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提升出版业新质生产力

2024-06-07 14:37赵晓艳苏克治
出版广角 2024年8期
关键词:新质出版业出版物

赵晓艳?苏克治

【摘要】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动因之一,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以提升行业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出版工作的关键问题。人工智能新技术与出版融合体现在内容生成与辅助创作、自动编辑与校对、优化排版与设计、精准营销与个性化推荐、数字化出版与多媒体融合、出版流程优化与管理等方面。针对这些应用内容,出版业应积极应对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带来的内容质量与信息筛选、版权保护、数据隐私安全三个方面的挑战,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人工智能;出版;新质生产力

【作者单位】赵晓艳,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苏克治,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大连市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2023YF11Gx001)。

【中图分类号】G230.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08.007

一、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发展背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强大的数据处理、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能力为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网信办及相关六部委于2023年7月颁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指出,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生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优质内容,探索优化应用场景,构建应用生态体系[1]。传统出版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此时数字人和AIGC等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必将为出版业提供新的发展路径[2]。

出版业正经历从纸质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转型的过程。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存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读者对阅读方式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3]。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为出版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分析手段,使得出版内容可以更精准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发展逐渐深入,尤其是在出版领域探索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问题时,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和知识图谱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不竭的创新发展新动力。新质生产力中的“新”,核心在于技术的先进性[4]。这种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技术的新颖性和创新性,还在于其对传统生产力的革命性改变和提升。新质生产力蕴含着因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力跃迁的时代内涵。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能力,通过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质的飞跃。

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可以发挥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通过打造数字化和智能化出版资源,人工智能不仅扩充了数字化资源体量,有效弥补了传统出版领域资源有限的局限性,还可以提供新型知识表达方式和传播路径,为推动出版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发展在提升出版业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5-6]。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相信未来人工智能将为出版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二、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发展内容

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发展涵盖多方面内容,这些融合不仅有助于优化出版流程,还能够提升出版物的质量。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融合内容与方式。

1.内容生成与辅助创作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数智时代文化生产力的代表性工具,为出版物内容生产和行业智能化开辟了广阔前景。人工智能可以借助出版行业数据大模型,为作者分析和提供创作体系架构、创新灵感以及内容优化方案,辅助作者完成高质量的创作。近年来,“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AIGC大模型在国内争相涌现,它们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自动生成文章摘要、内容草稿等文本内容和图片、语音、视频等媒体内容,减轻作者的工作负担。这种自动内容生成方式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使读者能够更快地获取最新的有效信息。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出版数据资源优化,如在图像增强处理方面,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已经开发并应用基于图像超分生成技术的智能处理工具SRPv,对书稿中的低分辨率或受污损的图像进行生成处理,从而快速优化生成高清晰度、完整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

2.自动编辑与校对

为保证出版物满足编写规范具体要求,内容审校仍是编辑的主要工作。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检测文稿中的語法错误、拼写错误、标点错误,并通过自主分析上下文语境来发现逻辑问题和提供修改建议。此外,通过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还能够进行文稿查重检测,保障内容的新颖性和准确性。

目前,人工智能已逐渐成为编辑的得力助手,在出版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大多数出版社、期刊社和新闻机构使用的黑马校对、Grammarly、Chat助手、智E审文通、Chat-IDP、方正审校等专业人工智能审校软件具有内容自动识别和纠错能力,减轻了编辑人工排除语法和拼写等基础错误的工作量,使他们能够专注于提升内容质量和解决深层次逻辑问题。随着人工智能自身功能的逐步强化,它还可以辅助编辑进行叙事语气变换或风格变换等操作,以满足特定读者群体的需求。

3.优化排版与设计

以AIGC为主要特征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出版物的类型、风格和要求,自动生成符合规范的排版方案,减少人工排版的烦琐工作。例如,百度文库推出的“文案排版生成器”是一款新型智能排版设计工具,它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为编辑提供多种智能排版建议,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优化文案版面,实现数字出版内容的自由分享或网络媒体嵌入。“AI识别王”“迅捷OCR文字识别”“拍试卷”等一批新兴AI设计工具借助图像识别和生成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和排版书籍中的图片、表格、公式等元素,这不仅可以提高排版的效率和准确性,还能优化书籍的可读性。

