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球场上的热血青春

2024-06-04 14:54金陵小岱
关键词:李隆基抛球蹴鞠

金陵小岱

不少80后、90后将《灌篮高手》称之为“热血”“青春”,甚至连《灌篮高手》的周边都被“买爆”。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只会在当下发生,古人在球场上也曾恣意挥洒。

在中国,自唐代至清代,古人流行着一种叫抛球的运动,玩法与篮球十分相似。抛球是一种以手触球并把球投掷出去的运动,可抛远、抛高或是抛向指定目标,一人、双人或数人都能玩得起来。

当上巳、清明、寒食等节日到来的时候,常年养在深闺的女子可以走出去,在春色熙和的园林中打一场抛球,挥洒一下属于她们的青春。对此,古人在诗词中多有记叙。如韦应物《寒食》云:“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球度阁来。”柳永在《抛球乐》一词中也描述了一群“丽质盈盈、巧笑嬉嬉”的古代女子“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的欢快情景。

除了唐代,南宋周密在《乾淳起居注》中也曾提及孝宗与太子观看抛球比赛。而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也对抛球运动甚是喜爱,他与群臣《元宵联句》一诗中还提到了宫中抛球比赛的一个小细节,诗中将元宵比作“欢喜园中果”,称“抛球设利呈”。可见,若是在当时宫中抛球比赛中胜出者,可以获得一定的彩头。

宋代的齐云社

据史料文献记载,宋代人热衷于蹴鞠运动,于是北宋首都汴梁城的蹴鞠爱好者们成立了“齐云社”,又叫“圆社”。“齐云”是会社的正式名称,意思就是蹴鞠能踢高,上与云齐,同时又表示预祝蹴鞠的人前途青云直上,高与云齐。而“圆社”是亲切的叫法,是自己人的称呼,因为蹴鞠的球是圆的,那么蹴鞠爱好者之间的相处以及对外处理人际关系时都要像这个圆球一样,面面俱到,“因圆情而识之”。不过,加入齐云社也是有门槛的,必须是蹴鞠的佼佼者,所以齐云社在当时可谓是风靡全国。宋代《蹴鞠谱》中说道“天下称圆社,人间最美称”“不入圆社会,到老不风流”。

齐云社既是协会,又是球队,除了负责维护蹴鞠球员的利益外,还担负着提高竞技水平以及举办比赛、宣传推广的责任。随着古人对蹴鞠的热爱不断升温,后在全国各地都成立了齐云社分社。每年各地的齐云社都要举办大型的蹴鞠比赛,会在比赛前发布球讯,征集球员,并且根据行情酌情收取报名费。

据载,每场比赛开始前,双方球员都会互相作揖行礼,在比赛结束后,他们还要相互告别。这倒不只是比赛时的仪式感,就算是在日常训练结束后,队员们也会脱下衣服帽子,并将其摆成一个圆盘状,表示对队友以及圆社的友好。即使是端王赵佶,也就是后来成为艺术家皇帝的宋徽宗,身为齐云社社员期间,也得遵守齐云社的规则。

有意思的是,当时齐云社不仅有男子蹴鞠队,还有女子蹴鞠队,这几乎是世界上最早的女子球队。宋代女性在球场上也释放着本该属于她们的青春活力,苦练球艺,多次在蹴鞠大赛上展现风采。

全能型选手与天才型选手

虽说一场球赛离不开任何一个球员的努力,但总有几个球员格外引人注意。唐代也出过这么一个人才,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唐玄宗李隆基。他曾经在一场比赛中收获了无数崇拜,还给大唐挽回了面子。不过那是一场马球赛,相较抛球与蹴鞠来说,马球更为激烈,它是一种骑在马背上,挥杆打球的运动。

李隆基打比赛那年是景龙三年(公元709年),金城公主即将远嫁吐蕃,吐蕃为了迎接来自大唐的公主,派遣了庞大的使团去长安迎亲。临行前,这些遣唐使小心翼翼地跟唐中宗提出:“我们在临走前,可以跟你们打一场马球比赛吗?”唐中宗欣然答应。比赛当天,唐中宗亲自到场观看比赛,结果在最初的几个回合里,吐蕃使团队一次又一次胜出,唐中宗觉得很没面子,于是当场下诏,命时为临淄王的李隆基、嗣虢王李邕、驸马都尉杨慎交、武崇训四人上场。在经过激烈角逐后,唐代宫廷队反败为胜,李隆基表现最为突出,被评为了“最佳球员”。

据《唐摭言》记载,在乾符四年(877年),新科进士決定不约饭,改约球,于是在月灯阁举办“鞠会”,所有的进士都竭尽所能,想在球场上大显身手,以展现自己的御马之术,毕竟“文武双全”听起来比较高大上。

在这个时候,总会有一些狂妄的军将来“砸场子”,想让这帮新科进士们长点“见识”。刘覃考中进士那年,只有十六岁,少年得志,于是他站出来决定跟狂妄的军将们打场比赛。那些军将们认为刘覃不过是一介书生,压根没把他放在眼里,谁知刘覃居然是个天才型选手。只见刘覃骑在马背上,“驰骤击拂,风驱雷逝”,他的球技非常高超,动作也十分精妙,骑马奔腾时,如风一样急速,一杆球打过去,又如雷一样精准震撼。半场比赛下来,那些军将们就感觉颜面扫地,自愧不如。当时现场先是一片沉默,大家都被刘覃的表现惊呆了,随即就一片欢腾。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李隆基抛球蹴鞠
唐玄宗画鼻
蹴鞠
唐 李隆基书阙特勤碑碑阴拓片
李亨啖饼惜福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
杨贵妃生死奇遇
爱上抛球运动
冬季室内玩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