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丹 成蕾 余达峰 高杨
摘要:依托龙泉山二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BIM理论的广泛调研,提出了BIM技术在城市山岭隧道的工程应用的定义,并研究分析了城市山岭隧道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的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如下:基于Bentley技术,创建了项目综合管理BIM平台,优化了项目设计管理、技术管理、造价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及投资管理。同时,BIM技术在城市山岭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提升了设计的深细度、实现了施工的动态模拟以及运营维护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将三维可视化建模、信息融入等BIM技术成功运用于隧道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中,突破了传统2D设计的局限性,解决了隧道建设各阶段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滞后等难题,降低施工风险。
关键词:Bentley平台; 城市山岭隧道; 全生命周期; BIM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7文献标志码:A
近几年来,我国隧道里程正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公路隧道总里程达到2 000万m,特长隧道隧道达到600多万m,同比增长19.5%[1-2]。随着技术的完善和创新,国内长大隧道越来越多,但伴随而来的是地质情况更加复杂,需要克服的难题越来越多。而现如今隧道建设与运维信息化严重不足,掌子面前方地质信息预测困难、预测信息传递不及时、各部门信息实时共享性差等给隧道工程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此情形下,迎来了全新的BIM技术,可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可视化建模等,同时也弥补了传统2D设计的不足,广泛用于各类工程的建设中,为新时代隧道工程建设带来了一片曙光[3-5]。
由此,国内外众多学者对BIM技术在隧道中的应用展开了大量研究。马腾[6]在基于Bentley平台上采用C#/C++混合编程技术研发了隧道洞口设计软件,完成了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及洞门的选型,解决了传统二维设计过程中的诸多不足;高玮等[7]介绍了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矿山法隧道的BIM建模方法,可对矿山法隧道进行全生命周期建立可视化三维模型;张孝俊[8]将BIM技术应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通过将TSP数据导入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超前地质预报信息的即时共享,提高了隧道建设的安全性;Song等[9]提出了隧道工程BIM技术的基本软硬件配置要求,介绍了BIM技术的基本架构及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流程,最后提出了隧道工程协同管理的施工方案;王璐玮[10]采用Civil 3D建立了隧址区三维地质模型,并模拟了隧址区渗流场,结合现场监测数据,研究发现模型与实际渗流量基本相等;吴冬等[11-13]介绍了BIM可视化建模技术在隧道规划、设计、施工、运维中的应用。
综上,BIM技术在我国隧道建设中的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目前城市山岭隧道的工程项目建设仍以传统建设模式为主,管理离散性高,难以实现工程建设成果前置优化的建设要求,推广应用BIM技术是当前城市山岭隧道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動建设行业由“二维 CAD时代”向“三维信息化时代”重大转型的需要。本文依托龙泉山二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BIM理论的广泛调研,提出了BIM技术在城市山岭隧道的工程的定义并总结其特点,同时基于Bentley技术构建了项目综合管理BIM平台,研究分析了城市山岭隧道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的解决方案,而目前城市山岭隧道工程国内尚无完整采用BIM技术进行全方位管理的先例,本文的研究将对未来相关工程的BIM应用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1基本概述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deling)、建筑信息管理 (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建筑信息模型化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功能的集合 [14-15],能够用于一个项目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管理,可实时掌控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准确信息,正逐步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方向。
本文在基于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BIM技术在城市山岭隧道工程应用的定义:利用信息模型对城市山岭隧道进行全生命周期规划设计管理。模型包含整个隧道项目所有几何尺寸、空间关系、结构功能等信息,在隧道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信息实时记录共享,各部门基于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协同工作。
2软件平台
如图1所示,施工深化快速建模软件是基于Bentley基础建模平台Microstation(以下简称 MS)和路线建模软件OpenRoads Designer(以下简称 ORD)进行二次开发出来的,构件参数化主要提托底层平台MS的参数化功能。施工深化快速建模软件的构件主要包含两条技术路线,一是通过剥离设计移交模型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读取几何信息根据施工要求自动深化为施工模型,再附上移交模型的非几何信息;二是翻模,通过录入设计图纸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结合施工管理要求实现自动深化。
