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佳伶 祝志男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三个事关”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表明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论认知在升级递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2]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把握好“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突出文化属性,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可以归结为人民性。党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1]。这一重要论述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质朴真挚的为民情怀,也表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
党的百余年峥嵘岁月表明,人心向背是事关政党兴盛的根本因素。中国共产党只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顽强拼搏、浴血奋战、弯道超车,其原因深深埋藏在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立场毫无疑问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人民群众放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关键位置[3]15。站稳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进向前的根本遵循,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应该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事业的实践过程中,要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于人民,使中华文化更好地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贡献重要力量。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4]130在新时代背景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新力量,大力弘扬人民群众所展现出的创新精神。具体而言,我们要秉持谦逊的态度,深入人民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汲取人民群众的力量,认同人民群众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创造者及其成果的享有者,在文化领域中要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使人民群众发挥伟大创造者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5]20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衡量指标也应是人民。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评判者,宣传思想文化事业能够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的关键在于唤起人民群众的情感共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积极创造不仅反映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被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广泛接受的文化成果。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探索未知领域的研学之旅迅速兴起、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南方小土豆”勇闯哈尔滨、贵州的“村超”赛事成顶流等多样化的文化消费新气象,从侧面反映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个性化特征。因此,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创新思路丰富文化供给,推动文化产业欣欣向荣,科学制定文化产业政策,加快开拓新型文化业态,构建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文化消费模式,提供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的优质文化产品,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文化领域的新变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另外,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应该关注如何用先进的文化滋养人,及时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袭击,坚决粉碎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企图,提高人民群众辨别文化优劣的能力,大力提振人民群众的精气神。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坚持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指导原则,也应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掌握的行动指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蕴含的文化自信,是对风骨神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刚健勇毅的革命文化、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自肺腑的自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包含的文化自立是指中华文明饱经五千多年的艰难磨炼而未曾中断,仍然能够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自立自强的意志和精神。坚持自信自立包含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立两个层面,它们之间是有机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厚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劲信心和充足底气,时刻警惕外来文化的入侵和渗透。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交织繁复、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现状,我们有必要积极构建高度的文化自信,这对于维护和保护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以及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复兴与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一,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作为内在动力,更好地挖掘、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唯有对中华文化中的永恒价值和重要意义进行自我认同,才能产生强烈的文化自豪感,使本民族文化在全球各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从而确保宣传思想文化事业茁壮发展。第二,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作为精神力量,抵御外来文化的渗透。由于外来文化的侵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受到影响,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妄自菲薄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凭借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觉醒来站稳脚跟,科学评价和透彻分析外来文化的利弊,抵御外来文化的渗透与挑战,从而确保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能完全依靠外部力量,更应该弘扬中华文明饱经五千多年的艰苦磨炼却仍然能够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自立自强的意志和精神。第一,为中华民族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中华文化长盛不衰传承古韵提供强大动力源泉。中华民族从站立起来、走向富足再到迈向强大,其深厚自信主要体现在对中华文化的坚定自信、高度认可。正是在这种高度认可的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中华儿女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自觉肩负起中华文明繁荣兴盛、源远流长的时代重任,为促进中华文明坚守传承、融合发展、创造转化作出不懈努力。第二,为中华文明依靠自身力量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提供充沛精神力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中华文明的固有精神。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中华文明拥有自己的主见和力量,经历了严峻的锤炼和考验,不仅保持了外在的独立性,而且更多地保持了内在的自由性和创造力,因而没有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埋没,永葆自身“内在超越”的文化特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继续保持自强坚毅的精神品格,创造不同于西方文明并保持本民族特色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伟大的开创性事业的过程中,坚持守正是确保我们在复杂环境中不迷失前进方向、不偏离发展道路、保持自我本色的关键;坚持创新则是我们在新的征程中能够紧跟时代脉搏跳动的节奏、敏锐捕捉时代风云变幻、积极引领时代正义风尚的重要驱动力。守正与创新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守正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创新才能凸显守正的价值和意义。