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院是人们生命健康的守护者,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及医务人员,医院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人性化,注重以人为本,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将围绕医院建筑设计中如何体现人性化理念,以蒲江县第二人民医院综合病楼为例,总结了综合医院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应用经验,为医院管理者和建筑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人性化; 综合医院; 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6.1文献标志码:A
1项目概况及背景
在现代社会,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其建筑设计和环境质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就医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传统的医院往往忽略了人性化的考虑,导致医院环境冷酷、单调,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感。因此,如何在医院建筑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成为了医院管理者和建筑设计师共同面临的挑战。人性化医疗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可以为患者营造一种舒适感,从而缓解患者的不安和陌生感,这对患者身心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能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1]。人性化的设计在现代医院建筑中显得日益重要,人性化的理念已经广泛地深入其中,成为医院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个内容体现。
2设计理念
2.1项目概况
蒲江县第二人民医院属于蒲江二医院新区建设工程,位于蒲江县寿安街道,新蒲路与香蒲路交叉口,西南侧临规划道路。整个项目用地约4.8 hm2(72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场地内共有3栋医疗楼分别是综合病楼、体检中心楼和感染楼。综合病楼地上总建筑面积36 895.14 m2,由门急诊、医技、住院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图1)。
2.2总平布局
医院中心位置为12层的综合病楼(含4层裙房),西侧为3层的体检中心楼,东侧为3层的感染病楼,北侧为二期预留建设用地。医院主入口位于用地东南侧的蒲回路,主入口中间为10 m宽的人行通道,满足大量患者人流进入;人行通道东侧是6 m宽的车行通道,满足救护车和临时停车双向通行,车行道与人行通道之间采用2 m宽的绿化带分隔;人行通道的西侧是地下车库入口,采用人车分流的形式。主入口东北侧设置地面非机动车停车场地及部分机动车停车位(包含救护车停车位)。次入口位于园区西南侧的规划道路,分别是后勤办公入口、住院探视入口和二期入口,尽可能把门诊和住院患者在流线上进行区分,同时也满足医院后勤流线的需求。综合病楼的裙房与城市道路之间留有约50 m的开阔空间作为绿化景观的布置,使主入口外的前区广场看起来更为开阔,尽量避免大体量建筑给城市临街面带来的压抑感,力求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充分考虑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建筑出入口的设计中,综合病楼的南侧为建筑的门诊主入口,主入口的东侧是急诊入口。建筑东西两侧前腰部位置为门诊医护人员出入口,东西两侧后腰部位为污物出入口,建筑北侧为住院主入口以及住院医护出入口。患者与医护人员分别设置独立的出入口互不干扰,且洁污分流,流线清晰(图2)。
2.3内部功能
医院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应该把握医院室内环境中4个维度:整体环境场所——把握医院室内整体环境设计;使用者群体——病人及其亲友和医护人员;行为现象——病人的求医行为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环境互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院环境与使用者行为的相互作用關系。这些共同构成了当代医院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的4个维度[2]。
2.3.1流线设计
现在很多综合医院的功能越来越多,流线也越来越复杂,患者很难快速找到相应的科室完成检查,从而产生焦虑心理。综合病楼以明确的功能分区以及简洁的流线设计,使医务人员和患者互不干扰。平面采用集中式布局,门急诊及医技部设在1~4F的裙房内,整个裙房为门诊医技区,南半部分是常规门诊科室,北半部分主要是检验、孕产、ICU、手术等科室,南北通过唯一的中轴医疗街进行串联,流线简洁高效。将患者较多的科室设置在低楼层,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医流程。医护流线均在建筑裙房的东西两侧,设有单独的医护通道,通道外侧设有医护人员的卫生间、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等,与患者通道完全隔离。在流线设计上从患者和医务人员角度都作到人性化。
2.3.2中庭空间
门诊的核心空间是面积约900 m2的门诊大厅,大厅设有4层通高的中庭,中庭的顶部为玻璃采光天窗,天窗侧面为电动可开启外窗,既能满足遮雨的同时,也可以将自然风引入中庭促进空气流通,减少交叉感染。在考虑建筑节能基础上,天窗使用隔热金属型材搭配双银Low-e中空玻璃,达到绿建二星的要求。屋顶大面积的玻璃天窗,使充足的阳光通过中庭渗透到每一层,也成为最具辨识度的室内空间,每层门诊各科室都围绕这个中庭空间进行布置。大厅的西侧为挂号收费及中西药房,整面墙为通长的服务窗口,使患者很容易找到挂号收费及取药的位置,在服务窗口前区留有足够的空间供患者及家属休息等候。
2.3.3医疗街
