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宇彤
怎样打好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持久战,仍然值得深思且任重道远。
近日,一则要求村支书做PPT述职的消息备受关注。PPT以直观、清晰、图文并茂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硬性规定全镇村支书使用PPT进行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不仅是值得商榷的问题,而且是小题大做的典型形式主义。众所周知,基层工作本就繁重繁杂,再加上一项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PPT任务,岂不是做了一篇只看花拳绣腿不重真抓实干的表面文章?虽然这一不切实际、给基层无端增负的做法被上级机关及时叫停,但各地类似PPT述职的形式主义新表现为何层出不穷,怎样打好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持久战,仍然值得深思且任重道远。
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就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5年过去,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换身马甲再亮相的“升级版形式主义”现象并未绝迹。相反,一些地方文山会海反弹、过度留痕严重等问题,却有愈演愈烈之势。据统计,某镇2018年共收到各级各部门下发文件2738份,2019年是3093份;2018年收到各级各部门会议通知357次,2019年是404次。乡镇班子成员平均每月5次会议,主要领导平均每月11次会议。很多基层干部表示,最怕上级部门缺乏调研就出台政策,政策出台后又一味强调数字、进度和事后检查。
上面千條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工作的现状。由于处于行政体系“终端”和治理体系“底盘”,无论多么宏大的目标,最终都要基层落实。如果基层成为承接形式主义言行的洼地,那么,这个大政方针执行时的“最后一公里”,就无法保证量与质的双赢。
削文山、填会海,绝非意味着组织开会不重要、下发文件不重要、基层调研不重要,关键是,当下的文件中,有多少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频繁的会议中,有多少简单的重复和虚浮的表态?密集的调研中,有多少真正的实情和不同的声音?只要上述问题不解决,各种会议和文件就难逃“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结局。令人反感的形式主义,表现在下,根源在上,由官僚主义孕育或倒逼而来。很多上级机关的领导干部,热衷编织利于个人进阶的政绩,将注意力聚焦在汇报材料好看、表现形式新颖、堆砌数字亮眼上,不解基层情况,不顾基层困难,不问基层苦衷,不屑于接着露珠、踩着泥土深入一线调研,只是习惯于坐在办公室“拍脑袋决策”,还美其名曰创新思维、只要结果不问过程,以至于各种脱离实际的新举很快沦为形式主义的笑料。
必须警惕的是,很多单位一边举着反对形式主义的幌子,一边催生着新的形式主义,而且一定会披上一袭华丽外衣,诸如扁平化管理、互联网思维之类的高大上表述极具迷惑性。就像村支书述职的PPT,貌似前沿,但千人一面的模板能够体现各村特色吗?花里胡哨的页面一定比纯文字汇报更接地气吗?形式服从内容,只注重光鲜面子,不在意扎实里子,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
“三严三实”,是党的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而形式主义与“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哪一“实”都背道而驰。因此,为基层减负,不能停于口号,而要抽干形式主义的源头之水,出实招,要干货,将基层干部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中解放出来,全情全力去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