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佐县
以色列与伊朗上演的这场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对于今后中东局势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中东石油供应不会因此出现大的波动,但冲突的外溢性影响近期肯定存在。
近期以色列轰炸了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伊朗立即还以颜色,发射数百架无人机和多枚导弹对以色列境内重要设施予以袭击,造成以境内部分军事设施受损。冲突发生之后,国际社会最为担心的是中东冲突局势是否会进一步升级。然而事实上却是伊朗、以色列在冲突之后均保持了高度克制,双方在高调警告对方的同时均悄悄收起了拳头,似乎达成某种默契和共识。纵观各方表现看,伊朗、以色列和美国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似乎都非常审慎,冲突前后的形势可谓“冰火两重天”。
伊朗在驻叙利亚使馆遭以色列袭击之后、报复性袭击了以色列,以美国为首的7国集团对伊朗予以谴责并公开声明要对伊朗实施进一步制裁。但纵观当前政治与经济形势,欧美若加大对伊朗经济制裁显然是弊大于利,其措辞严厉的制裁声明也就是说说,毕竟欧美要考虑解决的现实问题很多,且这些问题的解决一定程度上还需要依靠伊朗的石油供应,制裁伊朗就是制裁其石油出口。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持续,几年下来已经让欧美有些焦头烂额、自顾不暇。此时若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进一步升级,对欧美而言岂不是火上浇油。
对于当前处于中东地缘政治舞台中央的伊朗和以色列而言,其下一步的决策也面临种种难处。以色列与哈马斯的纠缠也持续了一段时间,速胜论对谁都难以实现,冲突只能让双方徒增伤亡与财产损失。此时伊朗若再参与进来,在美国坐山观虎斗的形势下以色列在冲突中的胜算空间被压缩,毕竟整个中东对以色列友好的国家几乎没有。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認为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的真正目的是想将美国拉下水,继续获得美国的支持。这一招走得不稳妥,对以色列而言及时收手就是明智的。而对伊朗而言,好不容易在俄乌冲突影响之下获得了美国对其石油出口制裁的不同程度的“豁免”红利,怎能眼睁睁看着与以色列的冲突升级让大好的石油出口形势灰飞烟灭呢。
为此,以色列与伊朗上演的这场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对于今后中东局势应该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中东的石油供应不会因为此次冲突出现大的波动。但冲突的外溢性影响近期肯定存在。不稳定的根源在冲突之前已经有了,近期红海运输通道因胡赛武装的袭击商船而徒增风险。以色列在控制自身行为升级、不与伊朗继续为敌的情况下,对在红海实施袭击行为的胡赛武装予以打击,以保持自身颜面的可能性存在,毕竟胡赛武装是伊朗的同盟。虽然胡赛武装明确表示其导弹打击有针对性,但枪弹不长眼。出于安全考虑,部分通过红海的商船因避险可能远距离绕道继而增加运输成本,运输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会拉动油价上涨。但是整体看,欧美各方会尽力保障中东油气市场供应稳定,不让俄乌冲突的影响加重供应不稳定预期与风险,不让市场波动影响欧洲今年的能源保障与供应,这个大局意识欧美应该还是有的。
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中东原油一直是我国石油进口重要来源。中东局势的整体平和对我国的油气进口自然是利好。下一步中国与伊朗的石油合作可继续保持稳定,但是要做好欧美制裁升级下的供应应急预案。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总体趋缓不等于局部不发生不可抗力事件。近期美国众议院就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一项旨在制裁中国购买伊朗原油的法案,不由得让人对美国的长臂管辖心生感慨。中国的原油进口高度依赖海运,需要进一步优化海外油气供应链重点环节的运输,尽可能增强国内公司海外原油的运力,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责任编辑:周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