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与哲学:道家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2024-06-05 13:23:24刘云
新楚文化 2024年9期
关键词:道家思想体现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道家思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对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首先概述了道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道的概念、无为而治的思想等。接着,文章分析了道家思想如何渗透进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影响古代诗歌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以及它在古代小说中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一研究,文章旨在揭示道家思想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古代文学作品中道家思想的丰富表达和深刻内涵。

【关键词】古代文学与哲学;道家思想;体现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9-0014-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9.004

古代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也承载着深厚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道家思想在古代文学中的体现,揭示道家哲学与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道家思想在不同文学形式中的应用和反映进行分析,本文将深入探究这一古老哲学如何影响和塑造了古代中国的文学景观。

一、道家思想概述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并在春秋时期由老子系统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老子将“道”定义为万物的本源,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随后,道家文化在战国时期分化为老庄学派和黄老学派。老庄学派,以《老子》《庄子》等著作为代表,强调形体与精神的相互关联,以及“道即气”的观点,庄子更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万物的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另一方面,黄老学派则通过《心术》等著作,着重于“气一元论”,将“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总规律,这些思想共同构成了道家文化的基础。

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认为道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它主张万物依其本性而自然变化,强调“道法自然”的原则,即事物应顺其自然规律发展。道家提倡“为而不争”,主张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处理世事,倡导“上善若水”的处世哲学[1]。此外,道家强调“清静为天下正”,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清静与虚无,人们才能达到真正的快乐与自在。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奠基人,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他认为,万物的生成是由道和物质相互作用而成,提倡通过无为而治来实现理想社会,在发现理想难以实现时,老子主张退隐和修身养性,强调守柔不争的生活态度。道家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如“道生法”“以雌守雄”和“刚柔并济”,展现了道家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道家的这些原则和思想,不仅在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价值。

在当前时代,道家思想的意义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其“道法自然”的原则鼓励人们遵循自然法则,这对当代迫切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议题具有重要启发。道家倡导的和谐生活方式,提醒人们在追求科技进步和物质富足时,不应忽略生态平衡和自然保护。其次,道家强调的“清静无为”和“为而不争”思想,在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为人们提供了减压和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这些思想帮助人们在复杂纷扰的现代生活中找到精神寄托,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在。最后,道家的思想对于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也有重要意义。它倡导的顺应自然、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能帮助人们在冲突和压力中寻找平衡,实现更和谐的人际交往。道家的这些原则和思想,在促进个人心灵成长、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和谐方面,对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二、道家思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一)道家思想在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中的体现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古代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道家思想对古代文学理论的核心影响在于其倡导的“道法自然”原则,这一原则强调文学创作应顺应自然规律,以此引导文学从无为的角度出发,追求作品的自然真实性。道家思想中的自然主义被文学理论所吸纳,促使文学作品追求真实的情感表达,反对刻意的修饰和造作。然后,道家思想中的“清静无为”理念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理论。在文学创作中,这一理念被理解为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晰,以此达到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不仅提倡作家在创作中的自我修养,也强调作品应超越繁杂的外在形式,寻求内在精神的深刻体现。其次,道家的无为思想在文学理论中的体现还表现为对作品形式与内在精神的关注。道家认为形式(形)和内在精神(神)是分离的,文学理论将这一思想转化为作品的形式仅是表达内在精神和情感的工具,真正的文学价值在于作品的内涵和精神层面[2]。最后,道家思想在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体现也表现在其对作品主题和内容的影响上。道家倡导的自然和谐、顺应天道的观念,促使文学作品更多地反映自然界的和谐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思想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主题,也提升了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道家思想与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之间存在着密切且深刻的联系,道家思想的这些核心原则和理念,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影响了文学创作的方向和方式,也在实践中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内涵和形式。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极具影响力的文学理论著作,其作者刘勰深受道家思想影响。首先,《文心雕龙》中对道家思想的接受体现在对文学创作本质的理解上。刘勰将道家的自然观和无为思想应用于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创作应顺应自然,追求真实和自然之美,他主张文学作品应自然生成,不应过分追求技巧和修饰,强调以自然流露的情感和思想为核心。然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道家的“清静无为”理念应用于文学创作的过程,他提倡作家在创作时应保持内心的清静和淡泊,以达到思想与表达的和谐,这种内心的平静被视为创作中获得灵感和洞察力的关键,反映了道家关于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其次,《文心雕龙》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也体现了道家思想。刘勰认为文学作品的形式(形)应服务于内容(神)的表达,强调形式的简洁和内涵的丰富,这与道家的形神分离思想相呼应,提倡作品应超越表面的华丽,追求深刻的精神内涵。最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文学批评理论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他认为文学批评应超越表面的文字,深入作品的精神层面,这种深入探究的过程体现了道家追求深邃智慧和洞察力的精神。刘勰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评价也体现了道家的自然觀,强调作品的自然美和真实情感。通过对《文心雕龙》中道家思想体现的分析,可以看出刘勰在著作中深刻地吸收和转化了道家思想,他不仅在理论上将道家思想融入文学理论,而且在实践中指导了文学创作和批评。这种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丰富了古代文学理论的内涵,也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家思想对古代诗歌审美意识与情趣的影响

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世界观和生命观,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道家思想在古代诗歌审美意识中体现为对自然和谐美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宇宙规律的领悟,这种追求不仅是对外在美的欣赏,更是一种内在心灵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体现[3]。然后,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原则在诗歌创作中转化为一种淡泊名利、远离尘嚣的情趣,这种思想鼓励诗人在创作时抛弃人为的修饰,追求一种更加质朴自然的表达方式,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其次,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也深刻影响了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在这种影响下,诗歌中常常体现出一种对繁华世界的超脱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强调通过心灵的清净和简约的生活方式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安宁。最后,道家强调的“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在古代诗歌中体现为一种对自然界万物和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体验,表达对生命、宇宙及其变化规律的感悟,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提升了其艺术表现的深度。通过这些方式,道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古代诗歌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使之更加深邃、广博和精神化。

