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对立统一,在对立中相互发展,在对立中得到统一。
繁与简是永恒的话题,二者看似矛盾重重水火不融,但繁与简的统一,有时却可形成惊人的美感。颜真卿的书法名帖《祭侄文稿》中忽而侧锋用笔,反复偃仰,浓墨写来酣畅淋漓,这可谓是“繁”,是“复杂”的表现。而有时在这些“复杂”的墨迹中却穿插着中锋的寥寥几笔,有若“凌空出世”,如破空而来,极为简约。就在这简约与繁复的鲜明对比中体现了《祭侄文稿》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书法史上布局谋篇繁简得体的典范。
中国传统水墨画以简单的黑白二色和水墨为媒材,通过简单的笔触和留白,就可以表现出复杂的意境和情感。比如白石先生的不倒翁画作,可谓中国画界不可多得的佳构。那三尺长卷,仅在下部用大写意笔法勾勒出一个颇具神采的不倒翁,用画作的三分之二的空间来题诗作赋,尽显白石先生飘逸的书法。那力能扛鼎的字迹,更加之白石老人的古诗才情,使得画作亘古不朽。
画作的成功源于画家对“繁简”的领悟。画家避实就虚,将题款复杂化,洋洋洒洒数百字,而将画作的主体简约化。这种“本末倒置”的繁简安排构成了画作惊人的魅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呀,正是这几千年来中国文人所形成的特有的关于“繁与简”的审美,滋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别样情调。
中国古诗是语言的艺术,它的高明所在,也源于合理地处理了繁与简的关系。《琵琶行》,千古名篇。白居易不惜笔墨,洋洋洒洒,极力描摹琵琶声之优美,使人如临其境,谁不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天籁之音所陶醉?而末尾作者却极其简练地写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而戛然收束,给人以无尽遐想,似有无尽弦外之音,使得琵琶之声绕梁三日而余音不绝。
诗书画印的融合,犹如一幅画卷,在历史的洪流中流淌,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无论是诗词的平仄对仗,书法的挥洒自如,绘画的墨色深浅,还是印章的朱紅印泥,都充满了丰富的内涵与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们以简约为基调,追求言简意赅,以繁复为华章,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繁简之美,真的很美!
【亮点借鉴】
本文结构紧凑,思路清晰,用词准确,表达流畅,是一篇具有深度和启发性的佳作。通过阅读该习作,读者可以了解到“繁简之美”在书法、绘画、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中的体现,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