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艺榕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85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近年来,人们对于生态意识的提升,使得居住区环境已经从单一满足居民日常行为的场所,转变为服务于人与自然环境共生的载体。因而提倡的绿色住宅区、生态住宅区,广泛为居民群众所推崇。因此,宜居、健康、安全的社区成为居民内心的诉求,因而如何更合理的规划、设计住宅区域内的生活环境,是当下居住区景观设计需要完成的重要使命。本文将结合新环境所带来的困境为背景,以“韧性景观”原则为指导,提出三大核心韧性景观设计策略为:景观工程韧性、景观生态韧性及景观运营管理韧性。同时,借作者近期参与设计的北京市某住宅景观设计为实践案例,深入探索并研究其策略对实现健康住宅这一目标所做出的贡献及正面影响。最后,笔者也期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能够提高住宅区景观的多重社会性价值,对维护人类健康、自然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影响,同样也能为日后相关课题研究及相似住宅景观设计提供指导及借鉴作用。
“韧性”一词,最早源于工程概念,原本的意思是指金属材料在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能够承受大量冲击荷载的能力[1]。事实上,韧性并不一定意味着干扰后的系统看起来跟干扰之前一样,它会保持其原有功能,但实际上内部系统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
当下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类的生存环境每每遭到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破坏,面对如此情景,景观学者大胆提出将韧性的概念赋予在景观学说,因而有了景观韧性的诞生。其含义则是形容当整个景观环境受到外界破坏打击时,景观内部系统仍能通过自身特有机制相互作用从而适应外部变化,或者能在经受改变后快速恢复到原有状态的现象。工程韧性主要体现在景观硬景方面的应用,包括一些园林构筑物和相关的工程设施。同理,景观生态韧性则是指园林软景的韧性,例如植物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等,应对恶劣环境问题侵害时,能够本能的应急反应,保持系统内部平和。而所谓运营管理韧性,则是对环境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管理能力,如灾前的准备、预防、整治、修复等方面。通常情况下,有效、合理、及时的韧性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工程韧性及生态韧性的能力。
本文将以景观韧性原则作为案例设计的主要指导原则,运用工程韧性、生态韧性以及运营韧性的科学设计措施,探索研究其对实现健康住宅目标的作用及影响。
“健康住宅”以“健康”为理念是其外环境景观设计的总目标。通过住区内景观构筑物和环境小品、园林绿化、水景等软硬景结合,构建能够满足居民身心健康,社会性健康需求的环境,同时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性发展。通常在遵循了以人为本、环境共生、整体性、康体休闲的设计原则下,通过景观设计手段来实现健康住宅景观。
面对日益改变的环境及生活方式,人们对住宅小区内活动空间的需求提高,唤醒了人们对强身健体,健康生活的急切渴望。因此,本文以作者参与设计的北京市某住宅小区为例,贯彻韧性景观的指导理念,遵循健康住宅景观的设计原则,全面研究并探索本课题在实际情况的应用。
本住宅小区案例,根据上文所述韧性景观原理的内容,为实现健康住宅的核心目标,将通过景观工程韧性、景观生态韧性、及景观运营管理韧性等三个方面的设计策略,全面落实本项目的景观设计,为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住宅环境做出贡献。
图1 北京市某小区住宅景观设计平面图(2020)
在该项目以四块独立并相互联系的地块构成,并且由各小区内部的跑道,有机贯通了四个小区的内在整体联系。四个地块都采取了人车道路分流道路规划模式,很好的提高了小区内部的安全指数。快捷方便的归家路线,合理串联了各地块内的重要活动空间。结合场地适宜性分析,将老人及儿童的活动区布置在各个地块内,条件较好的位置,保证大寒日2小时以上的日照。为充分有效利用场地空间,方案结合消防行车道预留出了1.2m的跑道空间,满足跑步爱好者的活动需求,除此之外,消防扑救面及回车场地,通过可移动家具、树箱、可玩性铺装等,装点环境的同时,合理打破消防场地的设限。
