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珩
在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中,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似乎并无太多交集,偶尔几句记载,也多写她们是敌对关系。
直至千年后,上官婉儿墓志出土,尘封千余年的友谊终于重见天日。
她说,自你走后,天地失色,山河破碎,物是人非。看着坟茔边的松树,依稀还能听见风中传来你的声音。
她说,希望千万年后,这世间还会有人像我一样,永远记着你。
“世人皆以为我恨你,青石作证,后世千年,此情不变。”
千年以来的史书中,上官婉儿的形象一直比较负面。
传统史学家们说上官婉儿是立场飘忽不定的菟丝草,出道时期依附武皇,神龙政变依附韦后,后又倒戈相王。唐隆政变时,英明果决的李隆基以她勾结韦皇后的罪名斩杀了她。
可真相果真如此吗?
705年,一场神龙政变,逼得武则天退位,由李显接任帝位。婉儿虽是武则天的得力助手,但懂得审时度势,站在了李显的一边。
李显没有足够的政治经验,朝廷中没有心腹,身为功臣又是前朝掌握中枢的婉儿自然成了当朝的高级参谋。
虽执掌大权,但她头脑清醒。婉儿面对优柔寡断的李显,多次以命相逼,只为让皇帝铲除韦后等人,但都没有回应。
她清楚地明白韦后和安乐公主徒有野心却能力不足,所以她一直向李唐皇室正统靠拢,却还是不得善终。
公元710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起了唐隆政变。面对李隆基的心腹刘幽求,上官婉儿十分镇静地“执烛,帅宫人迎之”。
她拿出自己之前起草的中宗遗诏草稿,里面有“引相王辅政”(相王即李旦)的内容。
在兵荒马乱之时,她亲自打开宫门迎接李隆基,奈何她低估了这个男人,更低估了大唐皇室男人对女强势力的惧怕。
李隆基以清除武则天残余势力为由,斩杀了这位巾帼宰相。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一个是皇宫贵胄,一个是罪臣之女;一个是天之骄女,一个是旷世奇才,本难有交集。
可缘分就是如此奇妙,年龄相仿的她们共游东壁,同宴北渚,大明宮的清风朗月见证了年少时的友谊,也见证了她们的命运在政治场上的交织缠绕。
政治风云诡谲,太平虽贵为公主,也有她无能为力的生死离别。
丈夫薛绍的哥哥薛顗参与了琅琊王李冲的反武运动,薛绍没有参加却被株连,太平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丈夫最终饿死于狱中。
公主幡然醒悟,开始追逐权力。
她的政治潜能逐渐被挖掘,她成了武后的谋士之一,“多权略”“每预谋议”。与此同时,冰雪聪明的婉儿也在积攒经验和人脉。
两个惺惺相惜的女子,在大唐乱世携手干着改天换地、载入史册的大事,却不被史书记载。
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上,写道“太平公主哀伤,赙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上官婉儿被诬为韦后一党,含冤而死,太平公主拼尽全力为她平反,一手操办她的后事。
可惜她也没有成功,反而遭到了李隆基的疯狂报复,至今尸骨无存,姓名未知。
长辈结怨却共同长大,亦敌亦友却意气相投,情深意笃却被人掩盖。
墓志上最后一段为太平公主所写:“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这是生者对死者的哀悼和追思。太平将婉儿安葬在自己的家族墓地,为她不平,为她修墓,撰写墓志铭,为她编撰诗集传世,她要她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千年前,太平公主抱着虚无缥缈的希望,对抗权势。
她记得她的一切,记得她人生的起起伏伏、失意和怅然。她所认识的婉儿绝非是权贵将其从正史抹去、背负污名的人。
可那样的一个人,那样波澜壮阔的一生,又怎能以这数十行文字道尽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岁月终究给了太平公主的固执一点回音。
虽然已经过去了千年,黄沙早已经将那些过往埋葬,但史学家们还是从旧纸堆中找出了真相,还了她们一个公道。
在传统男性视角下,总是乐于看见女性为男人争宠、雌竞、扯头花的戏码,他们无法想象女性之间也存在珍贵纯粹的情谊。
在那段女性掌权的奇妙日子里,女性相互扶持,在政治上大胆,在性爱上自由,不畏惧男子,反而让男子畏惧。
一位女性在政权上闪亮登场,无数女性在背后尽展娉婷。
她们作为女子当政的代表,竭尽所能,展露野心,虽然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如流星般消逝,但仍然在夜空中留下了痕迹。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其声传甚广,吾辈已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