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栽培模式对紫苏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4-06-01 02:49路广平王宏凯刘众赵智慧
西北园艺·蔬菜 2024年3期
关键词:全膜紫苏单株

路广平 王宏凯 刘众 赵智慧

摘   要   露地、半膜覆盖、全膜覆盖3种栽培模式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紫苏覆膜栽培能显著增加产量。3种栽培模式两年平均亩产依次为115.3 kg、160 kg和173.2 kg,半膜覆盖、全膜覆盖分别较露地栽培增产44.7 kg和57.9 kg,增产率分别为38.8%和50.2%;株高增加30.7%和36.4%,结实总穗数增加29.1%和44%,单株产量增加34.8%和47.3%;亩纯收益依次为654.9元、1 022.9元和1 075.9元,较露地亩净增收368元和421元,经济效益显著;半膜栽培产投比最大,为2.77∶1。

关键词   紫苏;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经济效益

紫苏,别名荏籽、苏子,唇形科1年生草本植物,自花授粉,具特异芳香,是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是卫生部首批颁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种植物之一。紫苏籽含油量高达50%,维生素E含量220 mg/kg,富含60%以上α-亚麻酸,是目前发现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2种必需脂肪酸ω-3系脂肪酸和ω-6系脂肪酸,这两种脂肪酸在人体中可转化为大脑细胞必需的生命活性因子DHA和EPA。紫苏油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提高记忆力、抗癌、抗过敏炎症等功效,在营养学方面被誉为“21世纪功能性食品的主角”,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目前关于紫苏的研究報道大多见于紫苏的药用、食用、保健价值开发,化学成分分析、提取及生物多样性遗传等领域,而关于其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鲜有报道。为了探索紫苏覆盖栽培的增产作用,课题组于2016年和2018年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紫苏品种为陇苏1号;氮肥用尿素,含氮46%,云天化生产;磷肥用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  16%;地膜0.01 mm×700 mm,0.01 mm×1 400 mm。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甘肃平凉市农业科学院高平试验站(北纬35°17′, 东经107°30′),旱塬地黑垆土,中壤,肥力中等,pH值8.2,海拔1 320 m,年均降水量583.5 mm,年均气温9.3 ℃,年均蒸发量   1 384 mm,无霜期172 d,≥10 ℃活动积温2 800 ℃,持续150 d,日照时数2 201 h。

1.3   试验方法   试验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进行,前茬分别为糜子和高粱。试验设3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4 m2(3 m×8 m),每小区南北种植6行,随机区组排列。亩施纯氮8 kg(尿素17.4 kg)、磷肥5 kg(普通过磷酸钙31.3 kg),氮肥70%作基肥、30%分枝期追肥,磷肥作基肥,基肥4月1日一次性撒施,旋耕机旋耕。4月6日覆膜播种,按设计密度穴播,行距50 cm,株距40 cm,亩保苗3 200株,记载物候期。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

处理1:露地栽培;处理2:半膜栽培,700 mm宽地膜每小区覆盖3垄,每垄2行;处理3:全膜栽培,1 400 mm宽地膜每小区覆盖2垄,每垄3行。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每小区随机选15株考种,测量株高、单株籽粒质量、千粒重,记载一二级有效分枝、单株结实小穗数,小区单收记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模式增产效果   由表1可知,处理1~3两年平均亩产分别为115.3 kg、160 kg和173.2 kg,和处理1相比,处理2、处理3分别增产44.7 kg和57.9 kg,增产率38.8%和50.2%。

2.2   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由表2、  表3可知,覆盖地膜能大幅度增加植株高度、单株结实总穗数和单株产量。处理1、处理2、处理3株高分别为108.8 cm、142.2 cm和148.4 cm,处理2、处理3分别较露地高33.4 cm和39.6 cm,分别增加了30.7%和36.4%;单株结实小穗数分别达到152.9个、197.4个和220.2个,处理2、处理3分别增加29.1%和44%;处理1~3单株产量分别为37.6 g、50.7 g和55.4 g,处理2、处理3分别增加34.8%和47.3%。半膜、全膜栽培提早成熟10 d和12 d。对同一品种而言,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对紫苏一二级有效分枝影响不大,千粒重与露地相比有所降低,这是由于单株结实小穗数增加,紫苏籽粒变小所致。覆膜增温保墒、抗旱抑草、协调土壤水肥气热肥力因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且适宜紫苏生长发育的微环境,促进种子早萌发、早出苗,根系发达,产量增加。

2.3   不同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4可知,处理1、处理2亩产值较处理1分别增加447元和579元,亩纯收益增加368元和421元;处理1、处理2、处理3产投比依次为2.31 ∶ 1、2.77 ∶ 1和2.64 ∶ 1,半膜覆盖栽培产投比最大,建议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3   讨论与结论

干旱、瘠薄是制约旱作农业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一项突破性技术,集增温保墒、集雨抑蒸、抑制杂草、促进生长发育进程等叠加效应,局部改变紫苏生长根际微环境,激活了土壤吸附固定难以被当季吸收利用的养分而增产。两年紫苏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表明,紫苏产量年际间有一定波动,地膜覆盖能显著增加紫苏产量,明显增加植株高度、总穗数和单株产量,生育期缩短10~12 d。对同一品种而言,地膜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紫苏一二级分枝、千粒重影响不大。试验中氮磷肥用量设计偏小,导致紫苏生长后期表现脱肥,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3种不同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对比表明,全膜比半膜亩增加纯收益53元,半膜产投比最高2.77 ∶ 1。紫苏种子微小、脂肪含量高,吸水膨胀慢、出苗慢,加之陇东地区春季旱灾频发,出苗率已成为紫苏成功栽培的关键环节,建议采用地膜栽培技术,确保早出苗、苗齐、苗壮,为丰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谭美莲,严明芳,汪磊,等.国内外紫苏研究进展概述[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34(02):225-231.

[2] 沈奇,商志伟,杨森,等.紫苏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潜力[J].贵州农业科学,2017,45(09):93-102.

[3] 刘大川,王静,等.紫苏的开发研究及进展[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0(04):1-3.

[4] 陈娟,郭凤根.紫苏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03(03):105-107+130.

[5] 赵玉昌.紫苏数量性状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 2007.

[6] 赵玉昌,裴建文,孙万仓,等.紫苏12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02):56-59.

猜你喜欢
全膜紫苏单株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岁岁紫苏
青青紫苏
青青紫苏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的影响
青青紫苏
湖南速生、中生、慢生阔叶树组单株生长模型构建
旱地全膜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玉米全膜覆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