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金贤 钟 钰 隋永超 唐美玲 刘万好 王可伟*
(1龙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龙口 265701;2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烟台 265500)
龙口市葡萄种植历史悠久,栽培技术较高,生产的葡萄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被林业部评为“中国葡萄之乡”,已成为北方鲜食葡萄核心产区。现有葡萄栽培面积4 000 hm2,年产量15万t,销售收入12亿元,其中鲜食葡萄占90%以上,主栽品种20余个,以兰高镇、石良镇、诸由观镇、徐福镇、北马镇等为集中区,形成了“镇沙葡萄”“后田葡萄”“北皂玫瑰”等多个知名品牌。
设施葡萄栽培模式摆脱了自然天气束缚,是实现葡萄种植“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的有效途径,发展设施农业已成为传统栽培向现代化栽培的重要转折。龙口市鲜食葡萄产业率先进行设施栽培转型升级,经过20余年不断探索发展,历经多代设施更新,由小拱棚、遮阳棚等逐渐过渡到塑料单体棚、连栋大棚、暖棚等不同种植模式,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截至2022年,龙口市设施葡萄栽培面积约800 hm2,占总面积的20%,较2017年设施面积扩大50%。以0.33~0.67 hm2中小户规模为主,种植面积2 hm2以上经营主体数量为60个,合计面积267 hm2,设施集约化水平不断增加。
2022年,龙口市设施葡萄产量2.4万t,占总产量的16%,销售收入4亿元,占比35%。平均每667 m2产量在2 000~2 500 kg,经济效益4~8万元。葡萄成熟上市期涵盖6-11月份,冷库供货期至次年4月份。
目前,龙口市设施葡萄栽培早中晚品种齐全,按成熟期依次有‘红芭拉蒂’‘火焰无核’‘夏黑’‘玫瑰香’‘金手指’‘巨峰’‘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甜蜜蓝宝石’‘无核红宝石’‘红地球’‘无核克瑞森’等。
设施葡萄多采用“高宽希垂”式整形,采用高干直立主干+高V型叶幕和水平叶幕,基本释放架面空间,进行机械化操作,一般配备旋耕机、除草机、打药机、施肥机、断根机、枝条粉碎机等农业机械化装备,部分基地配备物联网、设施环境监测、肥水一体化等设备,初步具备了高标准、高效率、高品质的现代化果园生产能力。
龙口市设施葡萄虽然具备一定规模,但仅占葡萄栽植总面积的20%,而且存在布局不合理、经营主体分散、设施装备较为落后等问题,基本以拱棚、塑料大棚等简易避雨棚为主,保温蓄热能力不足,应急补光、水肥一体化、自动化调控设备使用少,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设施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还较低。
龙口市传统知名区域品牌有“镇沙葡萄”“后田葡萄”“北皂玫瑰”等,多以种植地域命名,销售各自为营,没有形成合力,而且以鲜果地头零售批发为主,没有形成直销、电商等多元化销售网络,缺少核心品牌,未形成强有力、可持续的品牌运营能力。近年来,南方早熟葡萄不断侵占本地葡萄销售市场,削弱了北方晚熟鲜食葡萄耐贮藏的优势,直接影响龙口市冷库贮藏鲜食葡萄的价格和销量。
现代设施专业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受年龄和投资成本限制,新设备、新技术接受程度不高。设施葡萄花果管理用工集中、专业性强,易出现雇工难、雇工贵等问题,严重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以葡萄修穗为例,阳光玫瑰葡萄修穗人工为1.2元/串,在集中用工季,不包含吃住费用,云南熟练的年轻技术工人800~900串/天,本地年龄大的工人400~500串/天,且修穗水平高低不齐。
龙口市设施葡萄品种仍然集中在比较容易栽培的‘玫瑰香’‘巨峰’‘无核克瑞森’等品种,新引进的‘阳光玫瑰’‘甜蜜蓝宝石’‘妮娜皇后’等品种,虽然市场热度很高,但由于配套栽培技术较难掌握,对设施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导致生产的果实品质差距较大,尚未形成较好的新品种迭代优势。根本原因是葡萄产业新品种培育创新能力不足,本土传统品种选育更新速度慢,优势品种选育延续能力弱,未能形成连续的“产学研”发展层次。
龙口市葡萄设施多建设在平原地带,受耕地保护政策影响,新发展势头下降,未来应加大产业规划和政策引领,注重老旧低效设施园改造,在原有露地葡萄栽培区域的基础上进行设施改造升级,真正打造成为北方现代化设施葡萄优势主产区。
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自主品牌培育力度,强化本土品牌宣传意识,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在销售端加强分级管理,让果农以质售价,互相取长补短;让客商按品定价,做好农产品经纪人。通过商标注册、“三品”认证、产品升级等措施,在种植生产、冷链运输、保鲜仓储、电商品牌、物流包装等全产业链上进行开发延伸。
鼓励流转土地,适度进行设施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大种植户培训力度,推广应用现代化设施栽培管理技术,实行精准化肥水供给、绿色病虫害防控、机械化田间作业、生态化园区管理等,打造智能、省力、绿色、生态、高效的果园管理,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农业、热爱农业、勤劳致富。
鼓励经营主体发展多品种种植,覆盖全成熟期(5-11月)。目前龙口市葡萄主栽品种20余个,均经受了市场的考验与沉淀,应避免追新盲目发展,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发展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在发展的同时,加强传统品种栽培技术改良和品质提升,如高品质设施栽培巨峰葡萄市场售价可卖到30元/kg,经济效益不差于新品种。
一是建设新型设施棚体,如使用新型保温墙体、连栋玻璃温室等实现温度智能化控制。二是老旧低效设施园改造,应用大跨度设施棚体,增高增宽免立柱,提高宜机化水平。三是充分利用设施葡萄空间和时间优势,开展种养结合、复合种植等多元化种植,增加葡萄园生物多样性和单位面积多元化产出。四是学习日本设施葡萄生产经验,利用山地坡度设计设施棚体,收集山林丰富有机质和雨水,配合蓄水进行水肥一体灌溉,实现山区园地的合理利用。