将人员、设备、行为、记录、标准物质等均纳入线上动态监管,确保服务质量真实可靠,并督促技术水平提升[3]。
(2)设置硬性且可行的准入机制,对准入后的运维单位进行定期评价,不满足要求的运维单位定期清退。另外,应加强对运维单位技术能力的培训,确保运维单位拥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和运维服务水平。
(3)第三方运维单位应招聘环保专业人才,确保有足够的人员执行环保任务,提升队伍的专业性,并为员工提供内部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现有员工在环保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优化工作流程和职责分配,最大化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另外,引入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如自动化监测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以减轻人力需求。最后,建立合作关系,与其他组织共享资源,聘请专业咨询团队定期自检或外包部分环保管理职能。这些策略可以帮助第三方运维单位提高专业能力,并确保运维任务的顺利进行。
当前,新型煤化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快速发展。随着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未来新型煤化工企业将更加注重绿色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并且更趋向于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进一步提升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最终建立环保型智能工厂。企业应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等多个环节入手,同时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建设,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