以具体的例子来说,首先,道家思想中的“超越具体事物”的审美追求在古代诗歌中体现为对抽象和意象的重视,这种追求使诗歌作品更注重情感和意境的传达,而非简单的物质层面描述。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展现了深邃的意境,超越了具体的自然景观。然后,道家的“顺其自然,因偱物性”的原则在诗歌创作中鼓励诗人表达真实的自我和自然情感,这种原则促使诗歌更加注重个性的展现和自然情感的流露,如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便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其次,“泯灭差别,物我一体”的道家思想在古代诗歌中体现为诗人与自然、社会和宇宙的深度融合,这种思想倡导在审美体验中超越自我与客体的界限,实现审美的最高境界。例如,诗人谢灵运的“虑淡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和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表达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最后,道家思想中的“高扬主体体验意识”在古代诗歌中体现为诗人深入探索内心世界,这种主体体验意识的强化,使得古代诗歌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更具个性化和深刻感悟。如屈原的《离骚》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和强烈的主体体验意识,其理想、遭遇乃至整个生命的抒写,都是通过一种幻想式主体体验表现出来的。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如何深刻影响古代诗歌的审美意识与情趣,使之更加深邃、广博和精神化。

(三)道家思想在古代小说文学作品中的身影

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对古代小说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小说的主题、人物塑造、情节构建和寓意传达上。首先,道家思想在古代小说中对人物命运和人性的探讨更为深入,小说中经常描绘人物在面对命运和社会规范时的挣扎和选择,反映道家关于自然规律和人的本性之间关系的理解。然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在小说中体现为对复杂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深刻反思,通过人物的互动和内心独白,小说揭示了道家倡导的顺应自然、避免过度干预的人生哲学[4]。其次,道家的宇宙观在小说的象征和隐喻中得到了丰富的展现,小说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绘、人物命运的安排,以及对生死、成败的哲理性思考,体现了道家对宇宙和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最后,道家对个体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强调在小说的情节和主题中得到深入探讨,小说中的人物经常在追求个人自由与内心平和的过程中,体现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理念,展现了道家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通过这些角度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道家思想如何影响和塑造了古代小说文学的深层次主题和人物塑造,这种影响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提升了其在文化和哲学层面的价值。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深刻地体现了道家思想。首先,《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是道家思想的体现,特别是在其对世俗价值观的反叛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他对封建礼教的无视和对自然和真情的向往展示了道家强调的自然无为和个性解放的精神。贾宝玉的人生态度和行为选择反映了道家主张的生活哲学和人生观,尤其是在他对物质享受的冷淡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上,他的行为和选择常常突破传统束缚,寻求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和精神自由,这与道家追求自然和内心世界的和谐相契合。贾宝玉身上的这些特质,不仅使他成为小说中一个极具深度和复杂性的人物,也使《红楼梦》成为展示道家思想的重要文学作品。然后,《红楼梦》中对梦境的描绘和象征意义的运用,深刻体现了道家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小说中的大观园梦、石头记等元素不仅是情节上的创新,也是对人生、梦与现实关系的哲学思考,反映了道家关于“虚无”和“真实”的深刻理解,这些梦境和象征不仅加深了小说的神秘感和多层次性,也是对人生无常、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深刻展现。通过这些元素,《红楼梦》探讨了人生的脆弱性和短暂性,以及个人在宇宙中的位置,这些主题在道家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小说通过这种方式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宇宙本质的理解。

其次,林黛玉和王熙凤等角色展现了道家思想的多样性。林黛玉的感性、孤独和内向,以及王熙凤的聪明、独立和实用主义,都反映了道家对个体性格和自然本性的尊重,体现了道家的人性论和自然论。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求展现了道家倡导的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而王熙凤的机智和果断则是道家实用主义思想的体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人生选择反映了道家强调的个性自由和自然本性的重要性,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这些角色,《红楼梦》不仅揭示了复杂的人性,也展现了道家哲学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描绘了一个多元和谐的社会景象。最后,《红楼梦》通过精心构建的人物和情节,展现了道家思想对个人命运、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影响。小说不仅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也展现了他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抗争和顺应,反映了道家关于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这些描绘不仅展示了个人在传统社会中的挣扎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也反映了道家对于生活和宇宙的深刻理解。通过这种多维度的描绘,《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中展现道家思想深刻影响的经典之作,使得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感受道家哲学。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道家思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在文学理论,还是在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中,道家思想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文学作品的主题、形式和审美取向。这不仅展示了道家思想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也反映了古代文学与哲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道家思想在更多文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与其他哲学思想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风貌。

参考文献:

[1]尹圣洁.论道家思想对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影响[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9):17-19.

[2]文雅,曹小娟.论《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道家思想[J].语文学刊,2022,42(01):6-10.

[3]高旭.道心恒美:《淮南子》的道家思想魅力[J].华夏文化,2021(03):6-7.

[4]李南.《文心雕龙》中道家思想的量化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33(05):42-46.

[5]李劍亮.学术史研究的新探索——评《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949—2019)[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02):241.

作者简介:

刘云(1978.6-),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道家思想体现
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2:51:07
艺术品位在生活中的体现
室内环艺设计中的人文意趣及其体现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4:03:56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6:20:15
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的创新性应用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6:32
宗教情感在西方近现代绘画中的体现
李白诗歌悲剧意蕴探析及其走向
曹操游仙诗的形成及价值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
考试周刊(2016年48期)2016-06-29 07: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