如图2所示,施工管理平台板块包含应用平台C/S端、B/S端和移动端。应用平台C/S端同样基于MS和ORD,包含施工属性标准,C/S端重点实现建模过程中的构件层级关系与工程分部分项划分标准,以及工程量清单之间的自定映射关系。无缝读取Bentley的DGN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在B/S端和移动端呈现模型树和相应构件信息,并进行信息的查询和录入,实现信息的汇总分析和传递。
3可行性研究分析
3.1施工深化建模工具可行性分析
在技术层面上,程序化的建模流程是可行的,基于路线的构件,程序更容易实现,可更高效处理复杂的逻辑关系程序,同时所掌握的图形接口也能满足桥隧施工深化工具研发的需求。结合以往工程案列对BIM施工模型的需求进行了详细调研,保证了施工深化工具的通用性。
现阶段交通土建工程BIM建模和应用大部分单位由于技术的不成熟,BIM工作和业务自身是割裂的,对企业提升BIM应用水平不明显,研发“桥隧施工模型深化建模工具”是一条经济、合理的路线,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差异化发展。
3.2管理平台可行性分析
平台建设有两个难点需要解决,一是必须依靠模型深化工具才能实现自动统计的功能,如果通过手动录入的方式跟传统工作方式区别不大,且容易出错;二是必须有Bentley基础图形平台MS和路线建模软件ORD的接口。本文研究在基于Bentley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软了件二次开发,解决了桥隧施工深化工具的问题,也能提供相应的接口。对于B/S端和移动端应用,市场技术相对成熟,暂时没有技术需要攻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饶丹, 成蕾, 余达峰, 等: 基于Bentley平台的城市山岭隧道工程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研究
4项目综合管理BIM平台
4.1项目综合管理BIM平台的创建
项目综合管理BIM平台集云技术、GIS技术、物联网技术及LoT技术于一体,主要为各参建方服务,构建项目级平台,以项目为管理单元。平台主要包括PC端、Web端和移动App端。
PC端:施工电子沙盘作为平台的子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显示和相关操作,包括对构件进行选中、显隐、隔离、提取无素ID、绑定和清除IFC、查看图元、输出obj文件、导出Project可识别的XML文件、一键发布模型等功能。电子沙盘是以Bentely的MicroStation CE为平台,支持Net和C++开发,能方便的实现各种所需功能,利用该平台实现对设计模型的深化处理,实施施工BIM模型的生成、属性关联、错误检查等。
Web端:基于浏览器端的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系统设置、项目管理、设计管理、技术管理、造价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施工日志等功能。
移动APP端:移动端应用,主要用于施工现场数据录入、信息查看等,提供基本的模型操作及施工管理功能。
4.2项目综合管理BIM平台的应用
(1)系统设置:系统具有强大的权限自定义配置功能,满足不同角色用户的访问权限设置。平台也支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方按照业务流程、职责自定义权限和工作流,基础数据配置灵活,可以在线维护APP的自动更新功能等。
(2)项目管理:该模块主要帮助用户进行项目基础信息维护、切换、在线发布消息,配置GIS和BIM模型的配置信息,并且可以使用BIM模型融合进度管理进行三维可视化进度查看,对比计划和实际进度的差异以不同颜色显示,还有基础的模型构件显隐、隔离控制、对地形和实景模型显隐控制等。
(3)设计管理:该模块设置设计文件及变更归档目录,并将设计文件与BIM构件相关联,模型空间随时可查看设计文件,手机APP端可按构件浏览设计文件。
(4)技术管理:该模块设置技术文件归档目录,并将技术文件与BIM构件相关联,模型空间可随时查看技术文件,提供技术文件清单管理及智能化提醒功能。项目开始前,梳理项目所需上报的技术方案,建立电子清单,并设置预警阀值,超过计划上报时间系统自动预警上报方案。
(5)造价管理:通过模型构件和对应的结构树进行工程量属性的维护,方便用户在三维可视化的BIM上点击查询对应的工程量属性信息,也可以将数据导出为本地数据文件进行保存。
(6)质量管理:借助BIM模型及互联网技术,分部分项构件报验按工序准备、工序检验的双管控方式实现数字化质检方法。构件相关质量文件、技术交底、专项方案、图纸等技术文件与构件挂接,实现档案数字化、信息化,随时随地方便查询。每类构件设置工序流程及质量管控要点,现场人员按照工序流程逐项检查并上传图片及检查结果,避免传统检查时疏漏及不规范。质量人员也可以通过移动端APP对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进行现场拍照和文字记录,并且指派推送给相应人员进行整改,整改完毕之后,由确认人核实现场情况并拍照记录,将检查问题进行闭环。
(7)安全管理:对定期检查的安全生产相关的人员、检查记录、巡检图片上传至管理平台。移动端APP现场安全隐患排查/问题超期预警(移动端现场数据采集、汇报、整改);安全专项方案及技术交底;安全问题统计报表/分析图表(现场问题汇总、整改记录、审批、存档);按隐患类型统计、隐患趋势分析。
(8)进度管理:通过传入项目信息,从Web端项目管理模块中获取到项目进度计划和实际进度对于正常、滞后、超前进度不同颜色表达,一目了然。同时,系统平台提供总体进度计划、年度、季度、月度计划模拟及进度对比分析功能,分析进度计划编制的合理性,偏差分析功能提醒管理人员进度滞后的工程部位、滞后时间、以便及时分析偏差原因。
(9)投资管理:系统平台搭建产值或计量数据接口,供第三方软件提供的产值或计量数据接入系统平台。同时系统平台对计划产值和实际产值的数据进行管理,以线上的形式进行数据录入和后台数据统计。
(10)二次开发:基于系统平台标准版的功能,結合本项目实际特点,定制开发基于BIM的隧道进度监控、基于BIM的隧道变形监控预警、基于BIM的隧道瓦斯监控预警功能。
4.3与智慧工地平台的互联互通
系统平台与智慧工地监控对接,现场视频监控数据实时传输显示、劳务人员考勤管理数据接入、重大安全风险监测设备数据接入、隧道掘进监控等,便于结合BIM模型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和管理。
5工程实例
5.1工程概况
龙泉山二号隧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山,隧道进口端临龙泉山茶兴路,出口端临013乡道。隧道设计为双向分离式隧道(双向8车道),左线长度2 083 m,右线长度2 098 m。隧道穿越的地层岩性主要为砂泥岩互层,综合工期、地质条件考虑后,龙泉山二号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隧道衬砌采用复合衬砌结构形式,结构创新、工艺复杂。
5.2设计阶段的应用
在设计阶段,基于设计提供的二维图纸,建立不同精细化程度、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BIM模型,完成施工图纸会审、深化设计、技术交底、施工模拟及项目展示。在隧道建设期,设计资料可根据施工方案实时变更、实时共享。