人工智能已经具有内容理解和信息创造能力,有助于形成创意性的排版与设计。通过结合艺术学中的设计原理和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创造出新颖的排版设计方案。人工智能还可通过建立智能化计算模型,根据文字数量和版面自动进行排版设计,为编辑提供更多更具创意的选择。这种创意性排版与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排版限制,可以有效提升出版物的视觉效果,快速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独特设计风格。

4.精准营销与个性化推荐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推荐算法是当前网络时代电子商务领域应用较为成功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该算法应用于出版领域同样具有广阔前景。出版物是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兴趣偏好等数据,人工智能的引入可以为出版机构提供精准的营销策略,如定向宣传、优惠活动等。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其推荐合适的出版物。自2021年以来,出版机构已加快构建全媒体营销体系,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等成为出版机构吸引流量、聚拢受众的重要阵地[7]。这些新型网络营销平台通过内嵌的AI “协同过滤推荐”等算法,大幅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满意度。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图书购买转化率甚至提升数十倍。因此,这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推荐技术不仅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提升了出版物的流通量和社会影响力。

5.数字化出版与多媒体融合

数字化出版是我国当前出版领域的主要转型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助力下,大力推进数字化出版与多媒体融合可以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化发展,拓宽文化资源传播方式。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颁布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展现强劲的发展实力,产业整体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7]。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将传统纸质出版物转化为有声书、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信息交互需求,还能基于信息融合技术,支持多媒体内容的融合出版,将已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有机结合,呈现“图文并茂、声情交融”的多模态出版新形态。

人工智能可以进一步丰富出版物的内容形态和创作手段。AIGC通过深度学习Transformer网络架构和大模型数据训练实现跨模态生成操作,即“文生图”或“文生视频”等,通过文本描述创作出生动的图像或视频资源。这种多媒体内容生成能力为出版业带来了更多的创作手段和可能性。尤其是对于文学类图书、漫画类图书和数字杂志等新媒体出版物,出版社可以利用AIGC技术制作出更加生动直观的内容呈现形式,如插图、动画或交互式图表等,从而提升出版物的吸引力和可读性。此外,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新形态的数字化出版物可以给用户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6.出版流程优化与管理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对出版领域来说,人工智能更是出版流程管理的“金钥匙”。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出版领域,不仅有助于丰富出版内容和形态,还有利于畅通出版管理体系。当前,出版社采用ERP系统、Zoho Projects、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NetSuite等出版项目管理软件优化出版流程,统一管理出版信息。出版流程一般包括信息采集、稿件加工与管理、信息统计、版权保护、发行渠道优化等重要环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出版社制定更科学的出版计划,甚至可以模拟策划编辑,根据出版任务的需求和编辑的能力自动分配和调度任务。在印刷流程优化方面,人工智能在专业大数据分析模型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全方位印刷流程的自动化管理,从而提高印刷效率和质量。人工智能还有助于实现智慧發行,即出版社可以实现多渠道、多载体的出版物发行管理任务智能决策,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发行效率,优化读者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与出版的融合方式多种多样,这些融合不仅提高了出版业的生产效率,还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未来人工智能与出版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三、 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主推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将在出版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出版业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提升。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据统计,仅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在2022年已达到13586.99亿元,远超传统出版领域产业规模,并且年增长率为6.46%。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作用,并呈现蒸蒸日上的发展新趋势。

1.人工智能促进了现代出版的创新高效发展

在提升生产效率方面,人工智能实现部分出版流程自动化,如文稿编辑、内容校对和排版印刷等,优化了出版流程,显著提高了出版业的生产效率。在内容校对方面,AI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文本中的错误,大大节省了人工校对的时间和精力。在丰富内容形态方面,AI技术为内容创造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可以生成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内容,甚至参与创作过程,为出版业注入新的创意和灵感。在增强用户体验方面,基于AI的推荐系统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为读者推荐个性化内容,这不仅优化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也帮助出版社更精准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图书。在拓展市场边界方面,人工智能的融入使得出版物能够以更多元的形式呈现,如多媒体和交互式出版,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群体,拓宽市场空间。

2.人工智能为文化传播注入新动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版业将实现与人工智能更深层次的融合。这不仅体现在出版流程的优化上,还涉及内容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同时,数据驱动技术将被逐渐引入出版领域,未来出版将更加依赖数据进行决策。人工智能技术将帮助出版社收集、分析和利用读者数据、市场数据等,以实现更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内容策划。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出版环境的大范围、多领域、深层次开放。因此,跨界合作与共享将成为未来文化传播的特色,人工智能将推动出版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合作。通过与科技、教育、娱乐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出版业将探索出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和增值服务。

