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爱巧
最近,我们班上的洋洋自己骑车上学。他非常守时,到得早就站在学校门口仰头看天,直到耳边传来上课铃声,然后跑着进校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一副无所谓的模样。不论上什么课,他要么困得晃来晃去,要么干脆趴在桌子上,任谁推他也无动于衷。若不是我学习了心理健康课程,早已无数次火冒三丈了。
听班主任说与洋洋的妈妈沟通了,但他妈妈的回复是洋洋很棒,没有什么方面需要改善。也许这个妈妈已经听腻了批评。我在四年级时与洋洋的妈妈沟通时就发现,这个家长的认知水平需要提升。
我学习心理健康课程已有一段时间了,准备择机给学生上一节生命教育课。我认真准备了课件、信纸,相信这节课一定能让孩子们收获不一样的东西。
果然不出所料,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有感而发,大部分孩子顺畅地完成了任务。而洋洋完全不为所动,没有找到对自己重要的他人。我说:“你不想写一下爸爸妈妈吗?”他说:“没什么可写的。”这个孩子连爸爸妈妈都不想写出来,要么父母伤他很深,要么他封闭了内心,不想对我说太多。我接着关心地问:“你跟妈妈住一起吗?”洋洋说:“跟姥姥住。”我赶紧说:“那写一下姥姥怎么样?”“还是没什么可写的。”洋洋回复我。接着,他看着门外的同学欲言又止。我说:“去把教室的门锁上,你慢慢说,没事儿,谁也进不来。”他终于开口说出了压在心里很久很久的话:“我爸爸妈妈吵架了,准备离婚……”
我在心里快速、简单地分析了一下,支撑这个孩子的“生命铁三角”没有构建好,爸爸妈妈关系不好,父子之间欠缺联系,妈妈对他也缺少关心。他的注意力在父母身上,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帮父母解决问题。孩子受委屈了,大人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分开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此刻,我要给他方向和力量。
我看着洋洋坚定地说:“洋洋,我给你讲,你父母作为大人,没有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你的错。我想问问,你想跟谁一起住?”他支支吾吾:“嗯……嗯……”我说:“你爸爸在外地,你有可能跟他住吗?”他摇摇头。我继续说:“所以,你只能住在姥姥家。父母能给你的是有限的。早点儿知道这个状况对你来说也不是坏事儿。虽然父母给不了你更多的,但他们给了你宝贵的生命,姥姥也在抚养你。你今年11岁了,有选择和创造的权利及能力。你不用复制父母的生活,想要什么,就靠自己创造吧!没有任何人可以限制你,除了你自己。”
听了这些话,洋洋镇静下来,脸上没有了那种无所谓的嬉笑和迷茫了,有力地说:“好!”
从那天以后,洋洋就像变了个人,上课再也不困了,数学题不会的特别多,他就拿课本自学。我很受震动。参照“亲情第一,人格第二,知识第三”的准则,我希望洋洋的母子关系能有所改善。我给洋洋妈妈发信息说孩子进步了,他妈妈也很开心。第二周,我给洋洋妈妈发孩子的优点、学习的向上劲头,洋洋妈妈也更关注孩子了。我看到洋洋穿了新鞋、新衣服上学,很开心的样子。在我教他的那段时间,我每周会给洋洋妈妈发鼓励的话,认可孩子和家长的努力。看到洋洋开心,学习上了正轨,我觉得很有价值。
班上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是你改变了洋洋,现在要分班了,我们十几个人要去另一个班,但我们真的不想去。”说着便抹起了眼泪。我是用心爱他们的,听到这些,我的眼眶也湿润了。我说:“踏上新的路,難免会有不适的情绪,这很正常。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只要你们愿意相信,我永远在心里陪伴你们。”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丰富了我的职业经历,提升了我的育人能力。扛起为幸福中国而教的旗帜,我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就从让一个孩子快乐的小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