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善治的黔江实践

2024-06-05 01:27张倵瑃郑友张熊雄
当代党员 2024年10期
关键词:黔江区银发书院

张倵瑃 郑友 张熊雄

“希望到场的每一位热爱读书的朋友都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向阳而生,遇到更好的自己。”

4月6日上午,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街道官坝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大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大家专注地听着台上书友的发言,时不时低头记录。自传统文化“五老”(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工作室在官坝社区挂牌成立以来,这样的场景几乎每个周末都能看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近些年,黔江区通过“五老”工作室聚资源、搭平台、建机制,让离退休党员干部等“银发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效发挥“余热”,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谱写出党建统领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搭建“新平台”  开展活动有阵地

“让我们翻开书本,一起在阅读中享受思想之美、知识之美、文化之美。”

4月8日傍晚,在黔江区城东街道官坝社区青衿书院,一群孩子聚在一起,一场热情高涨的读书会活动正在进行。

“智水仁山,在此堂宇;经神学海,发为文章。”走入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楹联。步入室内,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依墙而立,书架上摆放着数千册图书,各种书法、国画作品挂满两侧墙壁,空气中氤氲着浓浓书香,一股厚重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

“我只有初中文化,一生的爱好就是读书,是书本助我成长,给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来自荣获全国“书香之家”称号家庭的张玉林,向孩子们分享着自己的读书心得。

活动场地不够、活动类型单一和孩童看管难等问题,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官坝社区党委班子。

78岁的张玉林,是黔江区政协文旅文史委员会退休干部。有着50年党龄的他,退而不休,现担任黔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区“五老”宣讲团成员。2023年春节后,他将家中自费购买的1万余册藏书,陆续捐赠给官坝社区的青衿书院。

这家书院设立了理论、国学两个场馆,免费供人阅读。各类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在书院开展,推动“五老”工作室成为有载体的基层治理单元。

从此,书院成为周边居民获取知识的“加油站”,也是他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

一到周末,书院便热闹起来。周边的孩子们慕名前来,迫不及待地到书屋里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张玉林也会时常把孩子们聚集起来,给他们讲述自己的读书心得,开展亲子诵读名著活动,教导孩子们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现在,官坝社区党委以书院为平台,常态化开展理论文化宣讲、退休老干部读书、作家诗人联谊等活动,在当地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青衿书院‘五老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一到假期,我都会让孩子去书院看书学习,自己有空也会带着孩子一起参加读书活动。”官坝社区居民杨美仙对“五老”工作室开展的活动赞不绝口。在活动中,她逐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亲子关系也因此变得更为融洽。

官坝社区党委书记尚绍军说,得益于张玉林的带动,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名著阅读、文化惠民等活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之余,营造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文化氛围。

黔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何泽禄介绍,近年来,全区通过广泛宣传、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收集“五老”特长爱好、个人意愿,确定一批作为固定“五老”志愿者人选,并建立“五老”志愿者库,为基层治理挖掘储备“银发力量”。

截至目前,黔江区已为1400余名“五老”志愿者建檔,实行建库管理。如今,包括张玉林在内,一位又一位“五老”志愿者不断散发着“正能量”。

组建“新队伍”  服务群众有力量

“只要你们有技术方面的疑问或需要,只需一个电话,我随叫随到。”

4月9日一早,黔江区黑溪镇胜地社区5组,一棵棵果树吐露新芽,春意盎然。61岁的高级农艺师王慧文和往年一样,实地为包括简小引在内的果农们开展技术指导。近段时间正是猕猴桃疏花,枇杷疏果,李子、桃子保花保果的时节。

50岁出头的简小引,丈夫常年抱病,加上两个孩子要读书,沉重的负担曾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王慧文得知后,主动邀请简小引到他负责的黔江区睿智水果科普示范基地务工,按照每天100元左右的标准进行工资结算。简小引掰了掰手指头,光是她在水果基地的务工收入每年就有2万多元,这笔钱对他们一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接下来,我们还想着把房屋翻修一下,有的是用钱的地方。”对于未来,简小引满怀憧憬。和简小引一样,常年在水果基地务工的村民有10多人,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为一名在一线摸爬滚打40多年的农技员,王慧文的学识深受果农们认可。如今,从黔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退居二线的他,仍旧活跃在田间地头。当下,帮助村民们增收致富成了他的头等大事。

