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逐利者的人生悲剧
—— 从文史融合视角研读《史记·李斯列传》

2024-06-08 05:32吴德莲
中学语文 2024年14期
关键词:秦二世赵高李斯

吴德莲

李斯的《谏逐客书》从史实入手指出秦国的发展得益于各国客卿的贡献,劝谏秦始皇收回“逐客”的成命,文章铺张扬厉、气势雄浑,最终打动秦始皇,李斯也官复原职。李斯原本是上蔡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吏,经过奋斗成为秦朝的功勋柱石,为何最后又沦为阶下囚?他的悲剧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发?笔者从文史融合视角研读《史记·李斯列传》,探究李斯悲剧的教训。

一、李斯的志向与追求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少年时曾担任故乡的小官吏,看到厕所的老鼠和粮仓的老鼠境遇大不相同,他感叹人也如老鼠一样,环境不一样,命运就大不相同。李斯的这一感叹又被世人称为“老鼠哲学”,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李斯命运的齿轮就开始转动了。李斯跟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前往秦国游说秦王。李斯拜别老师荀子时说: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李斯的志向和追求,并非孔子孟子等知识分子主张的“天下归仁”。孔孟等人追求的是为天下,是个人奔走致力于改变天下;而李斯更多关注的是自己,他游说秦王是为了改变自身处境。可以说李斯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者说太史公也着力刻画出李斯的这种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

《谏逐客书》中,李斯处处为秦王考虑,引经据典列举在秦国发展强大的过程中,来自诸侯各国的客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如果秦王执意要驱逐客卿的话,只会“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李斯在上书秦王时,已经在被逐客卿之列,上书也是为了保全自己在秦国的地位。李斯后来给秦二世上书的奏疏,更是明确地体现出一种自我保全的思想。当时陈胜吴广起义后扰乱三川,秦二世责备李斯位居三公高位,怎能让盗贼如此猖獗。李斯担心自己爵位和俸禄不保,于是“乃阿二世意,欲求容”,上书秦二世要做“深督轻罪”的“贤明”君主,使本已实行残暴统治的秦二世更加恣意妄为肆行暴虐。身为丞相本来应选拔重用贤才,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可是李斯不仅不劝阻秦二世的倒行逆施、严刑酷法,还讨好秦二世颠倒黑白,声称“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秦二世读了李斯的上书,大喜,“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结果导致“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可以说李斯一生追求的就是个人的爵位俸禄,韩兆琦评价:“重爵禄三字是李斯一生的病根。”

李斯追求爵禄本无可非议,但为了个人的爵禄而放弃了底线和坚守,就是为私利而弃大德。在课堂上教育学生明大德,不仅要从正面引导,也要给出反面的例子,在对比中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大德的内涵,更真切地感知“仁以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

二、李斯的投机与苟从

李斯是一个目光敏锐之人,善于发现时机也善于抓住时机。他本是楚国人,楚国也是南方大国,可是李斯判断楚王不能成大事,而秦王有吞并天下、称帝而治的野心,认为此时恰是“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所以他抓住时机前往秦国投靠在吕不韦门下,也深得吕不韦的赏识,“不韦贤之,任以为郎”。在上书秦王的奏疏中,李斯建议秦王抓住“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万世之时”。李斯能依据诸侯的强弱判断天下的发展趋势,但是当涉及自身的爵位俸禄时,他就被自己的私心所迷惑,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始皇在沙丘意外病逝,遗诏只有李斯、赵高等人知道,赵高先游说胡亥“废兄立弟”,转而去找李斯商议篡改遗诏的阴谋。其实身为人臣李斯也深知“废兄立弟”是不合道义的,知道历史上因为废长立幼而引发兄弟争位的悲剧,所以先以“此非人臣所当议也”拒绝了赵高。而赵高又以“君侯材能、谋虑……此五者皆孰与蒙恬”劝李斯,并说扶苏继位后一定会重用蒙恬为丞相,看到李斯有所犹豫后,赵高接着劝李斯抓住时机,否则会祸及子孙,李斯仰天长叹“既不能死,安托命哉”,表示听命于赵高。沙丘密谋是司马迁着力表现李斯性格的重点段落,李斯有犹豫、矛盾和挣扎,他明知废兄立弟会带来祸端,可是听到赵高 “长有封侯,世世称孤”的承诺,他就放弃了挣扎向赵高举手投降,合谋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李斯面对赵高的利诱和威逼很快就举手投降,究其原因还是价值追求决定了他面对诱惑时毫无坚守,置道义规则于脑后,最终成了赵高的猎物。赵高以爵位俸禄诱惑他,又最终因为渴望独揽大权而抛弃了他。李斯的逐利激励他前进,可是利益也成为他一生的羁绊,他用投机的态度、毫无底线的妥协来保全自己的利益,最终被利益的链条绞杀成为牺牲者。

在教学中我们要提醒学生,以名利爵禄为目标,的确可以激励人前行,但是如果为名利而抛弃道义规则,不守公道正义,最终会失去一切,所以为人为事一定要严守公德道义,坚守底线。

三、李斯的悲剧结局

司马迁评价李斯:“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太史公既充分肯定了李斯辅佐秦始皇成就帝业的功绩,也指出李斯为保全自己的高官显爵而无原则地顺从讨好秦二世,最终诸侯叛乱,李斯自己也遭受极刑。

虽然李斯最终以悲剧结局,但是首先应该肯定他是一个有眼光有能力的政治家。在秦朝统一前和统一之后,他都提出了很多妙计良策,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李斯在秦兼并消灭六国时,建议先灭距离最近国力最弱的韩国,阻力较小也可以震慑其他诸侯国。李斯的悲剧并不是能力或才华不足的问题,而在于其价值追求和道德底线的问题,也就是李斯的“德”有问题,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李斯的一生是令人感叹的一生,建功立业,高爵厚禄,最终却又遍尝五刑,牵连家人,夷灭三族。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叙了一个逐利者最终被自己的私欲所埋葬的悲剧人生。我们要教育学生不仅要遵守社会的公德规范,更要严守私德、降低欲望、抵御诱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李斯从三公至尊跌落为阶下囚的遭遇,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今天我们中学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学习一心为国、英勇献身的民族英雄林觉民这样的正面榜样,也要学习在对待如李斯这般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时作辩证的分析,从李斯的悲剧中反思教训。我们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记住几个人名、了解几个故事,而是要在分析中去培养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猜你喜欢
秦二世赵高李斯
从“沙丘事变”前国内矛盾的萌生与发展看秦朝覆灭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long-snake moxibustion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due to kidney deficiency and cold coagulation
指鹿为马
重新审视秦二世胡亥
李斯造小篆
韩学极盛与秦二世而亡
指鹿为马
赵高的阴谋
只爱黑白红
儿时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