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4-06-01 23:20严春蓉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医学生生命政治

严春蓉

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1]医学生自入学后,就被国家、社会和人民寄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被视为提升全民生命素养和生活质量的主体力量,是守护人民健康的后备军。医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情感和行为直接影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医学生生命观的养成离不开系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兴起于国外。中国生命教育最早开始于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内地,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重视,被纳入全民素质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意识、生命理念、生命健康和生命价值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得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生命教育的推行有了更深层次的诉求。因此,多维度助推医学生生命教育迫在眉睫、利在千秋。

1 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及显著特征

得益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从科学角度不断地获得生命的种类、形态、发生、发展等关于人的最基本的知识,揭开了愚昧时期、野蛮时期、宗教时期笼罩在人身上的神秘面纱,把生命的存在看成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当然,随着对“生命”本体论和存在论等问题的深入探讨,人们逐渐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早期的生命教育主要通过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宗教教义、文学作品等形式对人们施以生命认知、生命态度、生命价值等方面的影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伴随现代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相关研究机构的成立而展开的。医学生生命教育与生命教育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是生命教育在医学生培养中的具象化。因此,医学生生命教育具有自己的独特内容和特征。

1.1 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目前,关于“什么是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较少,重要的谈论集中在“生命教育”,但仍没有统一定论。有学者认为:“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成为人’……让受教育者学会拓展生命的宽度、丰富生命的色彩,实现生命幸福与人生不朽的终极目标”[2]。有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是指导人们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死亡的教育。”[3]有学者则认为:“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态度,是提升人的生命意识的教育,是提高人的生命感悟能力的教育”[4]。还有不少学者主张生命教育应坚持“全人”教育理念[5],要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探讨。教育研究者考察发现,学者们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界定虽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对生命教育的理论内涵、主要内容都有基本的共识。因此,教育研究者认为生命教育(当然也包括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涵但不限于生存观教育、生活观教育、死亡观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旨在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生命理念,以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维护生命和发展生命。

其一,生存观教育。生命是个体生存的前提。生存观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存的技能和本领,通过诚实的劳动、个人的奋斗以维护个体生命的延续。其二,生活观教育。人不仅要生存,更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生活观教育主要帮助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正确面对人生的痛苦、挫折、失败,以良好的心态创造美好生活。其三,死亡观教育。生死乃是人生的一对重要矛盾。死亡观教育意在帮助学生正视死亡的客观存在性,缓解其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帮助学生认识到死亡存在的客观意义。其四,生命价值观教育。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必有一死。死亡存在的意义就是要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在短暂的一生中尽可能地拓展生命的宽度、提升生命的厚度,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生命价值观教育是死亡观教育的价值升华,也是生命教育最为核心的内容。生命教育是一个大系统,亦是教育的根本,其蕴含的内容要远超于以上所罗列的这些方面。

1.2 医学生生命教育的显著特征

医学院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生命”而展开,遵循着“尊重生命、发展生命、实现生命、维系生命”的基本价值理念。生命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具有天然优势,有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加专业的师资队伍,既具有一般群体生命教育的共性,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一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医学院校能对医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生命知识传授,没有哪个院校的学生能比医学生更了解人体的结构。同时,基于医学事业的崇高性和奉献性,医学生生命教育特别强调医学生要充满生命关怀和人文情怀,倡导医学生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二是理论学习与实践体悟并重。医学生的学习既包括课堂的理论学习,又涵盖了在医院的实习、见习。医学生生命教育既有对生命教育的理论探讨,更有直面患者、直面生死的现实追问,尤其是在医院的实践教学中,对生命深层次的思考更能激发医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三是敬畏生命与维护生命的担当。“敬畏生命始终促进个人同其周围的所有生命进行交往,并感受到对他们负有责任”[6]。因为其专业发展和未来的职业特性,医学生生命教育相比一般群体的生命教育,除了要关心、关注个体生命的发展之外,还要加强死亡观教育和生命价值观教育,培育其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鼓励医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实过程中去,主动承担职责,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精湛医术、高尚医德去担当人民生命健康的卫士。

2 生命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医学生生命教育尤为重要,但是鉴于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培养、平台建设、资源开发等多方面的原因,能将生命教育单独开课的高校并不多。大部分的医学生生命教育只是零碎地出现在专业课程、人文课程、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管理、学生服务等活动中,缺乏完整性的教育理念、系统性的教学安排、体系性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学校要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大思政课”的开展既为生命教育的深度融入提供了契机,也为生命教育资源的整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1 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个体的生命品质

伴随社会快速转型和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多种价值观念冲击着医学生的头脑,本应更加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群体,却不断被曝出漠视生命、残害生命、伤害他人甚至自残的行为,令人痛惜,也令人担忧。“这些现象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生命的轻视与淡漠,对生命教育的遮蔽与异化”[7]。从历史的维度考查医学生生命教育的起步和发展,教育研究者不难发现,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本质的维度来看,生命教育所提倡的生命观、死亡观和生命价值观,实质上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培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命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相同的路径和方法。因此,将生命教育理念、内容、素材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推进医学生生命教育必然的选择。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以拓展生命教育路径、搭建生命教育平台,在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人生境遇时,能引导他们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积极健康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挫折,不要做出伤害自身或他人的行为,以免遗憾终生;能积极回应医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生命困顿,实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升自身的生命品质。