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的重要环节,因而也需要坚持守正创新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守正方面,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谋求进步、建功立业,其关键性原因在于牢牢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新时代以来,我国取得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些重要的理论成果正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鲜明表征,强调任何一种文化要想在未来站得住、立得稳、走得远,不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辐射力,就务必巩固独具自身特色的主体性,这表明党对中华文化主体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需要以“第二个结合”作为出发点,从而更好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快推动这两种异质性思想文化进行深刻的“化学反应”,在中国大地碰撞出新的火花,即创造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开创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气象。第一,马克思主义将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传播到中国大地,唤醒了中华文明沉睡的基因元素,加快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接轨的时代步伐,成功实现了中华文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跨越转型,使中华文明焕发出巨大的文化魅力。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推进其在中国的具体化和时代化进程,使之展现出浓郁的中国风范和中国特色,成为中华文化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第二个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国土壤,同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两种异质性思想文化相互交融产生新的文化形态,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深刻把握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增进对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理解与认同。
在创新方面,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坚持“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在“第二个结合”这次思想解放中,马克思主义以其真理性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内涵和新的话语表达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转型中不断超越自身提供力量源泉,使其在否定之否定中获得质的飞跃,成功达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目标。打造“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话语体系,需要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同风格的话语表达方式,促进其政治化、生活化与国际化[6],在三者的有机结合中,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内涵更为深刻、情感更为贴近人心、影响力更为广泛。第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政治化的语言进行阐述和表达,延伸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深度。政治化话语表达的内容完整、语言准确、措施严谨,具有很强的条理性、科学的逻辑性、深邃的思想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治化的话语表达,能够卓有成效地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蕴含的文化发展理念展示出来。第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生活化的语言进行阐述和表达,提高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温度。生活化话语表达通常浅显易懂,是偏向口语化、亲切化、自然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容易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话语表达效果。因此,可以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各种感人肺腑、触人心弦的故事,以生活化的话语表达来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加深入人心。第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国际化的语言进行阐述和表达,加大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力度。国际化话语表达找到了中西方国家共同价值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容易使中西方国家产生思想共鸣,使国际受众体会到平易近人、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的感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对此,可以借助中西方国家容易接受的俗语谚语进行贴近日常生活的沟通交流,加大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度,扩展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国际朋友圈。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问题是行动的先导,旗帜鲜明地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特风格、显著特点、突出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7]196网络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互联网是多元文化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一旦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营垒被攻陷,就会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影响党对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有效管理。第一,巩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需要从文化层面入手来加强网络空间文化的健康培育。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斗争表明,在互联网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积极开展网上党史学习教育,主动提供真善美的网络文化产品。否则,就会出现敌对势力借助互联网宣传宗教极端思想、暴力恐怖犯罪思想、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想的乱象,导致党内以及整个社会思想的混乱。第二,巩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需要从技术层面入手来打造网络空间文化的安全阵地。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注重网络平台建设,强化互联网管理,加大互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增强网络文化安全的防御能力,加快建设网络文化强国,从而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国家的兴旺发达提供支持。第三,巩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来提升网络空间文化的治理效能。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快对相关制度的规划设计、整体推进、落实部署,例如《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与此同时,各级宣传文化部门也要点燃创新热情、增强创新活力、根植创新意识,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办法、创新的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令、决议,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深刻把握。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教训。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8]21当前,西方国家在中国搞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在中国培养利益代理人、思想代言人,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党必须巩固发展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第一,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端正政治立场,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不管时代是否变迁、环境是否变化、媒介是否改变,中国共产党都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第二,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事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制度创新成果。在当前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新时代我国文化领域更加迫切的时代任务。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必须学习好、坚持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文化发展,巩固共同的思想基础,将全体人民在思想上拧成一股绳,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
唯物辩证法认为,浩瀚的宇宙中各种事物之间并不是特立独行、毫无联系的原子式存在,而是联系日益紧密的共生式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或远或近、或有形或无形、或显性或隐性的盘根错节的关系,整个物质世界本质上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9]中国共产党运用系统观念使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足以彰显系统观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继续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方法论。
