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玺
【摘要】 目的 探究加味炙甘草汤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2年3月在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炙甘草汤治疗,2组均干预8周,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干预前后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hormon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 tide,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TnI、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TnI、NT-proBN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F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加味炙甘草汤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cTnI、NT-proBNP、LVEF,促进患者良好预后。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加味炙甘草汤;胺碘酮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0-0139-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259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而这些异常电活动可能是由于自律性改变导致心房过早去极化或心房主导的折返环引起多重微折返环,进而导致心房颤动[1]。心脏搏动过快且不规律,常在120~180次/min,多见于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心包炎、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也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病的危险因素。该病发病率在老年群体中超过30%[2]。阵发性心房颤动主要的疾病特征是心律紊乱、功能受损和伴有心房附壁血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力衰竭或动脉栓塞等,具有较高的病死率[3-4]。近年来,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病率不断升高,临床治疗药物以胺碘酮、厄贝沙坦为主,疗效较好,但长期服用会加重患者心律失常,不利于患者的恢复[5]。阵发性心房颤动在中医中归于“胸痹”“心悸”一症,由于正气先虚,无法抵御外邪,从而伴有寒凝、痰湿、气滞、血瘀,运血无力、心失所养而见心脉痹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为进一步探究炙甘草汤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进行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的52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22年3月在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2组基线资料见表1。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中医辩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有关心脉瘀阻型、气血两虚型证候的标准,即心悸乏力、胸闷、胸痛、少寐多梦、口渴、舌质暗伴有瘀斑瘀点、苔白、脉细弱;西医符合《2014年美国心房颤动管理治疗指南概要》[7]中的诊断标准;心电图辅助检查P波消失,出现F波形,室律不规则,脉搏120~180次/min。
排除标准: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长QT综合征的患者;对于炙甘草汤不耐受或过敏者;合并严重的甲状腺、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伴有其他类型肿瘤或严重器质性心脏病者。
1.3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基础治疗,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监护与新型口服抗栓抗凝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并及时给予相对应的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胺碘酮治疗,服用盐酸胺碘酮片(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50176),第1周200 mg/次,3次/d;第2周每次服用的剂量不变,2次/d;第3周、第4周降至1次/d,晚饭后服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服用炙甘草汤,实际用药时,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方剂。配伍:炙甘草12 g;生姜,切,9 g;人参6 g;生地黄50 g;桂枝,去皮,9 g;阿胶6 g;麦门冬,去心,10 g;麻仁10 g;大枣,擘,10枚;茯苓30 g,炒白术15 g,远志10 g,当归15 g。用350 mL水、150 mL花雕酒浸泡药材30 min后煎煮0.5 h,去渣,取400 mL药汁,早中晚各服1次,8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24 h动态心电图
应用12导联心电图仪(Burdick,型号ECG-9130P12)监测2组患者心脏功能。将心电图仪的增益数值设置为10 mm/mV,纸速数值设置为25 mm/s,监测结束后应用HS9514记录仪对患者24 h内心电变化予以连续监测,并采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处理。
1.4.2 疗效评价
对2组患者进行连续2个月的随访,记录并比较
2组患者随访时间内心房颤动复发的次数及发作时间。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8]的标准进行评价。患者心房颤动相关的症状体征消失,不再复发,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常视为显效;患者心房颤动症状明显好转,发作次数减少>50%视为有效;患者心房颤动相关的症状体征和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无变化或加重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3 相关检验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个月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清醒且未发生心房颤动状态下的静脉血,检测cTnI、NT-proBNP水平。
1.4.4 左室射血分数
对2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后的LVEF。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cTnI及NT-proBNP水平对比治疗后,2组患者cTnI、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TnI、NT-proBN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见表3。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对比
治疗后,2组患者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F相较于对照组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见表4。
3 讨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心内科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以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为主要症状,容易合并其他并发症,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9]。及早干预和治疗对心房颤动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控制心率、抗栓治疗、转窦性心律等方案。
目前,β受体阻断剂如胺碘酮等是临床一线用药。有研究表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10],但对其他器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限制了胺碘酮的临床应用[11]。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方法的兴起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受抢救时间、家庭经济情况及对医务人员技术要求等影响,对设备仪器要求较高,难以广泛应用。
近年来,探索中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成为一大热门研究方向。中医学将阵发性心房颤动归类为“心悸”“怔忡”的范畴[12-13],多因气血两虚致使外邪入侵,气滞、血瘀、痰湿三者交杂而发病。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提到炙甘草汤对于正气不足、寒凝入侵、气滞血瘀型的心房颤动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14]。炙甘草汤能益气补血、滋阴养阳,使得血脉畅通、脉始复常,故又名复脉汤。有研究将炙甘草汤用于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炙甘草汤可产生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心肌缺血及再灌注、过敏、药物、离子紊乱诱发的心律失常均有效[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療后,2组患者cTnI、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TnI、NT-proBNP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呈现出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F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加味炙甘草汤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cTnI、NT-proBNP、LVEF,促进患者的良好预后。
参考文献
[1] 文利红,于白莉.炙甘草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1):149-150.
[2] 王靖.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在房颤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江西中医药,2021,52(9):47-49.
[3] 张荣珍.稳心颗粒联合西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84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5):37-38,40.
[4] 金悦,方方.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与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房颤动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0):45-46.
[5] 李红.炙甘草汤加减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27、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2):81-83.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2-113.
[7] 梁峰,胡大一,沈珠军,等.2014年美国心房颤动管理治疗指南概要[J].中国医药科学,2014(19):9-1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9] 吴丹丹,陈瑜,张腾.房颤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342-1346.
[10] 陈婷,常征利,范秀花,等.炙甘草汤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对心房重构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5):118-121.
[11] 李建超.加味炙甘草汤治疗阵发性房颤34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8,33(6):10-11.
[12] 解微微,高佳明,石羡茹,等.从心律失常与心衰并发症的最新临床进展解析中医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科学内涵[J].中草药,2018,49(22):5448-5455.
[13] 张晶芳,沈晓旭,李颖,等.炙甘草汤对比西医治疗心房颤动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4):584-589.
[14] 刘俊.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房颤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21,30(2):91-94.
[15] 丁力,周淑妮.黄芪养心汤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7):3038-3042.
(编辑: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