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珍珍,赵振宇
(郑州工商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服务器监控数据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地采集、处理和利用这些数据,成为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关键。传统的服务器监控数据采集方法通常依赖于中心化的数据中心,这种方式存在数据易丢失、易被篡改以及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不足等问题,且只能从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渠道获取数据,导致数据来源单一,无法全面地反映服务器运行状况[1]。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服务器监控数据智能采集方法,为以上数据采集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
在开展服务器监控数据智能采集工作之前,本文需要选择相应的数据采集工具,为后续数据智能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持[2]。本文选择Logstash作为服务器监控数据智能采集工具,并设定数据采集工具的规格参数,如表1所示。在完成数据采集工具规格参数设定后,所提方法在实际环境中进行试点,测试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表1 数据采集工具规格参数
在完成数据采集工具选择后,本文设计服务器监控数据采集机制,如表2所示。根据表2设置的采集机制,在选择服务器监控数据智能采集方式时,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进行评估和选择。
表2 服务器监控数据采集机制
在完成服务器监控数据采集机制的设计后,本文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运行原理,设计数据智能采集业务的执行逻辑,如图1所示。
图1 区块链智能合约运行原理
区块链智能合约主要由合约生成与合约执行2个部分组成。在合约生成模块中,该方法将编写的智能合约代码打包,将其部署到区块链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上。随后,这些智能合约被实例化,准备执行合约。在合约执行模块中,该方法驱动智能合约代码运行,当相关的节点满足区块链智能合约触发条件的任一信息时,数据采集工具将自动激活并执行相关的智能采集业务逻辑[3]。当完成数据采集后,使用采集工具内置过滤器完成数据过滤处理,其表达式为:
(1)
其中,Q表示过滤值,xi表示服务器监控原始数据中的每一个值,n表示数据的数量。该方案通过计算采集的所有服务器监控数据的平均值得出过滤值,将高于或低于过滤值的原始数据视为异常值并将其过滤,进而完成数据智能采集工序流程。
首先,本文选取配置至少2核4 GB内存50 GB硬盘空间的服务器,用于部署区块链网络和存储监控数据。根据智能采集方法的运行需求,搭建此次实验的测试环境,实验测试环境配置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测试环境配置
该实验在服务器上安装并配置区块链网络环境,部署数据采集工具,配置监控目标。本实验根据实际需求编写智能合约,将监控数据写入区块链。应用上述本文提出的服务器监控数据智能采集方法,本实验在不同负载和数据采集频率下进行数据采集和写入区块链的操作。
在完成服务器监控数据智能采集实验测试后,本文对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相同的实验测试环境下,分别采用方锐等[2]、惠飞等[3]提出的常规监控数据采集方法和本文所提基于区块链的监控数据智能采集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本文选择将服务器监控数据冗余度作为此次实验的性能评价指标,该指标用于评估监控数据冗余度。数据冗余度R的计算表达式为:
R=(Mc/M)×100%
(2)
其中,Mc表示重复采集的服务器监控数据量,M表示服务器监控数据的总数据量。利用MATLAB模拟分析软件,本实验分别模拟3种方法的采集过程,并在全覆盖服务器监控数据数量逐渐增加的情况下,根据式(2)计算采集完毕后的数据冗余度,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数据冗余度对比结果
通过表4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所提基于区块链的服务器监控数据智能采集方法在数据冗余度抑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采集的服务器监控数据的冗余度始终小于另外2个对照组,冗余度最高不超过0.59%,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的核心资产。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服务器监控数据智能采集方法,并与传统数据采集方法进行对比,充分展现了区块链技术在数据管理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更加高效、安全和可靠的数据采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