借助三维地质软件,根据测绘信息数据、推测的地层分界点、地质勘察剖面数据、地层分界面迹线等数据建立地形地质模型。再根据现场施工设计图洞门结构尺寸、隧道与路线模型相互联系,采用采用全参数化建模的方式构建隧道三维可视化模型,如图3所示。
5.3施工阶段的应用
(1)工程量计算:由BIM模型输出工程量报告,精准计算材料数量并且可以快速输出施工预组件的数量报表,实现施工的成本效益估算。
(2)施工模拟:通过BIM施工模型,根据规划的施工顺序,模拟施工工艺动画,强化施工人员作业能力,提高施工效率。
(3)数字加工:由BIM施工模型输出钢筋(钢材)的下料表及材料数量表,对接钢筋(钢材)加工厂,实现数字化半成品加工,降低人为制造的误差值并提高生产效率。
(4)碰撞检测与冲突分析:在3D可视化模拟的空间内,通過3D软件进行冲突检测,以减少变更设计的产生,同时校核构造设计的合理性,借以提升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
(5)实时监测:通过BIM施工模型漫游动画,用动态交互的方式对未来的隧道项目进行身临其境的全方位的审视,同时可以从任意角度、距离和精细程度观察场景。
5.4运营阶段的应用
运营阶段可对BIM模型作轻量化展示,将BIM模型中包含的空间位置信息和结构、装修、设备、设施等物理信息显示、处理、储存,为运营阶段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如在隧道病害检测中,通过对隧道病害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可清楚明了的展示隧道发生病害的位置及病害程度,便于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
在隧道运营阶段还可以通过BIM技术研究分析隧道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的模拟,根据客流密度,模拟通风措施,找到不同客流密度下对应的最小通风量,可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同时节约经济。
6结束语
本文依托龙泉山二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BIM理论的广泛调研,提出了BIM技术在城市山岭隧道的工程的定义,同时基于Bentley技术构建了项目综合管理BIM平台,研究分析了城市山岭隧道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的解决方案,主要研究结果:
(1)借助Bentley技术,创建了项目综合管理BIM平台,优化了项目设计管理、技术管理、造价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及投资管理。
(2)BIM技术在城市山岭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提升了设计的深细度、实现了施工的动态模拟及运营维护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3)将三维可视化建模、信息融入等BIM技术成功运用于隧道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中,突破了传统2D设计的局限性,解决了隧道建设各阶段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滞后等难题,降低施工风险。
参考文献
[1]洪开荣,冯欢欢.中国公路隧道近10年的发展趋势与思考[J].中国公路学报,2020,33(12):62-76.
[2]秦峰,王少飞,肖博,等.截至2021年底中国10 km以上特长公路隧道统计[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2,42(6):1111-1116.
[3]祝兵,张云鹤,赵雨佳,等.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参数化智能建模技术[J].桥梁建设,2022,52(2):18-23.
[4]黄灿新,王团乐,施炎,等.基于BIM的水利水电灌浆工程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J].人民长江,2022,53(9):209-215.
[5]陈镇,陈孝乾,刘萍,等.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矿山建模研究[J].中国矿业,2022,31(1):73-78.
[6]马腾.基于BIM技术的铁路隧道洞口设计软件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1-7.
[7]高玮,汪义伟,葛双双,等.矿山法隧道BIM建模技术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2,18(4):1305-1316.
[8]张孝俊.BIM技术应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J].山西交通科技,2022(5):76-78.
[9]Song Z P, Shi G L, Wang J B, et al. Research on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unnel Engineering Based on BIM Technology[J].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9, 25(7/8):785-797.
[10]王璐玮.基于BIM和Modflow的隧道涌水量预测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22(5):93-95.
[11]吴冬,安彬,南宏峰,等.基于BIM的隧道工程预警可视化应用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22,19(4):34-38.
[12]姬付全,翟世鸿,王潇潇,等.BIM辅助铁路隧道施工方案可视化设计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16,60(5):108-111.
[13]龚佳琦,胡珉,喻钢,等.BIM可视化辅助下的隧道病害决策分析[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7(6):31-36.
[14]李俊松,董凤翔,张毅,等.基于达索平台的铁路隧道工程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探讨[J].铁路技术创新,2014(2):53-56.
[15]张轩.基于Bentley平台的铁路隧道BIM技术应用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9,63(4):107-112.
[作者简介]饶丹(1977—),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