人工智能与出版的融合不仅提升了出版业的生产效率、丰富了内容形态、增强了用户体验并拓展了市场边界,还呈现深度融合与创新、数据驱动决策、跨界合作与共享等发展趋势。这些变化和趋势将为出版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技术创新推动文化传播产业升级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动态演进的过程,涉及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扩张等方面。技术创新必将推动文化产业升级。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化出版物易于复制、传播和保存,网络技术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文化内容能够迅速触达全球受众。同时,人工智能与知识图谱技术结合,有助于快速整合出版生态海量数据和完善文化产业链条,帮助智能平台理解出版领域前沿发展态势,提高出版产业分析模型的性能。在ChatGPT、Sora、数字人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助力下,文化传播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平台,传播形式和发展路径得到进一步优化。此外,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为出版智能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字资源,也成为推动出版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四、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人工智能与出版的融合发展及应用刚刚起步。由于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中可能会引入带有偏见和歧视的历史数据,加之当前多数智能模型结构设计和参数设置是基于实验验证或经验总结的,缺乏清晰的逻辑依据,其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尚需完善。准确把握自动内容生成的正确性及文化传播路径决策的合理性依然存在挑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1.内容质量与信息筛选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内容创作带来了便捷,但在保证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方面仍存在挑战。当前,AI算法在筛选和推荐内容时可能存在偏见,这将影响信息的多样性和公正性。为解决该问题,开发者需要注重数据来源验证工作,确保AI生成内容使用的数据来源可靠、准确。对数据进行严格的筛选和验证,能够避免使用错误或误导性的信息。在生成内容质量方面,人工审核强度需要加强,多样化数据源、算法公平性测试、增加模型透明度与算法可解释性等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智能算法在信息筛选方面的片面性。此外,开发者有必要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完善相关的伦理准则和监管措施,综合保障内容生成和信息筛选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版权保护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出版物的版权保护工作。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的深入应用为版权保护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一是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使用的数据可能来自多个来源和权利人,因此确定数据的使用权限、归属和保护方式成为难题。这涉及原始数据的版权归属问题。二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作品、音乐作品等同样可能会引发其原创性和版权归属的争议。如何平衡人工智能对创作的辅助和替代作用,如何维护原创作品的权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发展初期,往往存在权利与责任不清晰的问题。当作品被非法复制、传播或改编时,原作者和出版商双方都可能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一方面,使用者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被侵权方往往难以找到具体的侵权行为人,这给维权带来困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升版权维护技术,研发和应用更先进的智能检测和监测系统以及数字水印和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和模型的安全。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和合作,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推动出版行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维护版权利益和行业秩序。

3.数据隐私安全

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的应用過程中,使用的大量原始资源及应用客户数据都存在隐私安全的问题,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和应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透明度有待加强。特别是用户在享受人工智能提供的个性化推荐、智能搜索等服务时,其阅读偏好、搜索历史等个人信息被系统记录,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往往透明度不高。平台如果在未明确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将用户数据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或进行其他商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将侵犯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因此,要想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确保服务质量,需要出版经营信息化平台、监管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的研发应用,促进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对传统出版生态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人工智能与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是未来新形态出版的必经之路,智能化内容生成、个性化推荐、智能排版校对和出版流程自动化等融合形式将共同推动出版业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开放的方向深入,推动出版业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EB/OL].

(2023-07-10)[2024-04-21].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7/content_6891752.htm.

[2] 范军,邹开元,田静瑶. 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实践要求[J].科技与出版,2024(3):90-95.

[3] 方卿,张新新.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之创新发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J]. 编辑之友,2024(2):29-35.

[4] 郭万超. 论新质生产力生成的文化动因:构建新质生产力文化理论的基本框架[J/OL].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4-16).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7.1100.C.20240415.1659.002.html.

[5] 杨志恒,苏昕.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溯源、内涵表现与实践路径[J/OL]. 改革与战略(2024-04-07).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5.1006.C.20240402.213

6.002.html.

[6] 王炎龙,黄婧,王子睿. 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业的质态、要素与体系研究[J]. 中国编辑,2024(4):22-28.

[7] “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中国数字出版:2021—2022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EB/OL].(2023-02-16)[2024-04-21]. https://mp.weixin.qq.com/s/NF5de2BKz1MQXB5hBi0XEw.

猜你喜欢
新质出版业出版物
寻找新质生产力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2017年出版物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