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谱新篇

2024-06-03 22:25张敏敏
新航空 2024年3期
关键词:京津京津冀协同

张敏敏

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来,京津冀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一幅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In February 2014,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was elevated to a national strategy. In the past decade,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s moved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mindset of focusing on individual plots of land and has instead adopted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This has involved comprehensive planning,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resulting in a magnificent picture of mutual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at is gradually unfolding.

打破思维定式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巨大,统筹区域发展始终是一个重大问题。

从中国地图上看,京津冀地处雄鸡版图的咽喉位置、环渤海心脏地带。自古以来,这里山同脉、水同源,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京津冀逐步成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

但在地区发展过程中,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成为现实的矛盾。一方面,京津两极过于“肥胖”,特别是人口过多、交通拥堵,一度成为困扰北京的“大城市病”。另一方面,“虹吸效应”导致河北的中小城市过于“瘦弱”,面临“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尴尬局面。

在对三地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跳出“一城一地”得失来思考发展路径,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

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联合制定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移规划》,对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进行引导。

从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到印发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从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到宣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

为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编制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协同创新实现新突破,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协同机制更加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对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聚焦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将加快推动包括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八方面重点任务。

在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方面,着力支持京津冀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建立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聚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方面,协同培育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氢能、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机器人六条重点产业链。

2023年11月,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协力打造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构建新格局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这十年,京津冀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让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并通过协同创新实现生产力再造。

作为中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市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十年间,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超2.5万件,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2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

“疏”是为了更好地“进”。北京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十年来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新设经营主体占比由40.7%上升至66.1%,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7700余个……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让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通过协同创新实现生产力再造。10年来,千年古都减量“瘦身”,实现人口控制目标,天津和河北发展更有活力。

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10年来,京津冀重点承接平台精准定位、错位承接,一个个产业项目在地理位置的“大迁徙”中重塑生产力,形成承接地新的经济增长极。

产业协同、人员往来需要交通支撑。京津冀区域高铁总里程达2576公里,“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主要城市之間实现1小时通达;环京通勤定制快巴客运总量超100万人次,同城化效应显现。基于通勤圈,京津冀区域功能圈、节点城市产业圈也在加速形成。

10年来,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80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累计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

产业和项目疏解关键要解决好人的问题。2023年,京津冀取消异地就医备案,4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70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医疗、教育、文化……10年来,京津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进展。

2024年1月25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为10.4万亿元,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分别为43760.7亿元、16737.3亿元和43944.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5.2%、4.3%和5.5%,增速比2022年分别提高4.5个、3.3个和1.7个百分点。

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7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和现代交通领域,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成倍增长。

截至2023年底,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近5000家,累计为1009家北京来津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截至2023年12月20日,雄安中关村科技园累计对接企业2351家,其中北京企业占比70%。

数据显示,2023年京津冀三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1752元、51271元和3290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5.2%、4.3%和6.0%,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一体化发展

2024年,北京、天津、河北都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今年重點工作的首要任务,分别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分别增长5%、4.5%和 5.5%左右。

北京将推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携手津冀共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记者了解到,北京将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统筹推动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见效,优化提升中央政务环境和城市发展品质。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实现新国展二期项目竣工,强化雁栖湖国际会都、奥林匹克中心区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新两翼”建设。落实北京与雄安新区的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政务服务同城化,深化“三校一院”办学办医合作,共同建好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加快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继续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实现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具备通车条件,推动“两个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天津将持续在机制、平台、途径、共享上找抓手求突破。更加注重市场化引聚资源要素。持续提升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既有合作平台承载质效,强化天津港同北京空港、陆港运输衔接和港口延伸服务,做强天津港集团雄安服务中心;更加注重发挥京津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优势。做实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深化天开园与北京科教资源全面合作,用好北交所,支持更多“专精特新”优质企业上市;更加注重提升滨海新区承载功能。积极争取国家出台新一轮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措施;更加注重发挥港口优势。重点拓展服务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航线,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300万标准箱;更加注重公共服务领域协同发展。健全京津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模式,研究推出一批京津出行便利化举措,持续深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河北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雄商、雄忻高铁等项目建设,抓好曹妃甸港、黄骅港综合港区重点建设工程。深化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畅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通道。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协作,开展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从不同方向构建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携手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推动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京津养老资源向河北省延伸布局。推动张家口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冰雪旅游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将完成投资超2000亿元。加快第一批央企总部、高校、医院等项目建设,衔接落实第二批疏解实施方案,吸引落地更多市场化疏解项目。争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雄安布局,加快科创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建设运营。支持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构建新材料、金融科技等产业链创新链。完善市政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巩固拓展白洋淀生态治理成果,打造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2023年12月25日,第二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在河北雄安新区召开。会上,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签署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并共同发布了“1+5+18”系列协同创新成果,以务实举措推进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了下一步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重点是实施5大行动16条具体举措。

山同脉,水同源,人相亲,地相连。“瓣瓣不同、瓣瓣同心”的丰硕成果,点燃走深走实、砥砺前行的强大引擎。从巍巍太行到燕山脚下,从京华大地到渤海之滨,京津冀协同发展共识更加深化,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互动交流更加密切,三地携手并肩、同心同向,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时代篇章。

猜你喜欢
京津京津冀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来自京津的游客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