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文化影响下的南安林氏民居建筑装饰纹样的特色与应用

2024-06-04 06:30黄君周顺滨陈祖建
四川建筑 2024年2期
关键词:林氏红砖闽南

黄君 周顺滨 陈祖建

摘要:以南安林氏民居的建筑装饰纹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等方式,分析南安林氏民居建筑装饰纹样的艺术形式以及地域文化内涵,将前期的调研及分析进行家具产品创新设计,加深对闽南地区建筑装饰纹样的认识。

关键词:海丝文化; 林氏民居; 装饰纹样; 地域文化; 家具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7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泉州过往因海洋而兴,海丝文化影响下的南安林氏民居成为闽南清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作,由于泉州与东南亚地区皆受到海洋性气候影响,两地建筑呈现出一定的相通性,形成区域文化认同。本文选取林氏民居为研究对象,因其不但引入东南亚风格建筑,而且融合了闽南宗祠、宅院、书房主体建筑,形成枕山襟海的典型风格。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相融合的文化有利于加强对闽南地区古民居的多元理解,更有利于从古民居衍生出创新的家具设计。

1概况

1.1海丝文化

海丝文化即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是古代中外国交通、贸易、文化交流的纽带,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长期包容而来。闽南中原先民带来的中原建筑特色潜移默化其风俗仍至今天存留着传统的风格。建筑沿用传统四合院的布局规制,结合本土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衍化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独辟蹊径的闽南红砖古厝。历经明清王朝海禁、全球商品倾销政策等社会变革,闽南不断跳脱出中原的局限,地域性特色彰显。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百卉千葩引入了南洋建筑风尚。尤其泉州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形成以 “红色”为特征的建筑风格,布局、材料、工艺、装饰、轴线皆富有多重创意趣味,体现了东西文明的共生和发展。

1.2南安林氏民居

位于福建闽南地区的南安林氏民居这所清代老宅已拥有130年的历史。闽南语俗称:“有林路富,无林路厝”。完整的林氏民居包含5个院落,围绕家居、教育、祭祀三位一体式修建。宗祠、住宅、叠楼、书房等以一字型并排构成99间房间,由西向东通长可达110 m,由北向南达50多m,公元1908年竣工,开创了泉州新建筑风格先河。整体以泉州红砖、硬山顶、四合院以及左右护厝的民居布局为主,内饰主色调为红色和草青色,多处采用水泥花砖,具西洋风格的是八角形角楼外观。林路的大部分后代主要生活在东南亚国家,寻根谒祖的归乡情愫至今影响着林路后代,林氏民居已成为寻找家族的起源、连接海内外家庭之间的重要渠道(图1)。

2建筑装饰纹样的艺术特征

选出最贴近本土的地域性素材,容易让当地民众增加情感上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通过提炼、再造引用民俗文化再现等方法来形成具有地域性的设计语言。最终将这些语言灵活地运用到地方古厝的设计中,通过地方志等文字资料整理和实地测量拍照进行图片收集。归纳出南安林氏民居地域性建筑装饰纹样[1]的艺术特色。

2.1本土纹样

闽南古建筑沿袭了传统的建筑、雕刻、书法彩绘艺术,是世界建筑的一朵奇葩。且涵盖了多种特色建筑工艺[2],其中包括木雕、石雕、彩画等。

2.1.1红砖

清代红砖的装饰使用达到高潮,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体系——红砖文化,富含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红砖样式多变,规格各异。包括特制砖坯,可形成梅花形、双环钱币形、海棠花形等镂空立面。屋顶中脊、墙壁也有以红砖拼合的图案,多用镂空钱眼形图案,寓意家族的财源广聚。铺地板的红砖有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样式。