2.2 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提升全民的生命素养

“没有全民健康,何来全民小康”。“医学生的生命教育是新时代医学生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升生命意识、胜任职业要求、实现生命价值的基本教育”[8]。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具有科学生命观的医务人员已成为全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期待。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除了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具备崇高的医德情操。生命素养和人文情怀则是医德情操培育的核心内容。生命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丰富资源和先进理念,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精神涵养精神,引导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只有树立科学生命观的医学生,才能有更高的医德情怀和职业素养,也才能自觉担当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加强医学生生命教育就是要引导医学生珍惜韶华,在“向死而生”的短暂生命中,积极投身“健康中国”战略的伟大事业,挖掘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深远的价值。

2.3 助推医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同群体的需求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各有侧重。医学生区别于一般院校大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他们所学专业与人的生命关联最为紧密、最为直接。以生命观教育为突破口,关照医学生、服务医学生,符合医学生的主体诉求和内心期待,能激发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充分挖掘他们的主体潜能。科学系统的“生命观教育能够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9]。作为医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立足于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深入剖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明晰医学生最迫切的需要、最直接的期待,寻求医学专业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契合点,积极将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中,将生命教育理念贯穿于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使零散的教学素材凝聚起来,使专业课程、人文课程、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使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统一思想,共同作用于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新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3 生命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生命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将生命教育理念全面贯彻于医学教育教学各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手段。从“大思政课”的视域出发,构建融入式的生命教育内容,拓展生命教育渠道、丰富生命教育载体,创新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救助生命的人文氛围,发展教学特色,全面推进医学生生命教育。

3.1 贯彻生命教育理念,构建融入式的教育内容

将生命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并不是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整体移植或者生搬硬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课堂上,而是要将生命教育所传递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价值指向、主要内容有机地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顺其自然地获得相关的知识体系、思想引导和精神滋养。因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对医学生生命教育有充分的认知、深刻的感悟,能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贯彻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学习生命教育相关知识,在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观的指引下,构建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救助生命为主要内容的生命教育教学体系,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大纲,做好教学安排。以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将生命教育理念贯穿于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提升的全过程,着重强调生命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可以借助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英雄人物为民族复兴做出的努力、奋斗和牺牲的生动事迹和伟大精神,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医学生把自己短暂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去,追求个体生命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实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从哲学的视角分析生命存在的哲学意蕴,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透析生命本质、领悟人生真谛等。

3.2 坚持“大思政课”育人,拓展生命教育渠道

受实用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影响,生命教育并未得到普遍重视,且目前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高校较少,“大思政课”的提出为医学生生命教育拓展了渠道。医学院校的所有课程设置都是立足于生命的教育,仅因课程性质的不同,各有侧重,但都有共同的目标——旨在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疗卫生人才。因此,医学院校可以从战略布局的高度,统筹安排、精心谋划,充分利用大思政课的平台和资源,实现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人文课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众多育人场域的同向同行,将零碎的、分散的教学活动贯通起来,取长补短,相互融通,整合资源,协同育人,共同作用于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实现,全面地满足医学生的急切期待。一是立足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将生命认知、生命尊严、死亡教育、人文关怀等内容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融入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二是紧抓主渠道教学,将生命本质、生命情感、生命价值、生命信仰等内容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系统培育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三是充分发挥医学生人文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为生命教育注入人文素养和情感渲染;四是重视主阵地教育,将生命文化、生命意识、生命情感、重生重死等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日常管理和服务中,增强医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同感和践行度。

3.3 挖掘生命教育资源,丰富生命教育素材

医学生生命教育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相通,是基于医学教育根本目的的一致性,构筑于“大思政课”建设的具体情景中。医学院校可以组建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开发、建立高质量、多形式、多主题的教学案例共享资源库:一是利用已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充分挖掘其蕴含的生命元素。比如,《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教材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的第一部分“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提到的“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这里就可以借用古圣先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追求,以激励医学生对生命质量的思考。二是收集整理中国历史名医的先进事迹,建立名医资料库。大力宣传和弘扬古代名医“敬重生命”“救死扶伤”“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鼓励医学生继承先辈的遗志,砥砺前行、躬身践履。三是选树新时代的医学楷模,制成案例集。近年来,“感动中国”“共和国勋章”“道德楷模”等评选活动中,不乏医务工作者的身影。教育研究者可以收集他们的事例,进行加工、分析,形成完整的教学案例,引导医学生向他们学习,把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作为自己的使命。四是多收集校本资源,充分挖掘身边的人、物和事件,增添医学生学习、效仿的亲近感,让学生觉得学有所效、学有可能。这样才能让生命教育真正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也才能让生命教育既有高度,又接地气。

3.4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实践活动。将生命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改革,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耳、入心,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一是坚持课程教学与日常服务相衔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系统学习与日常服务相衔接,才能将生命教育的理念彻底地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设置主题活动、专题研讨、社会调研等环节,让医学生时时、事事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关照、人文的关怀。二是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智能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元、更便捷、更丰富。生命教育既可以借助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渠道,也可以充分发挥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定时或不定时地发布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章、故事、信息、图片、视频等内容,多维度地满足学生对生命教育信息的需求。三是仪式教育与主题活动相配合。仪式教育和主题活动具有非常鲜明的教育意义,能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生命叙事。因此,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清明节、端午节、国医节、护士节等重要仪式,多通过小组研学、实地参观、志愿服务等活动,感知生命的美好、体验生命的乐趣、感悟生命的神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获,为中国的健康事业不懈奋斗。

生命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能让学生充分重视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向上的斗志、健康的情绪、和谐的人际、科学的态度去迎接生命中的一切,不断提升个体生命的质量。将生命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让教育主体在遵循个体生命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素材挖掘、渠道拓展等教学改革活动,对医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启迪、价值引领、文化熏染和精神滋养,促进医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医学生生命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