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主题融入高校美术命题创作课程路径探索

2024-06-03 21:45何文雯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美术创作新时代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学有了新的使命。高校美术专业应紧跟教育方针要求,在命题创作教学领域,将红色主题引入教学,强调思政建设与艺术教育的充分融合,发挥学校在美育中的主导地位,在美术创作课程中突出红色主题,以彰显爱国情怀。分析高校美术创作课程教学现状,探索红色主题融入高校美术命题创作课程的路径,即梳理红色主题文献与经典美术作品,调研红色空间文化资源,采访红色主题美术创作者与史学专家、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构建多元化师资结构,开发红色主题美术作品传播渠道。旨在打造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特色课堂,力求用直观的美术图像勾画出新时代的篇章。

关键词:新时代;红色主题;美术创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A类“新时代背景下红色主题融入高校美术‘命题创作教学的改革与实践”(2022JGA135)、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B类“高校党史美术经典图像系统构建的油画教学实践研究”(2023JGB151)、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A类“基于非遗传承的高校数字绘画教学实践研究”(2023JGA139)研究成果。

近年来,高等院校纷纷开始设立美术专业,关于美术的研究和创作也越来越多。其中,主题性美术作品是历史发展、时代风貌的图像记录,也是文明进步、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这些精品力作,可以作为学校和社会立德树人、社会美育、以美育人的生动教材。高校美术教育作为社会美术教育的主体,肩负着重要责任。

一、高校美术创作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品质主题性美术创作作品较为稀缺,这从深层次反映出创作型人才的培养问题。随着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开展,中青年美术创作人才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高校中的美术专业学生对于红色主题性创作投入的热情远远不够,部分教师也对红色主题创作人才培养的教学缺乏重视。在美術创作课程中,常常出现较多“自我表现”的小情怀题材作品,缺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大题材作品。因此,高校美术创作课程中的家国情怀有待提升。

高校美术专业创作课程设计结合思政与多学科融合的力度需要加强,目前存在形式过于单一、融合性较弱、课程开放性有待提升等问题,无法满足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社会适应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课程设计应顺应新时代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而以往的美术创作课程一般只有一位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并没有邀请其他相关学科教师进行授课指导,尤其缺乏对红色文化主题的梳理和融合。多学科的融合性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课程教学设计需明确课程开设的目的,紧跟新时代文化趋势。

高校美术教育往往仅注重对美术技巧的学习,很少将美术教育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一部分来综合对待,造成了美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断层,使学生难以将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愿融入社会现实环境中,社会大众也很少接触到高校的主题性美术作品。由此,高校美术教育应该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主旋律美术作品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红色主题融入高校美术命题创作课程的必要性

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因其特点、学科发展特性与其他专业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对红色文化主题和国情了解得不多,重视和接受程度不深,导致在美术创作中往往较多地表达自我感受,而缺乏对社会主旋律的表现。美术专业课教师应该把握本学科的特有优势,使思政内涵像空气一般弥漫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做到“水中着盐”——看上去无形无色,尝起来有滋有味。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充分动起来才能真正收获知识,因此,高校美术专业教师要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需要紧跟“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政策,帮助美术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关于红色文化文献的自主学习,将专业技能学习、专业理论研究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围绕命题创作课程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让学生在创作中学习和感知历史,同时激发学生对红色主题创作的热情。高校美术专业以传授专业技巧为主,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娴熟地掌握各科艺术门类技艺,但对于必要的人文知识和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力度不强。而美术作品的特点是从图像中构建史诗,其中的精神力量和美学形式更能深入人心和易于传播,这不仅能让一个民族对抗遗忘,还能让后人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因此,课程教学设计应该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精神要求,进一步将思政课程融入多学科的教学中。同时,数字技术、网络媒体也给艺术创造、艺术传播带来新平台和众多便利。《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的构建中国学派、繁荣时代文化、培养创新人才正是新文科背景下美术专业的使命与任务。

当下的红色文化主题美术创作也是社会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从内容题材还是表现方式上,应充分“接地气”,在艺术表达的同时兼顾传播的有效性和广度,做到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推进艺术的社会感知与社会参与度。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作品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集体性共鸣,才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核心主旨。

三、红色主题融入高校美术命题创作课程的路径

高校美术命题创作课程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及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并结合艺术专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教学。一代代美术大师和经典作品就是最好的教材。艺术作品是历史的重要呈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艺术作品都可成为了解中华民族深厚文化资源和精神品质的重要参照。美术专业的特点是从图像中构建史诗,教师讲授从《启航》到《南昌起义》,从《英勇不屈》到《开国大典》,从《粒粒皆辛苦》到《两山理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到《人民和总理》等具有历史重大意义并深植于民族记忆中的作品,通过动态画面和形象解说讲述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结合艺术发展历史,让学生经由前辈作品产生代入感,继而产生价值认同感,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画史理解历史,通过历史解读画史。新时代、新理论、新使命、新目标、新部署需要优秀的美术作品来反映和表现,因此,推动红色主题性美术创作是新时代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梳理红色主题文献

