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忠
父亲突然间就病了,并且很严重,住在重症监护室前前后后将近半年时间。医生发过五次病危通知书,但父亲还是挺过来了。
父亲是教师,再有一年就退休了。他的哮喘病很重。进过几次医院,医生建议他要多休息。但是,他嘴里答应,到了学校,就把医生的嘱咐扔了,心里眼里只有他的学生。
这次,他因并发症住院,看着父亲罩着呼吸机,我十分难受。
一天,医生给我打来电话。医生很急切地说我父亲不配合治疗,说他自己嚷着睡在医院里是浪费钱,又说我不听话,忤逆他。父亲有几次趁人不备拔了输液管,陪护的母亲也很着急,打电话给我说这事。我不得不赶紧放下手上的工作,急急忙忙打车赶去了医院。
“杨伯伯,你儿子看你来了。”一位护士把嘴巴凑近父亲的耳边轻轻地喊了一声。父亲一下睁开双眼盯着我,像不认识我似的,嘴巴嚅动着。
我俯下身,问:“爸,你哪儿不舒服吗?”
他摇了摇头,干脆闭上眼睛。
“爸,你不能这样,要配合医生治疗才会早日康复出院。”我忍着眼泪,拉住他干瘦如柴的手轻轻说。他这才睁开眼睛,盯着我看。父亲虽然无法说话,但我看出他在生气。父亲使劲儿地从我的手里抽出他的手,做出要打我的样子。他的手缓缓举起,很快无力地放下,浑浊的泪水滚了出来。我明白他的意思是不想住在医院里。
“爸,你怎么啦?”我还是忍不住地问。
他的表情很激动,又想拔管的样子。这时,主治医生来了。他叫护士找来纸笔。只见父亲用颤抖的手慢慢地在纸上歪歪斜斜写下一行字:感谢医生护士的照顾,我要出院。
那天下午,我只好向单位请假,在医院陪护他。父亲见我不去上班,似乎冷静下来,像个听话的孩子。一位护士说:“杨局长,你陪在这儿杨伯伯就听话些。”护士温柔的话让我的眼泪一下奔涌出来。我知道父亲的意思,他用顺从来告诉我,他想出院,他这病医治不好。
晚上,一个中年男子急匆匆走进病房看望父亲。他拉着父亲的手显得格外亲热:“杨老师,我来看望您了,您还记得我是谁吗?您病了这么久,都不告诉我。”
父亲使劲儿点头,又摇头,目光柔和,分外幸福,竟然说出几个字:“你是——董——恩。”
董恩,我认识,是一位偏远山村的小学教师。早在二十多年前,董恩读五年级,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极度贫困。他辍学了。父亲急了,多次家访说服了董恩的爷爷奶奶,让他继续上学。父亲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董恩完成高中学业。董恩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顺利考入师范大学。父亲又资助他完成大学学业。董恩毕业后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光荣教师。
董恩每周日都要来看望父亲,陪他聊天。后来,董恩去了边远的山村小学支教,没有时间来看望父亲。
董恩高兴地告诉父亲,说他与他的一些大学同学组织成立了“红烛义工队”,专门帮助山村贫困失学孩子。
自从董恩来陪过父亲几次,父亲的病情奇迹般地有所好转。一天,我见父亲的心情不错,便问他那天为什么生我那么大的气。父亲咳嗽一声说:“我不是生你的气,我是不想花那么多冤枉钱治病,我的病,我自己清楚。你这每天花几百块钱,太可惜了。儿子,我这个病是治不好的,不如把这些钱捐给农村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吧。”
父親强烈地要求出院。医生也对我说了实话。父亲最后郑重地说:“儿子,你是孝顺的,不想让爸走得不开心吧?”
我顿时泪如雨下。
父亲开开心心地活了两个月,终究是走了。我和母亲按照他的遗愿,将他工资卡里剩下的5000元,全部捐赠董恩的“红烛义工队”。我对董恩承诺,会不遗余力地支持他,因为,这也是我父亲临终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