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珍
虽然中国近几年经济发展平稳,但国际金融局势却并不理想,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若仍想维护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保证信贷业务资产质量和提升自身能力,就需要对内部风险管控进行完善。另外,商业银行也应充分认识到仅依靠外部监管是难以实现预期经营管理目标的,只有优化内控机制、树立超强内控意识,方能保证各项业务稳定发展。但结合目前商业银行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仍有一些银行在落实内部风险管控工作上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内控机制和体系欠缺的问题,时刻影响着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长期发展。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降低市场运作风险
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影响,商业银行和其他市场主体一样面对着极为严重的市场运作风险,如经营风险、货币风险等。商业银行通过对内控体系进行全面完善可大幅降低市场运作风险,主要是因为在落实各种内控管理措施过程中,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监督水平皆会有明显提升,而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审核精准性也十分有利,并且可使商业银行更加全面和精准地完成会计信息披露,使信息不对称得到改善与消除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市场运作风险。
二、有助于完善银行内控体系
商业银行想要立足风险管理,构建内部控制体系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性,这样才能在面对各种金融操作风险时进行高质量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助推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全方位改进及优化。反之,随着内部控制体系逐步完善也可为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提供充足助力。内部控制实施环节,商业银行需遵循风险管理原则和实际操作风险来对各类业务行为以及授权行为进行规范,这样不仅对建立高质量、系统化的内控机制十分有利,同时也能更好地完成风险监督和预测工作。
三、有助于银行综合竞争力提升
协同推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可使经营风险全面降低,在有效保证商业银行稳步经营的同时也有助于商业银行长期维持获利状态,在商业银行获得良好发展后,所有的财务报表和各项数据信息也将更加全面与真实,并且其竞争实力与综合实力也能由此获得提升。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原则
一、全过程原则
商业银行基于风险管理深度落实内部控制工作应当严格遵循动态化与全过程原则。简单来讲,在实施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环节,商业银行需针对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建立全过程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对各部门具体职责加以明确,通过设置专岗专职来对内部控制措施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此外,为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商业银行也要合理设置立体化、全方位的信息交流监督与反馈机制,利用事前规范、事中审核、事后查验的方式全面杜绝银行业务操作的各种漏洞问题。
二、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商业银行开展内部控制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一般商业银行在推出和开展每项信贷业务前都要出具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另外,银行内部各部门关系和工作内容关联密切,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会对后续多个节点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从这点可看出,风险管理与银行信贷业务之间有密切关联,因此在风险管理导向下,商业银行实施内部控制就必须时刻谨记整体性原则,同时也要在考虑金融体系内部作用和金融与社会相互作用之下,以信贷业务为核心搭建完善的內部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控现存问题
一、信息披露机制不够完善
信息披露指的是商业银行管理层在完成内部控制后,应针对内部控制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评价性和与内部控制相同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展开评估,随后再以公开形式对外披露。这一操作可有效满足银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同时也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依据所披露的信息内容做出精准决策。纵观商业银行开展内部风险管控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仍有部分商业银行在实施该项工作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信息披露机制不够完善是主要问题之一。虽然随着经济市场发展,行业内对于信息披露流程以及商业银行年度信息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已经有明确规定与规范,可事实却是当前仍有个别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环节出现缺失详细审核报告、主体不明和在披露信息中未涉及内控执行效果等各种问题,这不仅会使信息披露丧失其原本的参考价值与实质意义,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落实风险防控。