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让王慧文在工作中先后提炼总结出10余项水果栽培管理技术,成为黔江及周边区县果树种植领域公认的“水果专家”。通过王慧文及同事的技术推广,从2018年至今,黔江区水果种植面积从8万余亩增加至12万亩以上,实现水果产业产值翻番。

当下,李子、猕猴桃、柑橘等水果产业带来“真金白银”,果农们的收入也得到很大幅度提高。

把专业知识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果农家门口,王慧文和同事讲解的栽培技术和编写的技术资料让果农“愿意听、听得懂、学得进、用得好”。现在,退休了的王慧文可以全身心投入果树“宝贝”的研究。

社区事务繁杂、群众需求多样,这些问题考验着“五老”志愿者,“银发力量”急需实现身份转变、角色转换,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为此,黔江区把提高“五老”志愿者服务群众能力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五老”志愿者能力素质提升培训。

何泽禄介绍,黔江区组织城市、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及信访、司法、专业社会组织工作人员,重点围绕社区网格治理运行机制、矛盾纠纷调解、基层自治协商、文娱活动举办等内容,对“五老”志愿者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提高“五老”志愿者服务水平,推动打造高水平的“五老”工作室。

探索“新模式”  基层善治有效果

“听说这两天工作室有普法讲座,昨天还有保健专家来讲授养生知识,我们快去占个好一点的位置。”

4月10日中午,黔江区城东街道官坝社区居民郑金翠叫上平时一起跳广场舞的左邻右舍。她们口中的工作室,正是退休干部蒋大荣在社区创建的“法治宣传教育室”。

1996年,时任四川省黔江县(今重庆市黔江区)政法委员会常务副书记的蒋大荣退居二线。然而,对于蒋大荣来说,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敦促他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起点。

退休之初,蒋大荣一度感到困惑。他把当时退休后的状态描述为“三无”,即“无工作任务,无人安排做公事,无人监督做事”。

“打铁还需自身硬”,蒋大荣于是想到要把“三无”转化为“三自”——思想工作自己做,做事情自己找,监督工作自己干。于是,“知心老人”的称呼在群众中越叫越响,越来越多群众在遇到难事时第一时间找到他寻求帮助。

2012年,得知辖区一名青年因失恋而情绪激动时,蒋大荣连夜做劝导工作,成功稳定青年情绪。

次年,一名高中生因多次违反校规被学校开除,蒋大荣得知后主动找到学校领导,为学生作担保,请学校再给孩子一次机会。该生复学后,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理工大学。

近年来,蒋大荣还多次参加社区矫正人员和社区戒毒人员会议,通过正面启发和典型案例以法育人、以法帮人,主动调解纠纷、化解矛盾。

蒋大荣如今的身份是黔江区政法系统队伍建设监督员、区公安局警风警纪监督员和区法院特邀监督员。2019年12月,他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身穿军绿色制服、站时身姿挺立,尽管已92岁高龄,可帽檐下蒋大荣那双眼睛如胸前那枚党员徽章一样闪耀着光芒,眼神明亮而坚定,一如年轻时领命“出征”时的模样。

在黔江区,共有7家这样的“五老”工作室。“自2022年10月第一家‘五老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就一直在探索一套服务群众的闭环管理机制,让工作室开展志愿活动有方向、有重点,让群众诉求有回应,切实解决群众的身边小事、关心要事。”何泽禄介绍。

具体来说,黔江区将“五老”工作室作为网格治理的重要一环,充分发挥“五老”工作室作用,梳理汇总人才、技术、场所、设施等方面优势,整合出党建活动阵地、医疗保健、法律事务咨询、家政服务、青少年教育、就业培训等资源清单20余项,在社区公示栏和微信群内公开。

实施“群众点单、工作室派单、‘五老接单、居民评单”服务模式的同时,“五老”工作室还开展问需行动,针对群众需求进一步拓展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矢志跟党走,“银发”映初心。自推行“五老”工作室以来,黔江区通过组织“五老”人员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效发揮“银发力量”的“余热”,为基层解难、解困、解忧贡献智慧和力量,提供更多有益经验和办法,做到“五老”有为、基层善治,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显著增强。

猜你喜欢
黔江区银发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黔江区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发展
黔江区蚕丝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银发一族”消费升级
银发网红
黔江区多措并举打好乡村振兴开局之战——专访重庆市黔江区农委主任杨泽迁
白鹿洞书院记
黔江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再现“银发”风采——“2015银发达人”名单揭晓
书院讲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