图2 北京市某小区住宅景观设计日照分析(2020)
为满足居民对强身健体的需求,本案由客群行为需求的分析而总结出不同年龄段居民的运动偏好和活动时间,结合合理的景观设计规划,在场地内部合理的划分出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运动功能的活动空间,包括儿童室外活动空间、青年活力球场空间、老年人室外健身空间、邻里交流空间以及健康跑道环线[2]。
图3 北京市某小区住宅景观设计客群行为分析(2020)
同时,本案以韧性景观原则的基本措施为主要设计方法,其不仅有益于提升社区内部韧性,而且能够积极作用于实现健康住宅的核心目标。下文将分析三种韧性景观措施在本案中的应用,并探索研究其措施对于本案完成健康住宅景观的正面影响。
关于景观工程韧性的运用,本案主要涉及在景观廊亭、活力跑道环、儿童无动力活动设施、青年球场、老年健身器材等硬景景观。其目的为了丰富居民群众的活动形式,并对号入座的将全年龄段的居民运动需求纳入到场地设计当中。本案在各个地块内部都预留出一个小型开放空间,为广场舞、太极、小区年会等群聚型活动而提供服务。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该住区整体的环境活力,也有助于吸引住户参与到全民健身行动中去。
图4 住区景观廊亭效果图(2020)
图5 住区老年活动区效果图(2020)
图6 住区儿童活动区效果图(2020)
通常水文、土地、植被、气候是作为维系景观生态韧性的关键要素。为提高社区生态韧性,则也是需要从这几个因素着手,保障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及作用。然而社区景观生态韧性的核心目标是维系小区内环境的生态平衡,维系生物多样性。因此,在景观设计阶段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关键性指导要求:
首先,应当充分考察地形地貌的等自然环境条件,遵循因地适宜原则,减少过度开发,尽量在原有自然资源基础之上进行各类景观设计规划等工作。善用本土自然植被,使植被、水体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有机结合、相互关联。形成以韧性景观为基础顾佳,有效连接小区内部的组团绿地、宅间绿地等景观系统。
其次,景观环境区域成为调节社区微气候的重要媒介。根据小区风环境的分析,合理布局种植密度,能够调控社区内部局部不舒适的风环境,并且提升社区的气候适应性。
最后,打造布局合理且结构层次丰富的植物配置,为塑造多样、宜人、舒适的景观环境提供媒介。通常社区内部绿地不仅能对社区居住环境产生积极影响,也可以维系社区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同时,居住区绿地与外部生态廊道建立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塑造城市绿道的连续性[3]。另外,优选功能性树种,还可以起到减尘、降噪、吸收有害气体等作用[4]。完善的绿化种植体系还能有助有降低社区热岛效应,改善社区微气候。
本案方案设计中,不仅考虑到合理的植物搭配、注重植物选材,同时还应用到海绵城市措施如雨水花园、下凹绿地等。小区内部还设立了专门的雨水花园科普区,维护小区生态的之余,还能更好的为住户普及雨水花园等科学知识。
图7 住区雨水花园科普区效果图(2020)
针对景观运营管理韧性的策略,在住宅景观中的应用,通常具体体现在小区内部物业运营管理。当社区内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小区管理部门应当第一时间,保障居民权益的同时,机动性的给予社区内部秩序的合理把控。
为满足健康住宅的诉求,景观运营管理韧性的核心重点应是对小区门区空间的管控。因考虑居民卫生健康安全的问题,本项目方案门区的设计,将提供更大面积的门区空间,实现人车分流的入口环境,设置全天候自助管控闸机,同样还增设无接触快递区域,本案还合理规划了仅供快递员单独进入的通道。对于外来访客,该项目在入口处增设了独立的访客等候区域,能够更好的控制外来人口进出,也保障了社区居民的私密性。
图8 小区入口流线分析图(2020)
基于韧性景观原则指导下的健康住宅景观设计是近年来健康城市议题下的新兴领域,也是可持续人居环境和健康城市建设的纵深发展[5]。由此课题而得出,通过景观韧性原则的指导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出居住区绿地的景观韧性、生态可持续性等特点。健康住宅景观设计的形成,不仅有助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对实现多重的社会价值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