梳理红色主题文献是红色主题融入高校美术命题创作课程的先决条件,通过文献解读,提炼红色文化概念。文献类型包括中华历史文化文献与红色经典美术作品文献两大类;文献形式包括纸质文献资料与影像文献资料两种形式;文献获得途径包括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尤其网络科技和数字科技的发展为文献梳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捷。

(二)调研红色空间文化资源

调研红色空间文化资源属于情景教学法的内容,美术专业创作课程要使艺术理论与创作课堂融入生动丰富的“社会大课堂”中,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广西红色空间文化资源丰富,比如桂林抗战文化城、湘江战役、八路军办事处、翻越老山界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精神价值。在命题创作课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到实地考察调研,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等,写生记录素材。同时,学生可以深入体察地方风土人情,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创作素材收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史增信,即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让学生感悟无处不在的艺术体验和价值引领。

(三)采访红色主题美术创作者与史学专家,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对于学生们来说,投身于红色主题性创作具有一定难度,不仅表现在专业技法技巧上,还在于对历史的理解和情感的响应。因此,带领学生采访红色主题美术创作者与史学专家是十分必要的。红色主题美术创作者的创作感悟与创作心得,会影响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因此,在聆听红色主题美术创作者与史学专家的讲述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学生可以受到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在画出历史之前先感知历史,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更有力量、更有深度,并建立源于时代精神与本土传统的文化自信,开拓新时代的创作语言与题材思路,探寻属于这个时代的新风格、新气象。

(四)构建多元化师资结构

构建多元化师资结构是红色主题融入高校美术命题创作课程的重要路径之一,要创建多元育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及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学过程中的师资人员构成应有红色主题美术创作者、学院党委书记、史学专家、思政课教师、美术专业教师等;讲授课程知识应涉及红色主题美术创作者的创作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美术专业创作课程(构图、色彩、肌理、创作规律等专业技术)等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课堂从学校延展到展览馆、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地,展开情境教学,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功能优势,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创作理念,内化创作思路,从而完成美术创作。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红色文化主题相关内容,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并从中提炼适用于美术创作的信息,完成红色主题图像转化,适应多元化师资教学模式。此外,还可以通过掌握相关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图像艺术形式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五)开发红色主题美术作品传播渠道

红色主题美术作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沉淀了浓郁的爱国情怀。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创作的红色文化美术作品的传播途径包括展览、期刊发表等方式。通过开发红色主题美术作品传播渠道,实现由学校美育到社会美育的转化,体现出美育教育的功能性特点。同时,传播效果会反作用于创作者迸发新的创作热情,促进高校美术与思政建设相融合课程的再融合,从而形成良性教学循环体系。

四、红色主题融入高校美术命题创作课程的意义

高校学生正处于性格和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他们亟须获得学校、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要深刻理解红色文化主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高校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的新面貌。美术专业课程要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将文化艺术和立德树人相结合,彰显文化艺术道德教化的优势,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现提供新思路。

高校美术命题创作课程通过带领学生聆听历史、考察调研、收集素材写生、画创作稿、完成作品、课后展览,将红色主题融入课程,让学生创造出与人民血肉相连的艺术。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社会中,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提升广大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服务意识,加强艺术学科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城市建設中的实际运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与社会接轨,因此在教育教学方面,要与社会形成紧密联系,这样学校教育的成果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于艺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教师要进一步增强艺术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于未来,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听取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高校美术人才进入社会后,其创作能力与新时代背景下的文艺创作工作要求相对应,用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指导高校美术创作课程的教学,关注教学评价,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与实践途径。将红色主题性美术创作融合“立德树人”“以绘载道”“以美育人”等育人理念,进行多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关注人、关注生活、关注时代,使学生创作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美术作品,培养文化底蕴丰厚、素质全面、专业理论扎实的艺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凌.历史记忆与民族史诗: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谈[J].艺术市场,2021(4):22-33.

[2]尚辉.新时代红色美术创作的文化自信[N].中国美术报,2021-07-15(4).

[3]于洋.《新中国诞生》:大型主题美术创作研究[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22.

[4]刘晓亮.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革命历史题材绘画创作研究[J].艺术评鉴,2021(20):109-111.

[5]何兴泉.“主题性美术创作”教学与实践研究[J].美育学刊,2011(1):57-60.

[6]吴志刚.美术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J].艺术家,2021(9):82-83.

[7]《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

何文雯,硕士,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美术创作新时代
数字时代的工艺美术摄影
浅谈美术创作的意识状态表现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视觉思维在美术创作教学中的价值分析及实践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语境下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家风蕴意
藏族主题美术中的乡土命题探讨
如何使幼儿园美术创作活动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