林氏民居铺设了大量的红砖,红砖外部留下松枝的黑色落灰形成一至两道黑紫色烟炙纹,根据外表特色被称为“烟熏红砖”。砌墙时工匠依据规律性纹理堆叠,统一中灵活变化,不仅起到保护主体建筑的功能,而且添加了装饰效果[3]。正身墙面俗称镜面墙,大面积的红砖墙面呈现了宫廷喜庆色彩,可见闽南人在经济文化中对身份地位重视的婉转表达。二楼出现墙面地面皆红砖铺设呈现出统一对称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福建閩南地区历史上封闭的民族思想、主次等级的文化理念(图2)。

2.1.2屋脊

闽南红砖古厝的燕尾脊纵横交错、流光溢彩,被称为“皇宫起”。屋脊处于整个屋顶最为显眼的部位,一直作为装饰大厝的重点之一。屋顶起着连接各个建筑部位的重要作用,由于闽南多台风天,防御同时也起到稳固和避免雨水渗漏的作用。林氏民居运用了硬山式、歇山式、悬山顶屋顶,马鞍脊、高翘燕尾脊格外气派,别具一格。

双翘燕尾脊属于闽南传统建筑中最常使用的建筑形式[4],由正脊向外逐渐形成曲线,两端往上翘起,犹如燕子尖细的尾巴,模仿上弦月形,到尾端呈现一个分叉或是连续分叉;有钱人家则会装上些装饰性的神兽作为镇宅之用。屋脊中段束腰处贴圆形瓦砌成的立体镂空图案,以连续性几何纹样整齐排列,或作花砖、粘贴陶瓷等各种装饰;瓷砖色彩鲜艳,以空透的绿色、红色花砖砌成,俗称“花窗脊”或“梳窗脊”。在装饰的同时起到通风减少屋脊的风力损坏。林氏民居护厝也出现另一形制的屋顶:马鞍脊。马鞍脊讲究五行,分别对应“金形”“木形”“水形”“火形”“土形”马背。此处林氏民居运用了“水”形制,由三段波浪弧形曲线叠加而成;门口水榭凉亭则采用较为柔和的“金形”马背线条(图3)。

2.1.3规尾

规尾位于山墙山尖,在屋脊下的鸟踏线上部,乘屋檐的夹角顺势而下,是闽南不可缺失的靓丽风景线。其图案纹饰装饰性极强最受闽南人民认同。规尾图饰有等级限制,能够折射出民居的家境地位。经商人家多用元宝、祥云,官宦人家采用龙、狮、书卷纹饰,等级越高,规尾图纹越追求繁复。

灰塑浮雕在林氏民居中出现频繁,是古老的汉族装饰工艺,一般由工匠在空中对着墙壁创作,一笔一划勾勒图案,矿物质色粉施以彩绘,炫彩夺目。最多的当属残存灰雕,部分灰塑未经入窑,现已风化。仅存题材围绕祈福教化、八宝祥瑞展开。整体图案左右对称,多蓝白花纹,中间灰塑选取八宝中的花篮、如意、葫芦、珍珠为视觉中心。图案由祥云、繁花、腾龙、果实、飞天神仙、楼台人物、双龙戏珠等构成,也出现云纹、火纹、卷草纹将对称式的纹饰进行连结,蕴含了万事亨通、锦绣前程、腾达多子等美好寓意[5]。规尾位置偏高,仰视角度要求纹饰讲究规律性的疏密起伏、虚实浓淡。每一处纹饰更像是整面规尾的点睛之笔,体现住宅主人的审美水平(图4)。

2.1.4木雕

闽南古民居中的木雕刻以形神兼备的艺术手法而著称。例如:在外檐、梁枋、窗花、斗栱、门楣、格扇、垂莲、雀替和其他木构件上,榫卯铰接,层层雕满花饰,主梁绘制双龙戏珠图式,花饰上以金箔装贴或漆金,使整座大厝显得气派庄重。林氏民居的穿斗式木构架上装饰着大量精致的雕刻画作,内容围绕飞禽走兽、花意竹情、山水人物。从装饰题材可归纳成两类:纹样图案(祥云纹)、寓意图案(四君子);从表现形式可分:立体圆雕、镂空雕、镂空贴花、浮雕、浅雕等;装饰纹样提炼了中国传统图案原型,如花草花形纹、云卷纹、如意纹等。出现最多的植物纹样,浓缩了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的述求。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黄君, 周顺滨, 陈祖建: 海丝文化影响下的南安林氏民居建筑装饰纹样的特色与应用

