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丽
(广西外国语学院 高等职业学院,广西南宁 530222)
酒店管理专业是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对于培养酒店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衔接“3+3”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之间的无缝衔接。“3+3”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可以使高职生在完成高职教育后直接进入本科学习,充分利用高职学习成果,无须再进行专业转换。通过体系的设计,更好地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的酒店管理人才,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可以共享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教材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一体化设计使高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可实现学分互认,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知识衔接的连贯性原则强调高职与大学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应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大学学习并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意味着在高职阶段所学的知识要与大学的学科要求相一致,不能出现内容的重叠或者割裂;需要相关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共同合作,对高职和大学课程的知识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和比对,确保知识衔接的连贯性;需要在高职课程中引入一些大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增设一些大学本科学习所需的基础课程,例如数学、物理、语言等,使学生在高职阶段就能接触到大学课程的部分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适应能力,还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高职与大学的学科之间存在许多交叉点,通过合理组织和设计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的课程项目,让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高职衔接“3+3”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需要遵循知识衔接的连贯性原则,确保高职和大学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1-2]。
高职衔接“3+3”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原则和能力培养的渐进性原则是基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规律,将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有机整合和渐进设计的原则,目的是促使学生在高职衔接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将课程设置为层次递进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从初级课程到高级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渐进的学习过程逐步拓展知识面和提高专业素养。将技能培养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步引导学生从基础技能到复杂技能的掌握。通过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教学的安排,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达到可以胜任实际工作的水平。将实践教学贯穿课程的始终,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形式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训练,学生将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逐渐适应职业环境。高职衔接“3+3”课程体系能力培养的渐进性原则旨在为学生提供有机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让学生能够在高职衔接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这一原则也要求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上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规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改进,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受益于高职衔接的教育和培养。
高职衔接“3+3”课程体系是指高职课程与本科课程之间的衔接,通过3 年的高职学习和3 年的本科学习,形成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实践教学的贯穿性原则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的贯穿性原则指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融入每一个学习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在每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应该设立相关的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的过程应该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增强,形成有机的整体,应该与职业要求高度契合[3-4]。高职衔接的目标是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应该贴近实际职业环境,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锻炼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能力。实践教学的贯穿性原则是高职衔接“3+3”课程体系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课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职业技能和应用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使其成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应用型人才[5-7]。
为了实施“3+3”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需要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构与整合,根据“3+3”课程体系的理念和要求,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目标,确保课程设计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针对不同学科的课程,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避免知识学习的片面化和孤立性,形成系列化的课程,强化知识的联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跨学科的教学组织,将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相互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流。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将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与社会实践中进行知识的运用和实践的探索。引入社区实践、实验实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材料、学习工具和辅助软件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3+3”课程体系的特点和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培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可以实现“3+3”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的课程内容的重构与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连贯和具有实践性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8]。
通过“3+3”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可以使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更充分地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更深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加强实践环节与理论知识的关联,实践教学环节应与课程理论内容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与实践体验,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9-10]。可以设置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引入行业导师和企业合作,与行业导师和相关企业合作,可以提供实践教学所需的资源和实际场景,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校内举办讲座,组织实践项目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机会。创新评价方式和手段,可以采用项目报告、实践演示、团队合作等方式进行评价,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动性。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资源平台,搭建实验室、实训基地、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建立与实践教学相适应的资源管理与运行机制,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障,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11-12]。
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重点是通过招聘优秀人才、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学术交流和研究机会,使教师不断提升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建立导师制度,为年轻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其成长。注重教师团队的协同合作,建设跨学科教学团队,让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展深度合作,并鼓励教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团队整体水平。在培养方面,重视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项目,培养其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并组织教师参与IT 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更好地适应“3+3”课程体系的教学需求,还需要加强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明确目标和责任,并根据教学质量和成果给予激励。实施“3+3”课程体系一体化设计需要全方位地优化和培养师资队伍,通过专业化建设、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培养、信息技术应用和评价激励机制等措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13-14]。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3”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酒店业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旨在通过将高职阶段与本科阶段的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实现学习的连贯性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这一体系的设计目标是培养具备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人才。通过将高职阶段的基础知识与本科阶段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行业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一体化设计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酒店管理行业强调实践操作,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实际工作,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项目的安排,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