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无处不在,区别无非是攀比的内容不同,有人喜欢比权力地位,有人喜欢比经济实力,也有人喜欢比文凭才华,但不管攀比的内容有多大差别,后果都是相同的,有比较就会有伤害,没有人能从盲目攀比中受益。
尹学芸老师发表在《江南》杂志2024年第1期的中篇小说《那一天》就讲了一个关于攀比的故事:从小在农村老家一起长大的郭久梅和朱灵燕不仅没有从攀比中获得好处,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性后果。读了这篇小说,我深刻体会到了攀比的危害性。
郭久梅和朱灵燕从小性格不同,一个活跃好强,一个懂事懦弱,虽然朱灵燕的高考分数超郭久梅60分,但外向的人更受社会青睐,郭久梅在县城高居科长之位,她老公虽人品低劣、胸无点墨,但凭借在官场多年钻营,成为当地人事局局长。朱灵燕和老公老方只知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多年后还是普通工薪阶层。在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上,郭久梅和朱灵燕不能相提并论。
假如朱灵燕没有因迫切找人倾诉而想起郭久梅,她们的人生轨迹很可能没有交集。可命运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冥冥之中许多事情就已经注定。当趾高气扬的郭久梅审视平庸无趣的朱灵燕,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评判自己身边一直以来的失败者时,意想不到的插曲发生了,一直与她无性无爱的侯局长居然在外面包养情人,而且有了五岁的儿子。这样的打击搁在任何人身上都无法接受,更不要说披露在自己一直看不清的攀比对象面前,结果为了护住这个小男孩,郭久梅被朱灵燕因惊讶而失手甩出的火锅割破颈动脉,当场殒命。
这样的悲剧结果触目惊心,虽说有些夸张,但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意义的攀比只会造成伤害。“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一种生活都有自己的乐趣,无所谓高低贵贱、优劣好差之分,如果一定要攀比,那无疑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尹学芸老师处理这个话题的手法,她没有一步到位,直接讲述朱灵燕和郭久梅之间的关系,而是撒豆成兵,从朱灵燕这个角度讲述她家在疫情期间的情况,从她母亲异于常人的喜欢读书的习惯、她父亲的突然离世、她和母亲共同处理父亲后事以及与她二叔家之间的经济纠葛,到她对自己身世的怀疑,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郭久梅這个人物,因为她是朱灵燕唯一能够求证自己身世的人选。由于前面作了充分的铺垫,读者对朱灵燕的性格和她的家庭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接下来她与郭久梅之间的故事发展水到渠成,尹老师的这种小说结构处理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让人拍案叫绝的还是尹学芸老师的小说结尾写法,类似于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标志性的出乎意料式结尾,尹学芸老师也用一场发生在火锅店包厢的悲剧性事件结尾,寥寥数语揭示了“有时我们羡慕的对象虽然外表光鲜,但也有许多不堪入目的内幕”这一主题。
人生在世,攀比自然无法避免,然而,如果我们把自己宝贵的时间花在攀比而不是提升自我上,那么我们与过上完满生活的人生目标会渐行渐远,这也许就是我从这篇高质量中篇小说中得到的最大启迪。
作者简介:朱建焕,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英语名师、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华维外国语学校资深高级教师,业余时间喜欢创作小说、散文、书评,已在《中国教育报》《杂文选刊》《广东文学》《荆州晚报》《燕赵晚报》《三江都市报》《海口日报》《钱江晚报》发表文章60余篇,合计4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