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南亚是非常重要的沿线地区之一,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国与南亚多国交界,有频繁的经贸往来,保持着良好的邻邦关系,但目前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发展面对诸多问题。我国要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就必须依靠语言铺路搭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非通用语种教育,增强国家对外交流能力,因此大力发展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事业必要且紧迫。
[关键词]南亚语言;非通用语种;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5.035
众所周知,包含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实现的目标,要实现“五通”目标就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南亚语言随着南亚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与调整,语言教育的发展要以语言发展特点与趋势为导向,南亚的语言发展特点与趋势对我国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1]。本文将分析南亚语言的发展特点,基于南亚语言的特征探索我国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发展的路径。
一、南亚语言发展的特点
(一)民族语言强化民族意识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语言所能产生的重大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语言能够促使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二是语言能够不断提升民族的凝聚力[2]。此外,语言也是各民族相互之间进行区分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语言发展会受到其所在地区语言民族主义的影响。所谓语言民族主义就是指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的民族主义政治活动和信仰,语言民族主义具有两大功能,也就是两面性[3-4],一方面是整合建构,将民族语言的统一作为一种手段,以此来实现民族发展;另一方面是分裂解构,主要体现在多民族国家,主要是以语言为手段达到民族自治的目的。因此,我国在进行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中要充分尊重与认识南亚语言发展趋势与特征,考虑南亚各国语言民族主义盛行的特点,结合这一语言背景开展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
(二)实行多语模式
南亚各国大都是一个多语言、多民族共存的社会,由于经济、民族、文化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地理位置、历史等原因,各国语言发展呈现出多语模式的特点[5]。南亚的很多国家实行多语模式,如斯里兰卡、不丹、尼泊尔等,多语模式的盛行启示我国在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中开设丰富的语种课程,增加非通用语种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二、我国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面临的问题
南亚各国语言发展的独特性也对我国南亚非通用语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较于其他语种,南亚非通用语种在我国的教育現状并不乐观,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资源匮乏。我国南亚非通用语种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主要表现在教材、师资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由于缺乏各个院校间统一的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自行编写讲义,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加大了各个院校间学生学术水平的差距。
其次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高校南亚非通用语种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主要以语言学习为主[6],缺乏对对象国人文背景的深入探讨。这种课程设置难以培养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人才,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会对学生学习语言造成阻碍。除此之外,因为南亚各国的民族语言往往不只有一种,例如斯里兰卡就将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同时作为官方语言,多民族语言之间的影响使得一种语言中也会出现其他语言的文化。在目前的教学中,往往只关注一种语言,忽视了该国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对使学生全面了解对象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再次是就业前景堪忧。南亚各国所使用的民族语言众多,为了沟通多使用英语作为链接语,这进一步的减少了南亚非通用语种人才的需求。面对就业压力,很多南亚非通用语种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不得不放弃本专业,转而从事与所学知识无关的工作[7]。
最后是社会认知度较低。我国南亚非通用语种其地位远不如西班牙语等热门外语,许多人对南亚非通用语种的了解有限,甚至存在误解和偏见[8],这种社会认知度较低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的发展。
以上问题制约了我国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立足现状,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南亚语言发展下我国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做好南亚非通用语种专业开设规划
语言互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教育是实现语言互通的基本路径,我国必须加强对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的科学规划,做好专业开设与课程建设。
首先,要在战略高度做好语种选择、专业开设、课程实施的规划。各地高校尤其是外国语大学在南亚非通用语种课程建设方面要做到应开尽开,扩大南亚语言覆盖面,特别是像印地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等官方语言以及南亚各国重要的民族语言如印度的马拉提语、巴基斯坦的旁遮普语等;还应积极推进南亚非通用语种调研与评估工作,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规划。
其次,避免盲目重复的语种建设。各地高校在开设南亚非通用语种专业课程时,要做好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的工作,三个维度对应的分别是语种布局论证工作、区域分布研判工作、校本资源评估工作[9],更需要考虑到我国与南亚国际关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地区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外语师资、人才需求、大学生就业等因素。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在国家层面,政府部门应将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专业建设、课程研发、教材编写等工作。其次,在地方层面,各级政府要制定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南亚非通用语种课程,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最后,在社会层面,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三)在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教学中组合运用多方面优势资源
在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教学中,要做好优势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价值;要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既要选择恰当的教材,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过程;还要不断提高师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总之,要将各种有利资源整合一起,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组合运用多方面优势资源还需要做到两方面:一是对南亚各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语言特色要有一定的了解,并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我国高校与南亚地区高校的合作,及时了解对象国家主流的价值动态;二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对新型教学手段加以设计与整合,如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通网络教学平台,由此在加强中国大学生和对象国大学联系的同时,也使大学生获得了锻炼外语交际能力的机会。
(四)加强对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我国在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教学中往往更重视语法和词汇教学,忽视口语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南亚非通用语种专业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10]。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中国现代社会对南亚非通用语种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中,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任务型 教学、情景教学、文化导入教学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能力。
(五)在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中突出体现专业特色
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课程体系的构建。南亚非通用语种有自身的特色和风格,要充分了解风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从而体现出差异性。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要突出专业性、特色化,并做到专业与特色的融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提升对南亚非通用语种的认知水平、运用能力。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出具备跨学科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还能为我国在南亚地区的合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六)重视南亚非通用语种语言人才培养
优秀的外语人才是我国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对南亚非通用语种语言人才的科学培养,增加人才储备,提升人才质量,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价值与作用。
1.突出特色化、实用化
在培养人才方面,应分门类、分层次,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专门型、定向型、复合型人才,对于专门型人才来说,就业方向主要为语言教师、语言翻译等;对于定向型人才来说,就业方向为智库、研究院等;而对于复合型人才来说,就业方向主要为产品创新推广员、工程技术人员等。
2.开发教学资源要做到自编与引进结合
教材是提升我国南亚非通用语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大力引进国外最新教材,加大中外合作开发编写教程;同时借助互联网开发线上课程,加大互动交流。
3.加强对人才培育模式的创新,加大扶持力度
我国南亚非通用语种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以基本国情为基础,并基于现实状况,积极开发与我国大学生学习模式相贴合的混合型外语教学方法;同时加大与南亚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吸取他们先进的研究成果;此外,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还可以采用双外语/复合型教学制来培养南亚非通用语种语言人才,这样能够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
四、结语
南亚地区是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框架有序推进的重要区域,培养高素质的非通用语种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探讨南亚语言发展与特征,不仅可以促进双边语言相通,还可为我国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发展锚定方向,为我国制定和实施南亚非通用语种教育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3):426-435.
[2]陆俭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搭桥[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6,1(2):31-35.
[3]周庆生.印度语言政策与语言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6):102-111.
[4]余波.从单语制到多语制:斯里兰卡语言规划与政策的历史演变[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7(3):79-85+110.
[5]韦红萍.我国培养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发展道路[J].东南亚纵横,2008(5):62-66.
[6]陳安澜,何杨,洪亦桓,等.南亚语种学人对话——中国南亚语种学会2022年会研讨综述[J].南亚学,2023(2):207-229+240.
[7]李宝龙.“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南亚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刍议——以乌尔都语为例[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5(3):18-24+90.
[8]董勇艳.东南亚、南亚语种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103-104.
[9]张惟祎.云南高校第五届东南亚语种演讲比赛举行[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7(5):49.
[10]张卫国,胡瑞.“非通用语+英语”双外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东南亚、南亚语种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142-143.
作者简介:杨晟江(2002.9-),男,汉族,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僧伽罗语语言及南亚区域国别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