二、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足
日常开展内部风险管控,时常会有商业银行将内部控制视作各种规章制度的简单制定、汇总与装订,盲目认为只要完成整章建制的工作便等于构建了完善的内控机制;另外,也有极个别商业银行对于内控与风险、内控与管理、内控与发展的各项关系存在严重认知偏差,以至于工作中经常会使内部控制加强与银行发展两项内容处于对立状态,甚至在风险防范和业务拓展中,也有商业银行会侧重于抓效益、抓规模,这种不贴合实际的追求资源规模扩张除会导致各种违章违规现象频繁发生外,更容易使资源质量不断降低。
三、信用评价缺乏规范化与标准化
商业银行若想实施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就必须有信用评价作为支撑。但结合现阶段市场发展实情来看,中国在建设信用评价等级方面仍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对于信用评价要如何利用与实施仍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行业技术指标指导。关于该问题,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自身是客户与该行业沟通的主要媒介,其掌握的客户信息资源众多,其中就包含客户信贷情况,但是诸多银行并未充分发挥自身这一功能优势,以至于信息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
四、内部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部分商业银行为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未做到结合现行定价体系与市场规律来对客户与产品层次进行划分,致使商业银行内部出现不良贷款率不断升高的情况。导致该问题发生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未能建立健全科学的风险防控体系,以至于银行在面对潜在市场隐患与风险时难以做到精准判断和识别。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措施
一、革新经营管理观念,加强软硬件投入
在外资银行引入情况下,当前商业银行对客户的竞争十分激烈。在此背景下,若想赢得更多受众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商业银行尽快革新管理理念。此外,商业银行在优化管理理念时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全新工作理念下,可积极引入一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从而确保内控工作开展逐渐向智能化和现代化转变。
二、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首先,需全方位建立信息披露通道,除原本的线下财务报表及报告类的文件资料外,也可尝试开展线上披露通道,通过该方式可将与经营信息相关的数据资料利用网络全面公开,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披露实现透明化与规范化。其次,对商业银行披露主体加以明确,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到规范开展信息披露属于应尽义务,所以,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皆是信息披露主体,因此对信息披露工作有着重要的主体责任。最后,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商业银行也要切记不能仅是单纯和机械化地罗列有关信息,应立足风险管控视角,围绕所披露的相关信息针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情和内控执行情况进行完整表述,既有利于商业银行对自身内控管理水平做到全面评估,也可以为市场和客户提供必要性的风险监控指标参考。
三、改进风险内控机制
首先,要针对风险内控责任机制进行完善与健全,除通过利用明确授权的方式来保证有关人员的义务和权利对等外,也要对职权原理原则严格遵守,从而确保各部门、各岗位之间能够相互监督和制约。其次,商业银行可围绕现行的授权和分权机制灵活开展风险内控,具体执行环节也要对一些扁平化处理方式加以运用。其一,将管理幅度缩小,设立扁平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其二,以扁平化管理为基础,提高业务可操作性,在明确各种权限和职责的前提下,利用各项业务来进一步实现职权统一,从而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机制的约束作用。
四、全面开展信用等级评价
首先,商业银行要革新传统评价方式,通过借助模型化定量评价方法划分客户信用等级,能够将信用漏洞问题有效杜绝。其次,可专门设立内部评级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对信用等级进行专门审核与校验,同时也可对评定流程规范设置,利用该系统功能可吸引更多客户。
五、精准识别经营风险问题
首先,需围绕各风险点深度剖析,结合业务范畴与市场需求来科学制订风险防范方案,这样可使整个内部管理与控制过程更加灵活。其次,搭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其中包括信息传导机制、自我监督报警机制、风险评估机制、业务与活动控制机制和环境影响与评价机制等。
六、建立正确用人机制
近几年,伴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各种新金融产品与工具不断衍生,商业银行若想推动已有业务发展和新业务创新,就必须有熟悉金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同时,在业务不断发展下,商业银行也需要有更为高效和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作为业务发展的根本保障,而想要实现这一点,同样也需要有高质量人才协助完成。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以风险管理为前提,开展内部控制能够更好地帮助行业化解安全隱患、解决安全风险,因此为确保该项举措作用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可从革新经营管理观念、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改进风险内控机制、开展信用等级评价、识别经营风险和建立正确用人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助推商业银行稳健发展。(作者单位:广东阳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