林氏古建筑木作中,有大木、小木之分。大木鲜少作雕刻是直接承受重量的梁、柱、檩等大构件。小木是雕刻装饰的重要部位,如斗、栱、狮座等次要的承重构件多以浅浮雕呈现。附属于建筑的木雕装饰部位,多用于下落的“塔寿”、下厅、榉头间、顶落步口大厅、等。施以木雕的构件,一般雕彩结合,有雕刻必有彩绘。例如二楼大厅隔墙用纯木构成,后部连接楼梯口。隔墙上端镂空雕花,左右两端的花朵彩雕结合万字纹纹样,即“卍”字形纹饰进行四方连续排列,有万福长寿之意。叠楼大厅窗户皆为木作,三组共6扇外开窗户,其中左、右两组窗户中部对半嵌入10块玻璃,上下窗口做镂空木雕装饰,花纹左、右对称,中间搭配云头纹形容美好事物(图5)。

2.1.5石雕

闽南作为花岗岩、青斗石盛产地,促进石材在建筑中因地制宜的发展。林氏民居装饰性石雕极多,运用范围包括大门、外内墙体、柱础、勒脚、天井等部位构件的装饰。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使整体空间更为封闭,因此石雕题材也更加追求浑然一体的连续效果。常用人物、山水、花鸟与楼台等形象,典故暗示了群众民俗为主题的表达忠义孝道、旖旎祥瑞、龙凤呈祥、麒麟卧松、博古炉瓶、龟年鹤寿、牡丹富贵等大众所雅俗共赏的风俗题材[6],雕刻小品不受时空限制。

宗祠建筑前门的正立面是石材装饰的重点。立于大门门框两侧的石饰件为门枕石,可从形制上分为两种:上马石与抱鼓石。林氏民居宗祠大门处安放一对抱鼓石,民间俗话称为“螺鼓”。大门左侧抱鼓石保存较完整,上部形状如鼓,鼓侧边呈虹面,搭配向外凸的螺旋纹使其外观润泽饱满。“鼓”的下端三面石浮雕装饰随之变化,题材繁多皆作吉祥福瑞之意;石材装饰另一重点还有石雕花窗,中部圆形为视觉中心,雕刻戏曲人物,周围云纹环绕形成独立图案;另一侧石窗以5条圆柱雕花排列,中间圆雕顶部坐落一具小型佛像,花鸟衬托;整体门面呈现营造有度的规制。此外,各个院落门口皆可见青石雕,闽南语称“青石影雕”,内容攘括梅兰竹菊、麒麟飞鸟或曲线条式等,有寓“泰平安康”“福寿双全”之意[7],能与周围红砖白石产生互动关系(图6)。

2.1.6书法彩绘

林氏民居三落住宅二楼大厅左侧墙面以书法艺术作为装饰,字迹飘逸苍劲;林氏族训内容围绕静心修身俭以养德的朱子家训,可见林路对家风教育的重视。清朝重视贞节与孝顺,各省、府都建有节孝祠。受此影响,林氏宗祠祖堂白墙绘有“节”“孝”二字,与新加坡九龙堂书写的“节”“孝”字迹相同;宅内每一根木柱、石柱都雕刻着家训与联句,展示家族的历程源远与发展厚望(图7)。

水车堵彩画也是彩绘的重要体现,装饰中均体现了海洋性题材,可以解释闽南地域审美与海洋文化的包容运用性,侧面反映出所处时代出海谋生的闽南常态。红砖古厝的水车堵位于山墙与屋檐的交界处,水平顺沿着屋檐走向的长条装饰带,常使用灰泥与瓷雕绘制绚丽多彩的装饰纹样,塑造的飞禽走兽借鉴了中国花鸟画的技法,传统青绿山水的技法彩绘出各式地方戏剧、亭阁博古。

