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之
当下,面对越来越不确定的外部市场环境,以及越来越崇尚个体的95后和Z世代的崛起,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更需要不断变革。而企业对组织结构进行变革办法之一就是把组织变小,以更快地响应市场、响应客户,充分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和效益。
企业如何才能把组织变得更小巧灵动呢?本文以海底捞为例,阐述组织管理的六步法——
先以企业的业务为驱动,把组织做小。将业务切割成多个相对独立的业务板块,把业务性质、客户群相同的业务放在一个板块内,再根据这些业务板块来划分组织,这样企业就形成了多个针对某一细分业务的小分队,我们常常把这样的小分队称作企业中的“特种部队”。
既然是特种部队,一定与普通部队有所不同。因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危险,作为特种部队,不可能事事都请示司令部来行动,而是要依靠自身的自主协同作战能力来决定生死。
切割后的每条业务线如何做大,需要企业探索出适合的组织模式,以及相应的机制来配合。比如,海底捞在餐饮板块推行裂变制,把门店进行ABC分级,只有冲到A级的门店团队才有资格去拓地盘、开新店。开了新店后,原来的A级门店就被一拆为二,两家门店都从C级重新起步,谁冲上了A级,谁才能再裂变、拓展。由此形成相互帮扶的“抱团小组”组织模式。在抱团小组中,居主导地位的不是店长,而是门店教练,能够赋能他人、共同进步。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海底捞,一个20来岁的姑娘可以管理一个年营收几千万的门店,而且个人收入达到数十万。
在海底捞,确保业务持续扩张的第二个机制是师徒制。师傅的个人收入与徒弟是否获得成功直接相关。师徒制也赋予了店长和老员工足够的权力,鼓励店长提交新餐厅方案,而店长徒弟往往就是新店长的首要人选,同时店长还可以享受新店的利益。这种经营方式,颠覆了以领导为核心的传统思维,让员工自行制订各自的计划,并依靠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来完成目标。在这种模式下,一线的每一位员工都是主角,主动参与经营,进而实现全员经营。
把业务进行拆分后,做大业务的核心,还是要靠人来完成。在大统一的组织体系下,各部门缺乏业绩导向和结果意识,部门之间的利益也没有相互关联,就容易导致部门之间不配合、互相推诿等现象。如果企业把职能部门拆分成多个更小单元,并且各单元可以独立运作创收,职能部门的配合度就会大大提高。
比如,企业品牌部门的细分品牌服务、研发部门的产品设计、人力资源部门的中基层招聘服务等,都可以拆分出来,与业务部门形成一种“派驻政委或专员”的关系。在别人千方百计想把企业做大的时候,海底捞却在通过这种分拆的方法,把企业做小。
激发组织活力,让职能部门与各业务小组变得更加协同,最好的办法就是绑定利益关系,常见的手段是分权、分钱。业务做好了,大家都有收益。
过去,海底捞以门店为核心,带动其他业务发展。职能部门拆分后,海底捞将企业的重心转向供应链,以供应链为核心去整合更多资源。海底捞的拆分,除了形成一个“大家族”,还实现了业务模式上的协同。这就好比拆分前的海底撈只是一艘航母,拆分之后,变成了一个航母编队。当航母编队不断做大的时候,还可以继续拆分。
在企业通过拆分不断变小的同时,还要考虑让有限资源效能最大化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里一定存在某些公共部分是无法再拆分的,否则就会影响效率,造成人员冗赘。对于组织中无法再拆分的公共部分,可以全部放在总部,采用计件制来激活效能。
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都属于公共部分,有些还能拆分,有些则不能。在海底捞,那些不能再拆分的公共部分采用计件制。他们对内可以抢单。比如,企业各业务小组如果有财务经营分析的需求,财务人员就可以自主选择承接这样的业务单子。对于人力资源来说,招聘也是可以计件的,招一个人给多少服务费,是完全能够量化的。
这样,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就完全市场化了。如果职能部门能力很强,还可以从企业外部拿单子。
以上五步讲的是在现有业务体系下,组织如何变小。与此同时,企业还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问题,着眼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产业布局,将现有业务的组织和未来要发展的业务组织进行拆分,不断创新。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寻求组织变革,把组织变小或许不一定适合所有行业,但一定能给所有企业带来启发。在打造灵动组织、对企业进行拆分时,一定要以有利于贯彻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核心原则,否则容易导致企业管理运营混乱,最终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