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鹏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需要高素质的数字经济人才作为支撑。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数字经济人才概念理解不到位,缺少对数字经济的认知。第二,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第三,缺乏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教师在专业教学、科研创新方面存在瓶颈。第四,教学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第五,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沟通渠道,未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因此,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新基建背景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创新教育发展理念和方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数字经济人才。
高职院校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工作难点分析
隨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院校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培养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培养方式,无法满足市场对不同类型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其次,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未能及时跟上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最后,师资力量不足,许多教师缺乏数字经济领域的实践经验,难以满足教学质量的要求。以会计专业为例,当前,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手段落后,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与数字经济相关的课程,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高职院校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工作分析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新旧岗位的迭代速度加快,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数字经济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不断加深,使得传统职业岗位受到数字化转型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其次,数字经济催生了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新兴岗位、新兴职业和就业环境的变化速度加快,数字产业的更新换代速度和技术创新周期也相应缩短,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数字经济驱动下,企业需要掌握数字化专业知识的人才对企业财务数据、经营业务数据的全流程进行监控和管理,能够熟练运用数据分析和数字技术开展会计管理、财务管理,以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运行效率。
数字经济人才是指具备数字技能和知识,能够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人才。他们的工作能力包括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能够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和建议。数字经济人才的特点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变化。数字经济时代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深化对数字经济人才的理解,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更新教学设施,加强校企合作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数字经济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通过创新培养模式、多元化课程设置和强化师资力量等措施的实施,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数字经济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院校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措施手段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结合市场需求和时代发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善教育手段和优化课程设置等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明确数字经济人才教育目标方向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合理规划。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应以数据能力为主线,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与优势,突出实践教学,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设置满足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课程模块,并根据新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趋势,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教学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为企业培养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根据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加强专业知识教学,并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二、构建数字经济人才全面发展体系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人才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基建等国家政策支持下,数字经济产业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然而,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针对当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三、结合时代发展改善专业教育手段
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应注重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数字经济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应用等纳入课程体系中。同时,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特点,设置多元化的课程,涵盖数字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根据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合理优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调整会计专业教学内容,采用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搭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实践平台,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通过课程设置与互联网平台资源的有效结合,改变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数字经济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先进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高职院校的合作,获取到稳定的人才供应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优势。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校企联盟。搭建校企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平台、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平台等平台,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只有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可以更好实现企业真实岗位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无缝对接,培养出数字经济人才。通过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领域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企业导师制”,完善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
四、顺应发展趋势,了解人才发展需求
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人才是其主要任务,也是其职责所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要面临着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挑战。为此,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了解数字经济人才发展需求,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整体上看,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专业数量多、覆盖面广。二是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层次逐步提高。三是专业建设以应用为导向、产教融合为途径。四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能力培养体系逐渐完善。五是以职业技能竞赛为重要抓手,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加强。因此,为了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数字教育平台,提供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实践基地等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通过数字教育平台的建设,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高职院校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和国际化发展,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围绕“新文科”建设要求,坚持以“双元协同、三堂联动、四融互通”为抓手,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校内外协同育人,发挥高职院校主体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高职院校应立足“双元协同”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三堂联动”的育人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优化“四融互通”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双元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学生获得感的“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研究(JGXM202211)。作者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