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品不尽的山水诗画

2024-06-03 05:00:06曲雪松
小康 2024年15期
关键词:敬亭山宣城汪伦

曲雪松

宣城就像是一本厚厚的书,藏于其中的人文胜景,如一幅唯美画卷铺陈开来,读之不绝,品之无尽。

我还记得人生第一次看到“桃花潭”三个字,是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那时跟着老师念这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朗朗上口,意思也浅显易懂,但却想象不出,桃花潭到底是怎样的一池深水,诗人汪伦到底又有怎样的一番深情。直到很多年后,到了懂得情谊的年龄,才亲眼看到这一潭深水,幽深清碧,雾气缥缈,也知道了它所在的城,叫宣城。

这是一座山水环绕的名胜古城,位于皖南,是苏浙皖三省的交汇区,四周群山峻岭层峦叠嶂。身在其中,常常亲历这样的场景,险峻的悬崖山壁上,刚拐过一个弯,又有一个弯,回头再看,却是远处古朴自然的山水小镇,烟雾迷蒙中如同仙境。这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什么它的山和水都与诗人有关。这样的山水,本身就是一幅又一幅的诗情画意啊。

从城南的桃花潭一路向北,即可到达被誉为江南第一诗山的敬亭山。山间古木参天,竹林茂密,满目翠绿。沿着山路前行,不时可以听到鸟儿的歌唱和溪水的潺潺声,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吧之中。不过,相比极负盛名的黄山、九华山、天目山而言,低调安静的敬亭山主峰海拔仅有300余米,在环绕宣城的一众名山面前,只算得上是个小丘,但它却有一种超脱物外的悠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的“仙”,是诗仙,“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便是诗人留给后世的千古寂寥。李白一共来过宣城七次,留下诸多诗作。至于南北相隔的桃花潭和敬亭山,他分别到访过多少次已经无据可考了,不过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触发诗仙深情的山和水未曾改变,让后人能够循着偶像的足迹,穿梭于古今之间。这样的宣城实在是清雅脱俗,它不只存在于尘世里,更存在于诗意里,存在于文化里。

不过,被后人视为偶像的诗仙,也有自己的偶像——谢脁。在宣城市区中心,有一座谢脁楼,是南北朝时期在此担任太守的谢脁修建,原本是他的书斋,后来改为层楼。这位在文学史上被誉为南北朝第一诗人的宣城太守,开拓了山水诗的清新自然风格,令狂傲不羁的李白也“一生低首谢宣城”。如此,便形成了一個偶像和粉丝的循环。敬亭山因谢脁、李白的诗名,成为名齐五岳的“江南诗山”,宣城也因为有了李白,后来更有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等数百位文人墨客留下逾千篇诗作。古人已逝,他们的诗文留传千年,更是引来无数今人。每朝每代,人们循着偶像的足迹扑奔而来,一座城市就这样被一重又一重的光环叠加,气息流转,韵味深浓。

大概就是这千百年的文化浸染吧,宣城给我的感觉是人文环境极好。走在街上,不管是公交车、私家车还是出租车,都会优先给行人让行。走进店铺里,笔墨诗画抬眼可见,哪怕只是一处小小的早餐铺子,也能不经意间被墙壁上的山水小画吸引,意境幽深,一派清雅气息扑面而来。这当然与宣城的另一个符号相关,昌盛的文风也催生了闻名世间的“文房四宝”之乡。天下人皆知,宣笔刚柔相济、徽墨丰肌腻理、宣纸光洁如玉、宣砚黑泽似漆,其中的宣笔与徽墨,更因其历史积淀与活态文化,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我们能看到的,是凝练于笔尖的点墨随处闲散;我们所知晓的,是宣城的文房国礼远播寰宇、连接古今。

于是,宣城就像是一本厚厚的书,藏于其中的人文胜景,如一幅唯美画卷铺陈开来,读之不绝,品之无尽。

猜你喜欢
敬亭山宣城汪伦
安徽宣城:村里有群姑娘叫『小花』
司尔特宣城公司举行消防演练
独坐敬亭山
《宣城小镇》
流行色(2020年1期)2020-04-28 11:16:38
轻轻松松聊汉语:安徽敬亭山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46
赠汪伦
宝藏(2019年1期)2019-03-20 02:29:22
《敬亭山》
宣城以外看宣城
为什么要去敬亭山(诗)
北京文学(2017年12期)2017-12-12 20:38:51
赠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