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更适合与《万历十五年》放在一起看,前者趣味盎然,看的时候往往忍俊不禁,后者冷静自持,若不是专业人士或许会稍嫌平淡。两者互相参照,则前者的笑语中多带着刺骨冷语,后者的平淡如水里藏着时代大势的巨浪。前者多是庶民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小故事,后者则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朝堂之上没有硝烟的战争,精明的皇帝,谦虚的首辅,尽责的官员,以及他们身后若隐若现权相张居正的影子。这两本书,仿佛灯光与影子,后者中角色的光彩越是显现,前者故事中的阴影就越是深刻。
《显微镜下的大明》往往在剧情的发展越是跌宕起伏時,人物的弧光越是明亮照人,伴随着愉快的阅读体验,读者内心却越是感到历史的沉重与无奈,每一个故事到了收尾的时候,都似乎万事已定,历史的脚步却不会跟着故事的收尾而停下来。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万历十五年仿佛是非常普通的一年,但是波涛不惊的海面下暗潮涌动,而马伯庸笔下那些鲜活的小人物,正是海面上随风摆动的粼粼波光,读者透过这些细碎的飘忽不定的波光,去想象海底真正蕴藏的时代力量,大明的命运就像草蛇灰线一样捉摸不定,却又逐渐清晰,这更让读者欲罢不能。
(供稿 山西 马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