林氏民居八边角楼前墙保存了具有花鸟鱼虫、海浪祥云的水车堵,水平层次递进共三层,从正面向侧面延伸,色彩馥郁[8]。虽部分已遭受破坏,仍可见蓝、绿、红、白等伊斯兰教装饰艺术里的代表性色彩,其中蓝色运用最多。圖案以如意纹、曲齿纹、祥云纹为主(图8)。

2.2外来纹样

林路亲自设计的林氏民居揉合了南洋建筑的优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外来纹样当属东南亚水泥花砖。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兴起带动水泥花砖的发展。林路等不少闯荡南洋归国的华侨们通过进口的方式,把花砖从其他西方国家跟东南亚国家运到泉州厦门一带。林氏民居水泥花砖作为铺设于墙面、地上的釉面砖块,由纯手工制作的,需要人工注入色浆层和水泥砂浆,通过重压压制而成,通常大面积无缝拼接。多数花砖材料由东南亚进口而来,不会轻易磨损,使用越久磨出的色彩越亮(图9)。

从国外引进的花砖铺设于林氏民居正屋一楼二楼的大厅、走廊、房间的地面。在传统西式花砖中融入南洋风格,再转化成适用于闽南地域文化的纹饰,多以三角形、菱形、圆形等图案对称式排列。此外,对基于生活中的花卉造型进行抽象提炼的纹样也十分常见。几何化的点线面构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完整图案,并熟练地运用闽南人偏爱鲜艳的红、黄、蓝、绿等地域性对比强烈的色彩填充,展现出了当时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整体使人们获得大气、愉快的视觉感受。不仅如此,新加坡的天福宫外墙裙样式与林氏宗祠装饰性瓷砖如出一辙,仅区别在于铺贴图案的变化(图10)。

3南安林氏民居建筑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

3.1文化内涵

南安林氏民居装饰纹样体现着多元的文化根基。继承着中原的汉族传统,又接收闽越人海洋文化的陶冶[9]。装饰纹样除去外在形态,从造物上升到精神层次,更深地反映了闽南地带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成为人们内在喜闻、抒发情感的纹饰。

3.1.1纹样文化

纹样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10],表现出闽南地区人们对美满生活、建功立业的向往。纹样写实写意兼具,按题材可以分为动物、植物、山水、戏文、几何几类。动物包括:寓意事业成功的麒麟纹、事事平安的狮子纹、神圣长寿的龟背纹、多子多福的鱼纹等;植物包括:柔韧坚强的竹子纹、满堂富贵的海棠纹、清正廉洁的莲花纹、轮回永生的卷草纹等[11];山水包括:层峦叠嶂的山脉纹、名利双收的水波纹、盛世太平的波涛纹、“落花流水红”的“落花流水纹”;戏文包括:乘风逐浪的八仙过海纹、修身兼济的儒商人物纹、虔诚普世的佛像纹、美满爱情的牛郎织女纹等;几何包括:“富贵不断头”的回纹、高升如意的云纹、力量崇拜的火纹、吉庆如意的如意纹。

3.1.2精神支柱

纵观林路大厝,不论是木雕纹样、石雕纹样、矿物质彩绘的韵律节奏,其纹样情结都围绕民间传奇。这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不管是人们口口相传,或文字记载的生活见闻、文人孝道、花卉仙草最终都抽象演变为建筑元素,传递出闽南地区的民族精神[12],成为百姓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林氏民居配备的风水池、沿中轴线建造的水榭与背靠白马山,都生动映照着闽南建筑深信风水易理,信奉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古老哲学思想。

3.2归乡情怀

衣锦还乡“起大厝”,是无数下南洋华人的梦想。林路凭借扎实的建筑学功底奋斗发家,在东南亚、欧洲建筑行业站稳脚跟,被称为“小鲁班”,华侨建筑家之名由此传开。晚清时期,政府认可海外华侨的身份,清朝廷封赐晚年林路为“福建花翎道”。发家不忘本源,林路为故土慈善事业巨资捐款,聘请工匠来回东南亚地区,搬运建筑材料推动家乡发展。与此同时,在“重商轻文”的海洋商品经济风气中[13],泉州地区经济发展较其他地区也更为迅速,“南安林氏民居”正此成为子孙发展、家族基业的盼望基石。

