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师

2024-06-03 15:21:54马雪荣
新教育·校园 2024年4期
关键词:老师教育教师

马雪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集体学习中,对广大教师提出“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的要求。这一表述既是对“四有”好老师重要论述的再次强调,更是对“四有”好老师的新阐释和新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工作也在不断升级,提升自己的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和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如何守正出新,砥志研思,做一名顺应时代需要的教师呢?这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现浅谈以下几点心得:

一、“为师”与“做人”并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位教师的人格、素养、品行等道德素质会在其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决定其会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为师之道与做人之道是高度统一的。教师的品性对学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三观端正、明德崇善,他的教育理念就会渗透给学生,学生就会为人正直、从善如流;教师诚实守信、有责任担当,其学生便会诚实守信、勇于担当。我特别相信教育其实就是人性的一种折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人怎样做人也就会怎样做老师,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陶西平先生强调说:教师的价值比智慧更重要。教师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以身垂范和人格引领,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见证者和领路人。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教师学术视野和专业素养的提升路径—学习。只有坚持终身学习、充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持久施教。教师如果仅凭经验,脑袋空空如也,观念就会日趋迂腐陈旧,无法匹配现代教学,所以要经常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教学宽度、深度、高度、厚度。学习要有宽度,广泛涉猎多读好书;学习要有深度,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学习要有高度,注重美德修养。在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给自己制定目标,进行职业规划。例如:每天“五个一”的要求:上好一堂课;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以任意方式找一个学生谈心;读书10页以上;写一段教育随笔等。再如,每月学一项新技能,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进行一次教学反思,读完一本书;再如,每年一个小目标,三年一个大目标。须知时不我待,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真正的爱,是不应该附加任何条件的。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名言:“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爱学生是教师的必备技能,可是怎样的爱是学生需要的,哪些爱的行为才是对学生有利的?爱学生,很多教师嘴上说到,却难以真正做到。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爱应是理智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自身的不良因素;“教育是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善良而坚定、温和而严厉、热爱美好的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公民,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比其他职业人员更有责任和担当意识,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国家,也要对得起这份职业的崇高光环。

教育方法的多元化与学生个体的多样性相契合。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时时刻刻以不同形式发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或激励、或谈心、或赏识、或陪伴……为师者只有身怀多艺,方可随机应变,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与不同学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很重要,有针对性地找准契机更重要。有智慧的优秀教师都是这样,他们面对的是具体的个体,他们在努力地、尽可能地抓住时机,寻找适合“这一个”的教育方式。“这一个”很重要,因为关注到具体的个体很重要,就像老中医一样,望闻问切,一人一方。同样是头疼,但是病因可能不一样。教师应在掌握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注入智慧和创造力,使教育生命之泉涌流,使每个生命绽放出异彩。

教师绝非圣贤,也会遇到问题和困惑,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学会适当示弱,向学生求助,有可能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这份信任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会遇到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很擅长甚至精通的学生,他们偶尔会难为老师,作为教师,千万不要讽刺,更不要打压学生,敢于低下身来,善于向学生学习,这才是真正的和谐师生关系: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勇于坦承自己的错误。教学过程中的口误、小闪失或其他错误,不要遮遮掩掩,选择与学生一起面对,以幽默的方式或者查询之后再讲一次的方式化解。学生在尊重之余,还会由衷敬佩教师的为人。我特别欣赏马克斯·范梅南的这句话—教育学即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亲爱的老师们,我们选择了教育,也就选择了以成就“他人成长”为使命;而“迷恋他人成长”的人,也必定被他人所迷恋!

总之千人千面,育人万法,教无定法。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智慧体现在锐意创新,不停探索,完成一种自由创造的生命活动。做一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蓄势赋能,真正懂得关爱学生,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第一位。厚植教育情怀,学会自我反思,把教书育人看作一种付出的快樂,一种收获的幸福,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成就自己,造福万家!

猜你喜欢
老师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