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当前和未来党的文化建设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提出了推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整体性战略部署,即“七个着力”。“七个着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发挥着“总抓手”的关键性作用,必须作为党的重大战略任务来统筹推进。
开展全局性工作必须掌握系统观念,推进各领域具体工作也应遵循系统观念的科学指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从党、社会、国际各个具体层面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推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取得总体性的效果。第一,从党的层面上看。整体推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把党的全面领导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第二,从社会层面上看。协调推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从注重意识形态建设的意识形态维度、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培养维度、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的文化传播维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文明传承与创新维度、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兴旺昌盛的文化发展维度这五个维度出发,来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蒸蒸日上。第三,从国际层面看。统筹推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从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国际传播维度出发,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向国际社会展示胸怀天下、浩然正气、国际担当、文化自信的大国政党形象。因此,“七个着力”显然是多维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具体领域工作也必须谨记系统观念,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创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2]。实际上,这七种思维就是解决各种时代难题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运用这些思维方法去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处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问题,也应灵活运用这些思维方法,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引。第一,提高战略思维以掌握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大局。在新的时代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从 “两个大局”高度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全局性谋划,提出“七个着力”来统筹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第二,坚持用历史思维考察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大势。要学习借鉴前人的观点,在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必须首先了解宣传对象、研究宣传对象,使宣传内容、语言、方式方法都适合宣传对象,推动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第三,坚持用辩证思维抓住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灵活运用辩证思维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要综合考虑文化体系中各个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还要综合考虑社会历史运动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变化,从而能够全面地认知、客观地评价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第四,坚持用系统思维开拓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局。要在明确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的基础上,注重从社会层面、国际层面入手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第五,坚持用创新思维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要对传统文化中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内容进行合理继承,对传统文化中消极性的、糟粕性的、不适应客观条件变化的内容进行科学扬弃,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第六,坚持用法治思维来保障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善治。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坚持依法治理,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维护文明风尚的重要作用。第七,坚持用底线思维来谋划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动权。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提前预判文化领域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制定周密的应对举措,以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10]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要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对其他国家的文明秉持兼收并蓄的宽广胸怀,善于从世界文明中汲取精华养分,并大力弘扬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的文明都有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独特性,它们之间的文明交流比以往联系得更加紧密,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任何一个国家的文明都不能倒退回自我封锁的孤岛,这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你无法离开我、我无法脱离你的命运共同体。对此,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打破妨碍人类文明交往的精神藩篱,让世界百花园内的各种文明合理有序发展。
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积极寻找世界不同文明在价值上的最大公约数,并将其作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立场、中国原则与中国倡议。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可以观察到,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理念、政治制度上各有不同,但是在主张平等发展、倡导公平正义、追求幸福生活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期待和追求。这些价值共识勾画出世界不同文明相互交融、相互重叠的同心圆,能够打破各国文化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文明的发展,激发不同文明的潜在活力,有助于世界各国在逐渐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中达成价值共识,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
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意味着不仅要保护好、传承好本民族优秀文化资源,而且还要从世界各国的文化资源中挖掘有时代价值、有进步意义的内容。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本民族立场,突出文化的“中国特色”,整合、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标识,自信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同时,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新征程上讲好中国故事,要塑造中国共产党作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促进全球发展的贡献者、遵守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践行全球文明的倡议者的国际形象。同时,要合理借鉴国外文化,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互学互鉴和融合创新,让世界各国人民生动地去感知中华文化,打造多元互动、春色满园、百花盛开的人文交流新局面。
推动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不仅是中华文明胸怀天下的鲜明体现,也是繁荣发展世界文化百花园的实践路径。人类文明是一个蕴含着丰富天下情怀的体系,举办世界中国学大会、中国文化年、建立孔子学院等国际人文交流活动有利于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吸引海外民众来华旅游等国际人文交流活动有利于外来文化“引进来”[11]。这些举措能够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能使国际受众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听懂中华文明故事,激活中华文化与国际受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密码,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