连接门诊中庭与医技部分是一条7.3 m宽的医疗街,医疗街的南端是门厅的电梯厅,设有每层分层挂号收费处,为患者提供方便的服务。医疗街中部西侧设有综合服务区,可以根据后期实际需求,设置超市、饮料吧、阅读吧、音乐吧等为患者提供服务。医疗街的尽端是进入住院楼的电梯厅。
2.3.4景观天井与屋顶花园
2层门诊区的东西两侧各设有一处天井,东侧门诊区与医技区中间也设有一处天井,天井内部进行了景观布置设有绿植及座椅,让医务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中有个休憩放松的室外场所,开窗见绿也使患者都能缓解焦虑。裙房的大屋面除了在周边区域设有必要的空调及排烟外机设备外,中部大部分屋顶约2 400 m2的范围均用于屋顶绿化及景观打造,是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的交流空间及休憩场所。亲近自然的“康复花园”,利于病情恢复,体现了设计者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图3)。
2.3.5住院部
住院部标准层共20间病房为一个护理单元,绝大部分的病房设置在南侧,可以有更充足的日照,为病人的康复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北侧设置了医护工作区及竖向交通体系,配备有5台患者病床电梯、1个医护后勤电梯、1个污物电梯,满足了医护与病患,人与物的分流。中间一条2.7 m宽的走道,两侧设有PVC防撞扶手,满足推病床双向通行。护士站位于走道正中位置,能很好的观察到每间病房的情况。西侧端部设有洗衣晾晒阳台,方便衣物的洗涤及晾晒。每个独立病房可以容纳3个病床,带有3个隐藏式的储物柜,并带有独立卫生间,卫生间阳角做成斜面过渡,避免磕碰,力求在每个细节均能以人为本(图4)。
2.4交通疏散
门诊大厅内设了3部供患者使用的垂直电梯,考虑到一层的收费取药和二层检查科室是门诊使用最频繁的楼层,除了垂直电梯外还设置了自动扶梯提升运输效率。整栋楼共设有9部楼梯,主要分部在建筑的四周,保证了疏散距离的要求。门诊中庭与医疗街是人流最多的部分,在中庭与医疗街之间设置了一部1.65 m宽主要楼梯,配合中庭的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共同使用,最大程度缓解此处竖向交通压力,配合人性化的标识指引系统使患者能方便的通过各种途径到达相应楼层。考虑到手术区、分娩中心、新生儿科、ICU病房、以及住院部的各楼层的特殊人群均有难以在火灾时及时疏散的人员避难需要,在靠近安全出口的位置设置了避难间,保证其避难安全。
2.5医院物流系统
医院整栋楼采用了智能箱式轨道物流系统,在每层适当位置预留了物流井。物流流线涵盖1层的药房、静配中心、供应中心;2层的检验科;3层的分娩中心、新生儿科;4层的住院手术、ICU;以及住院部的护士站,为医疗物资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提高了医疗物资运送效率,解放了更多的人力,提升了就医体验,体现了人文关怀。
2.6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在医院中的体现尤为重要,各部位的首层出入口的室内外高差为20 cm,均考虑推行轮椅的需求设置了坡度为1∶20的无障碍平坡出入口,这种较缓的无障碍坡度无需两侧设置扶手栏杆,为无障碍轮椅进出提供了人性化的环境。
在中庭两侧及医疗街中部设有供患者使用的公共卫生间,这三处公共卫生间内部均采用完全相同的布局,且都采用男左女右符合大众习惯的布置方式,优化患者的使用体验。卫生间除了设置男女卫生间以外,还设置有第三卫生间。第三卫生间内部设施齐全,包含有无障碍坐便器、小便池、洗手盆、斜面梳妆镜、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坐便器、儿童洗手盆、多功能台等无障碍设施,并且留有直径1.5 m的轮椅回转空间,门内外高差15 mm并采用坡度不大于1∶10的斜坡过渡,完全体现了无障碍卫生间的人性化设置。男女衛生间也采用了迷宫式入口,避免视线干扰,每个厕所隔间均设有双侧安全抓杆方便患者使用。在住院部晾晒阳台的旁边设有无障碍公共卫生间,方便轮椅患者使用。病房卫生间内部设有无障碍坐便器和无障碍淋浴间,并考虑输液患者独立使用,配有输液挂钩。一系列的无障碍设计细节均体现处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2.7建筑外观
建筑外立面设计也是人性化设计中不可忽视部分,考虑与周边环境和城市形象的协调外立面材质选用浅黄色石材与深灰色铝板的搭配,运用了新古典主义的现代化设计手法,比例协调不失稳重,整体呈现出简约、明快、开放的特点。建筑外观的设计符合综合医院的定位和文化,让人在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医院的氛围和特色,给人以舒适、温馨的感觉,表现出现代化、人性化医院的魅力(图5)。
3结束语
谷口汎邦在其撰写的《医疗设施》中对医疗环境进行研究,认为医疗的重心不仅仅是“医治疾病”,还应该是“医治患者”,医疗建筑设计应为患者、陪同人员、医护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3]。通过蒲江二医院综合病楼的工程设计实践,从总平面布局、建筑功能分布、交通与流线、疏散与避难、自然资源的利用、通风和采光、智能化系统的物流系统、无障碍设计、绿意盎然的庭院、外立面设计等各个方面秉持人性化的设计,满足患者与医务人员的生理、心理需求,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打造安全、高效、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环境。只有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医院建筑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晓宇,刘玉诚. 公共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策略研究[J].工程与管理科学,2020,2(1):51-52.
[2]戴俭,朱小平,王珊. 医院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J].建筑学报.2003(7):22-24.
[3](日)谷口汎邦.医疗设施[M].任子明,庞云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周雨(1983—),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