4装饰纹样元素提取

在基于传统建筑文化的家具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提取传统文化元素的装饰特征,还要运用其精神情怀。将多种因素融合中统一,兼顾家具产品的“造型”“寓意”“色彩”等。

4.1造型元素提取

从林氏民居的造型、功能和多维情感意义上充分挖掘,将元素提炼为线描形式,随后归纳其组织元素特征和表达形式,扩展连接传统和现代的区域特色文化符号(表1)。

4.2色彩元素提取

色彩不仅对视觉感染有很强大的影响,而且也是地区文化特征的载体。因此,提取南安林氏民居建筑中的色彩,运用到创新性的纹样中,从而生成的纹样设计方案。本次设计方案利用Adobe Photoshop拾色器从林氏民居装饰纹样色彩中进行颜色提取,并用Colour Contrast Analyser工具进行色彩对比分析,最终获得运用色彩元素。

5建筑装饰纹样在家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元素的提取、演变与赋能,将带有南安林氏民居传统建筑纹样特性的新纹样连结当下人们的审美取向以及生活习惯与需求,由此得到兼具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的桌、椅、柜类等家具产品,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也可以创新地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对装饰纹样进行场景化表达,使其具有更强的人文感染力(图11、图12)。

6结束语

多元的装饰纹样塑造了多彩的视觉形象,表达了泉州地域中西合璧的文化交流成果。南安林氏民居传承了独特的地域特色民居,在时间的雕琢之下,形成了自己独特且富有内涵的建筑装饰纹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艺术文化,都体现着闽南人民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底蕴,让后人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并实现了传统建筑装饰纹样与家具产品创新设计有机结合。本文仍存在不足之处:受当地方言影响,实地调研过程中许多前辈的介绍不能准确翻译为现代白话文,对论述有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汪雪婷,曾永富,戚小艺.河下古镇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纹样探析[J].居舍,2021(34):34-36.

[2]郑慧铭.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及文化表达[D].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2016.

[3]刘思彤.闽南红砖古厝装饰艺术的图式结构研究[J].中外建筑,2021(7):143-146.

[4]丁雯,陈清.闽南传统建筑燕尾脊形成及装饰研究[J].美术大观,2018(5):110-111.

[5]胡云青.吉祥装饰纹样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9,16(24):156-157.

[6]冯玥扬.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J].大众文艺,2019(21):151-152.

[7]黄耿东,陈照星.闽南蔡氏古民居建筑文化特色探索[J].海峡教育研究,2019(2):26-30.

[8]周涛.闽南传统民居的地域性色彩符号编译[J].工业设计,2020(12):132-133.

[9]林徽. 闽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研究[D].南京: 南京工业大学,2012.

[10]易丹,王沙莉.传统装饰纹样在中国建筑装饰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6(3):48-49.

[11]张北霞,吴卫,张红颖.中国传统卷草纹样的构成形式及装饰特点[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4):126-129.

[12]刘锡涛.试述泉州海洋文化的历史特色[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3):52-59.

[13]林乙.闽南传统民居的海洋文化因子探析[J].建筑,2017(10):46-48.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7019J07A)

[作者简介]黄君(1999—),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工业(产品)设计; 周顺滨(1996—),男,本科,研究方向为工业(产品)设计。

[通信作者]陈祖建(1969—),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室内与家具设计、福建传统民居。

猜你喜欢
林氏红砖闽南
闽南文化传承
澳大利亚Tjuringa红砖之家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红砖白石五店市
王老五破案
闽南,闽南
香港林氏总商会荣获韩半岛和平奖章
红砖及砂浆强度试验方法探讨
吉祥猫事务所 红砖楼的秘密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